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安现在和村里的婶子大娘虽然没有完全打成一片,但是也有几个忘年交了。
一个是三娃的娘大家都叫桂花婶,一个是村里木匠家的媳妇,时安叫方婶。
像腌酸菜,时安就是找桂花婶换的白菜,然后在桂花婶的建议下,找方婶请教。
据说方婶腌的酸菜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好吃,那时安肯定是不能放过这机会的。
缠着方婶教了腌酸菜,给自己和小伙伴的缸都装的满满的。
眼瞅着也到了中午,生拉硬拽的楞没留住饭。
谁家粮食都不富裕,方婶看的可清楚,小知青是会过日子的,可她不想占小知青的便宜。
下午两个人又腌了一堆咸菜,大大小小的坛子顺着厨房的墙根一字排开,什么咸黄瓜,咸豆角,蒜茄子,就是大伙都舍不得吃的蛋,她也腌了一坛子,不过换成了鸭蛋。
正好村长过来看朱阳,方婶就跟村长说,
“村长你看看,是不是比咱们都像样?”
那一溜的咸菜坛子很是显眼,村长不由的点头,
“可不是?就这一溜的坛子就比好些人家强啦。”
这个时代物资匮乏时安是知道的,但是直面时还是很震撼,而且,还有些无力。
方婶也说,
“说的也是,现在家里的坛子都是多少年传下来的,要想买一个新的,可不容易。
现在知道你们买大缸回来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了吧?”
时安一笑,
“供销社偶尔会有不要票的瑕疵品,我们买的缸就是,也只有一点点磕碰,不影响使用的那种,这种没有那么贵。”
悄悄的靠近,
“婶子,你要是想买,下次去镇上我去帮你问问。”
中午没留下饭,下午完事时安就没留。
晚上也没麻烦,顿了一只在山上抓的野鸡,加了不少土豆,又贴了饼子。
做好了装了一碗送过去,上面盖的都是土豆,方婶也没多想,也没客气就接过去了,回去倒碗时才看见,一层土豆下面,都是一块块香气扑鼻的鸡肉,不禁嘀咕着,
“这孩子,”
心里对她的评价又高了一层,倒不是因为这肉。
而是自己出力帮忙,人家心里有数,说是帮忙,人家也没让她白白的搭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其实,农村人也是实在,说句谢她都高兴呢。
看着老伴惊讶的眼神,小孙子趴在桌边流口水,大一点的孙女看了半天又移开目光,把碗往桌子中间推了推,
“坐下吃吧,是知青点的时姐姐给的,你们知道就可以,但是出去不要跟别人说啊。”
两个孩子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答应着。
老木匠也诧异,
“怎么给了肉?”
“这不是今天帮她腌酸菜和咸菜了吗?中午就让我在那吃,他们的粮食也都是有数的,我也不能那么厚脸皮,再说也没干啥累活。
这晚上就给送过来了。”
老木匠抽了口旱烟,看吃的满嘴油的孙子孙女,叹口气,
“守着这么座大山,还能把日子过成这样,都不如人家下乡的小姑娘。”
方婶也坐下来,
“可不是。知青点那几个小知青,一有时间就往山上跑,从来不空手,夏天挖野菜,野果子,秋天这阵更是,那背篓就没有不满的时候,每回看见都是坠着的,那手里也从来都不闲着,我看她窗前那块,柴禾都堆得老高了。
你说城里的孩子咋还能这么能干呢?”
“哼!都是城里的,有几个这样的?”
“这倒是,不是我看不起他们,也就这三个小知青勤快,别的啊,干起活来都懒懒塔塔的,那山好像都没上去几次。就收山这些天,那现成的山货往下背还嫌累呢。
你没看那时知青,看见好东西眼睛都发亮,哪有嫌多的时候?”
被夸的时知青,收拾了一天的劳动成果,满足的躺在热乎的炕上,打开了系统界面。
群里很安静,估计都在忙。
聊天记录的最后一条,是早上,民国少将发的一条求救信息。
民国少将:兄弟姐妹们,求救,被困在战壕,断水断粮了。
之后没有一条回复的信息,时安也不确定这位少将现在是否已经解除了危机,不过还是发了一条信息。
热血小知青:少将大哥,危机解除了吗?
随即发过去一个红包,把近期系统奖励的军用水壶都装上了饮用水,发了过去。
也就两分钟,回复就来了。
民国少将:妹子,大恩不言谢,这是我几万兄弟的救命甘霖啊。
见状,时安也知道对方的境况也并不好,马上把手里能动的吃食,和能喝的水,都去掉包装打包发了过去。
刚刚的那些水壶是有数的,一人一口也救不了那几万人。
这些东西都是她的存货,加上来到这边识别物种的系统奖励,最近这边的新物种少了很多,进项也不多。
不过,想想那边的情况,咳,虽然不知道是民国的哪个阶段,少说也是二三十年前,再加上是在战场上,估计是要比自己惨多了,这么一想,心疼的感觉还能好上那么一点点。
这些东西几万人管饱是不可能,但是坚持不饿死还是可以做到的。
正想着,远古部落首领的红包就过来了。
同样是求救的,当然跟民国不同,他要的还是命脉的支柱:盐,和火柴。
这个时安有准备,系统也奖励了不少,还是可以大方一些的,毕竟也得对得起这些肉不是?
不过,看着这几百斤肉,时安干脆的送到操作台作成了方便携带又充饥的肉干,再次给民国少将发了过去。
国家大业她是帮不上什么大忙,不过对于这些国家英雄,她是不愿意看见他们这个遭遇的。
这次好半天都没有回复,时安猜测他们养精蓄锐去了,也就放到一边。
不过,这片地界大部分都被她走遍了,绝大部分的物种都已经被识别,她最近收到的奖励是越来越少了,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
可是,她现在的身份是一个下乡的知青,对知青的管控也是很严格的,出门介绍信不说,回家探亲都要登记上报的,想离开这个镇子都难,就更别说要天南地北的走了,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不过这也不是急的事,她要找个别的法子,实在不行过年回去探个亲?回去点个卯就走,反正谁也不会去求证她到底在家待了几天。
而且这个时候,这边是冰天雪地,但是南边不是啊,四季如春,可不是正适合她的任务。
但是,她真是没敢想,机会来的这么快。
气温降下来后,村里真就没有什么农活了,大部分都是整理家里,准备过冬的粮食,柴禾,衣物,或者修缮房屋这些。
知青点也大都是这样,知青们结伴捡柴。
借着看舅舅的名头,时安再次去了镇上。
这次主要是要再次采购一些火柴和盐,远古部落那边可能也是要存货,最近的需求量很大,当然,时安收到的肉更多就是了。
李玉正当班。
看见她,还是很高兴,上几次的东西让她家人对时安的印象非常好,公婆对她都高看一眼,尤其是上次的人参,更是让公婆肯定了她与时安交好的举动,收获自然是不少的。
“这是秋收结束了?”
时安笑眯眯的答应着,拿出一包栗子,给几个人都抓了一大把,
“姐姐们,来尝尝,这是我们村子山上收的,尝个鲜。”
剩下的都塞到了李玉手里。
几个营业员对时安的印象很好,笑眯眯的,会来事,还时不时的就弄来好东西,对她的态度也是好得不得了。
“李玉啊,你妹子来了,你带她去后面看看有什么能用得上的,这会也没什么人,我们几个在这就行了。”
“对对,昨天刚到的,有不少好东西呢。”
时安在这就是一个乖巧的小妹妹,笑眯眯的道谢,跟着李玉去了后面仓局。
例行的进货是不可少的,不过现在已经轻车熟路了,姐俩说话的功夫,两个麻袋就装满了,算完账,俩人才说起别的事。
“姐,你要肉干吗?我舅舅那儿弄来了一些,就是这样的。”
李玉吃着肉干,若有所思。
“妹子,我有个事想来想去,还真得你帮忙。”
时安眼睛一亮,我不怕你有事,就怕没事。
“姐,你说,咱俩是什么关系啊,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李玉不好意思的看着时安,
“你姐夫前几天摔了腿,但是你也知道,这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今年的采购任务还没完成。
按理说,这事应该找厂里人帮忙,但是,这次去的是南边,而且新上任的厂长,出差的待遇下降了不少,就没有人愿意去。
姐看你舅舅有这方面的人脉,想来这方面很是擅长,能不能帮姐问问,有没有愿意跑一趟的,你放心,姐亏不了他,除了按照之前的标准给补助,姐在额外给出20块钱。”
这个时候20块钱是一般工人的一个月工资,不少了。
时安眼睛一亮,这不是现成的机会吗?
唯一有点麻烦的就是介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