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发源于河流,城市临水而建。
前些日子,院子里微信群里有人发了几张院子古井的照片,有点似曾相识而不敢相认的感觉。古井是湘中乡下大众平常地物,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附近一定有一口不错的井水,生我养我的院子里就有一口很不错的古井。
祖上于明初迁移至此,皆因古井,古井的水冬暖夏凉,不因下雨而浊,不因旱季而干,世世代代保障院子数十家人的生活用水。夏天,周边村院的人路过古井时,都忍不住喝上几口解解渴,过过瘾。顺便歇息一会儿,和院子里的熟人们聊上几句,话题都与古井或井水有关,话语里都充满着自豪和羡慕。
在没电的年代,对院子里的人来说,古井就是冰箱和热水器。吃西瓜时,总会把新摘的西瓜放在井水里泡上一会,西瓜就变得很冰脆,很沁甜。傍晚纳凉时,虽没有香茗做伴,但有保温瓶装的井水,喝上几口,比现在城里冰镇啤酒加烤串还爽。冬天洗菜洗衣服时,古井就成了院子里公用热水器,人们三三两两挎上菜篮子,拧着洗衣桶,在井边打水清洗,热气腾腾,欢声笑语,丝毫没有湘江北去的寒冷感。
古井的点滴,早已溶入我的生命。我喝古井的水长大,穿井水洗的衣成长,甚至连老娘纳千层底布鞋用的麻线,都是井水浸泡加工而成的,我成长的每一步,都有古井的基因。
古井地势人为加高了些,较周边的田高了几十公分,水的二次利用率非常高,灌溉水稻田,周边几十亩都是旱涝保收的优质水田。开春早期寒意萧瑟,冬耕过的田地还在冰封中沉睡,古井周边的田早已春意盎然,勤劳的人们已开始育秧,把周边的田垅成一块块秧田,稻种在井水的滋养下,古井水暖秧先缀,绿色的秧苗让人们看到秋天丰收的希望。
农耕时代,土地是生命之本,水源是生命之源。对人均三分地的湘人来说,想饲养家畜改善生活,就必须充分利用土地和水源,古井水被人们利用到极致。井水下游的圳坑,被人们种养了不少喂猪用的水鸭婆(凤眼莲),水鸭婆怕寒,冬季容易冻死,水井下游圳坑就是成了周边人们保存水鸭婆种的天然宝库。开春后,每家每户都会从圳坑里取几珠水鸭婆种,放种在自家水塘里,这些水鸭婆就成了当年饲养家畜的重要口粮。
美美幸福的回忆从照片中开始,也在照片中伤怀。据说,因上游某山坳被开发成一家养猪场,古井的命运从此没落,也从人们的嘴口走进领导办公桌,院子里留守的人们没水喝了,投诉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在环保治理下,养猪场上了环保设施。环境破坏容易,治理难,古井就如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浑身充满死气,毫无生机,人们也开始嫌弃和远离古井,进城的进城……只有周边的芦苇相伴,被芦花点缀,偶尔有几只白鹭点脚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