与此同时,内舍人上官婉儿也屏住了呼吸。
说不紧张,那纯粹是骗人。
李重润这小子的不按套路行事,上官婉儿已经充足的领教过了,而现在,她知道,这位神人又要再次发威。
而在这仙居殿中的很多人,他们是还没有被现实残酷教育的,皇嗣李重润,现在就要给他们进行一波实地教学。
“润儿,你是如何认识崔湜的?”
“是婉儿告诉你的嘛?”
“还是太平?”
女皇陛下那苍老的眼睛当中,却还是闪现出灼灼的光。
在她那深邃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面前,这两个小妮子,就好像是没穿衣服一般。
完全就是透明人!
太平公主在看着李重润。
上官婉儿也在看着李重润。
皇嗣李重润的关注度up!up!
那凝视的眼神,暗示也很明显:你小子!
敢乱说话……
面对美女们要吃人的表情,李重润当然不会令她们失望了。
当然了,还有尊敬的祖母,老美人武媚娘,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很快,李重润便微微一笑:“孙儿是从三郎那里认识崔湜的!”
神马……
玩意?
……*)&……%&()*%……*
隆基.李的眼神当中,分明都写满了乱码,毫无防备的他,本来一心在看热闹,却未曾想到,热闹最后竟然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顿时就崩了。
神奇的巅峰对决,在错乱的时空当中,巧合的发生。
李重润的面前,李隆基虽然错愕,但却没有失态,这已经说明了他的定力。
果然是不一般。
而实际上,对于历史上的李重润来说,李隆基也是他一个隐形的对手。
如果,李重润没有早死,他就会随着李显做了皇帝,稳坐太子之位,进而成为大唐的新一任皇帝。
而历史的颠错,才让李旦有了机会去接哥哥的班,从那个时刻开始,一直蛰伏的李三郎,这才开始锋芒毕露。
如果,李重润可以接到李显的班。
那么,大唐的皇位传承,将发生惊天巨变,而伴随着这个变化而来的,便是历史上那直接断送了盛唐恢弘气势的“安史之乱”就根本不会发生!
今日正面杠上,明日或许就没有了这样的机会,在李重润这一辈女皇陛下的子孙当中,真正的对手,其实正是李重润和李隆基。
也正是李显的懦弱,才让他死之后的李唐宫廷发生了巨变,间接影响了后世的皇位传承。
如果没有神龙之变和景龙之变的搅扰,即便是李显死了,没有合适的继承人。
皇位传到李旦的手中,他也可以正常的册立长子李宪为太子,事实上,在李旦皇帝一轮游的时候,他就是这样做的。
然而,正是因为皇位传承发生阻碍,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问题,才让英明神武的李隆基跳了出来,成为了朝堂之上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
从而将原本与自己无缘的太子之位,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而现在,李重润主动挑衅,就是想看看这位堂弟的水,有多深,段位有几何。
众人关注的目光下,李隆基坦然出列,来到了祖母跟前。
便笑道:“重润说的没错,这崔湜以往确实是和孙儿交好,崔郎好学识,好相貌,好脾气,陛下若是不相信,见一见便知晓了。”
“这个人,我和重润,都很欣赏。”
“陛下,其实,今日女儿进宫,便是带着崔湜的,陛下若是想见,现在就让他进来便是。”
崔湜就好比一口锅,一会端到这个人的头上,一会又传到那个人的头上,而最后,不管是上官婉儿还是太平公主,都没有想到,这口锅,竟然可以从她们的头上端走。
跑到李隆基的头上。
这小子,居然还认下了!
真是……孝顺侄儿啊!
而李隆基看似和气的神色之下,掩藏的是一层连着一层的心机,隆基的这潭水,果然是深不见底哇!
“那就……见一见?”
武媚娘已然下定决心,却还要看着张易之,一副尊重他们意见的样子,五郎叹了口气,哀怨道:“陛下莫要看到崔郎,就忘记了我们才好。”
“这怎么会呢?”
“那崔郎,前些年,我也是见过的,虽然确实是有几分姿色,可若论肤白貌美,比我两兄弟,那还是要差得远了。”对自己的容颜,张昌宗一向是非常有信心。
于是,魏邪利便登场,接下了女皇陛下的任务,前去传召崔湜进殿。
顺利完成甩锅任务的李重润,正在用眼神和李隆基进行着你来我往的争斗。
现在都已经进展到第二十一个回合了。
但两人也都是识趣的人,既然崔湜要登场,他们两个就不适合再占据主要地位,纷纷退后。
此时此刻,无人在意的一个小小角落里,还有一对眼光,正打得火热,真正的,打得火热!
“陛下,我看,这个人,极好。”
张易之举起一个木牌,武媚娘凑近了看看,便赞道:“五郎好眼光啊!”
“朕听说,这宋之问的诗词,冠绝神都。”
“女儿也听说,此人确实博学多才,他还有个弟弟,听说也不错。”对于寻找坏咖这种事,太平公主总是嗅觉极为敏锐。
“兄弟二人一起进入内阁,传扬出去,也算是一段佳话了。”上官婉儿亦附和。
“还有这员半千,既然是武状元出身,必定也是体格魁伟,力大如牛的。”
“不如,就把他放到我的门下。”张易之选贤任能,张昌宗也丝毫不落后。
虽然这内阁(原名控鹤府)只是女皇陛下的后宫,是男宠之所,但是,内里也还是有些具体的职位划分的。
对张氏兄弟,女皇陛下一视同仁,张易之和张昌宗各统领二十人,而这二十人,在控鹤府里都相当于是侍郎的职位。
于是,这么多的文士,虽然都属于内阁的后备人选,但究竟要去听谁调遣,这两位郎君还是有发言权的。
员半千确实是相貌堂堂且体格魁梧,而且,他是武媚娘推行武举制度之后,第一位中选的武状元。
提到这个人,女皇陛下立刻就点了头,而与热爱武艺超绝人士的张昌宗不同。
张易之还是更喜欢文学功底尚佳的。
于是,他便又举起一块木牌,递给了太平公主:“这个人也不能少了嘛。”
但见还带着张易之体温的木牌上面端正的写着三个大字:李迥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