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合掌道:“有劳大仙盛意,感激!感激!”同入观里,师徒又与大仙一一相见。
大仙即命看茶摆斋,又叫小童儿烧香汤与圣僧沐浴了,好登佛地。
师徒们沐浴斋饭了,不觉天色将晚,就于玉真观安歇。次早,唐僧换了衣服,披上锦襕袈裟,戴了毗卢帽,手持锡杖,登堂拜辞大仙。
大仙笑道:“昨日褴缕,今日鲜明,观此相真佛子也。”
三藏拜别就行,大仙道;“且住,等我送你。”
行者见马上就要了结了西天取经之事,心中也是高兴,再不闹矛盾,却是拦住金顶大仙道:不必你送,老孙认得路。”
大仙笑道:“你认得的是云路。圣僧还未脱去肉体凡胎,不能登云路,当从本路而行。”
行者明白其中意思,再不多事,道:“这个讲得是,老孙虽走了几遭,只是云来云去,实不曾踏着此地。既有本路,还烦你送送,我师父拜佛心重,幸勿迟疑。”
那大仙笑吟吟,携着唐僧手,接引他上法门。
原来这条路不出山门,就自观宇中堂穿出后门便是。大仙指着灵山道:“圣僧,你看那半天中有祥光五色,瑞蔼千重的,就是灵鹫高峰,佛祖之圣境也。”
三藏见了就拜,行者笑道:“师父,还不到拜处哩。常言道望山走倒马,离此处也远,如何就拜!若拜到顶上,得多少头磕才是?”
大仙道:“圣僧,你与大圣天蓬卷帘四位,已到于福地,望见灵山,我回去也。”遂拜辞三藏等人去了。
当下行者引着唐僧等,徐徐缓步,登了灵山,不上五六里,见了一道活水,滚浪飞流,约有八九里宽阔,四无人迹。
三藏心惊道:“行者,这路怎如此险境,莫非大仙错指了?此水这般宽阔,这般汹涌,又不见舟楫,如何可渡?”
行者笑道:“道路没错!你看那壁厢不是一座大桥?要从那桥上行过去,方成正果哩。”
长老等又近前看时,桥边有一匾牌,匾上有凌云渡三字,原来是一根独木桥。
三藏再看那河中滔滔之水,当下心惊胆战道:“行者,这桥不是人走的,我们别寻路径去来。”
行者笑道:“正是路!正是路!”
八戒慌了道:“这是路,那个敢走?水面又宽,波浪又猛,独独一根木头,又细又滑,怎生动脚?”
行者道:“你等看着,等老孙走个儿你看。”
当下行者拽开步跳上独木桥,摇摇摆摆,须臾跑将过去,在那边招呼道:“过来!过来!”
三藏见了只摇手不去,八戒沙僧咬指道:“难!难!难!”
行者又从那边跑过来,拉着八戒道:“呆子,跟我走,跟我走!”
那八戒卧倒在地道:“滑!滑!滑!走不得!你饶我罢!让我驾云过去!”
行者按住道:“这是甚么去处,许你驾云?必须从此桥上走过,方可成佛,得了正果”
八戒一听此话,面有苦色,却是迎着头皮上了独木桥,正要前行,却见那对面水中有一人撑着船上来叫道:“摆渡,摆渡!”
三藏见此大喜道:“行者,休得乱说。不见得要过独木桥,这里有渡船,也可过河。”
当下与八戒沙僧走上前去,正要问话,却往那船上一看,竟然是一只无底的船儿。
行者火眼金睛,已认得是接引的佛祖,那位南无宝幢光王佛。当下也不说明,只看着不语。
宝幢变作那摆渡之人,看着三藏等,叫道:“上渡!上渡!”
三藏见了,又心惊道:“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
宝幢道:“我这船:
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
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
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
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行者见他唱出来意,揭开真相,合掌称谢道:“承盛意接引吾师。师父,上船去,他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纵有风浪,也不得翻。“
三藏还自惊疑,行者就前往上一推。三藏便上了船,船儿无底,踏不住脚,当下霎时跌在了水中,正自扑腾。却被撑船人一把扯起,站了起来。三藏还抖衣服,垛鞋脚,抱怨行者。
行者却引沙僧八戒,牵马挑担,也上了船,都立在舟上。
那宝幢光王佛轻轻用力撑开,只见渡头上留下一个死尸。
三藏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
如今马上要见真如,得那真果,行者八戒沙僧几人再不掩饰真道行,也都齐声指点三藏道:“是你是你!”
这说话间,不过片刻,宝幢广王佛,已经摇摆船儿过了河,过了凌云仙渡。
三藏转身,与行者等这便轻轻的跳上了彼岸。
这凌云仙渡,正是脱去肉体凡胎,成为真佛,拜见如来必经之路,如今三藏已经脱去肉身凡胎,虽然还未被点醒其金蝉子前身,却已经灵慧许多,再不像先前那般胆小怕事,每多抱怨。
行者向三藏解说了这摆渡之人,是宝幢广王佛,专门司职接引之事。
三藏霎时省悟,急转身,谢了宝幢,又向前拜谢三个徒弟,行者笑道:“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师父,你看这面前花草松篁,鸾凤鹤鹿之胜境,比那妖邪显化之处,孰美孰恶?何善何凶?”
三藏摇头不语,知道行者与他玩笑,也不着怒,当下师徒一众,个个身轻体快,快步登上灵山石阶,一路攀登,不多时,便见到那雷音古刹。
却见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牺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
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师徒逍逍遥遥,走上灵山之巅,见了这等胜景,心中虽然欣喜,却都已是仙路中人,再不恍惚惊奇。
三藏看到那庙前广场上一干佛子列阵等候,当下上前施礼问安,慌得那些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合掌道:“圣僧且休行礼,待见了牟尼,却来相叙。”
行者笑道:“早哩!早哩!且去拜上位者。”
三藏见一干佛子对他如此恭敬,已然明白,他的前身便是不凡,也不推辞,当下随着行者,直至雷音寺山门之外。
这时却见有四大金刚在门外迎道:“圣僧来耶?”
三藏不敢托大,躬身道:“是弟子玄奘到了。”答毕就欲进门,金刚道:“圣僧少待,容禀过再进。”
那金刚着一个转山门报与二门上四大金刚,说唐僧到了,二门上又传入三门上,说唐僧到了;三山门内原是打供的神僧,闻得唐僧到时,急至大雄宝殿下,报与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说:“唐朝圣僧到于宝山取经来了。”
如来早已知晓,如今不过是按照礼数待客,当下大喜,即召聚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两行排列,传金旨,召唐僧进庙。
三藏寻规蹈矩,同行者悟能悟净,牵马挑担,径入山门。
四众到大雄宝殿殿前,对如来倒身下拜。拜罢,又向左右再拜。各各三匝已遍,复向佛祖长跪,将通关文牒奉上,如来一一看了,还递与三藏。
三藏作礼,启上道:“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
(下章,得真经归东土。今日更新两万字,求月票,推荐票。各位支持。)
如来端坐殿上,听的三藏要取真经,立即开怜悯之口,发慈悲之心,道:“三藏,你那东土南赡部洲,杀业沉重,罪孽如渊,民众不向善缘,不敬三光,虽有孔氏在立下仁义礼智之教,终究不能助万姓,脱去业障罪孽!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又怕那方之人,愚蠢顽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
如来说罢,又道:“阿傩伽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待他。斋罢,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二尊者即奉佛旨,将三藏四人领至楼下,看不尽那奇珍异宝,摆列无穷。只见那设供的诸神,铺排斋宴,并皆是仙品仙肴仙茶仙果,珍馐百味,与凡世不同。师徒们顶礼了佛恩,随心享用。
这番造化了八戒,便宜了沙僧,佛祖处正寿长生,脱胎换骨之馔,尽着他受用。二尊者陪奉四众餐毕,却入宝阁,开门登看。
里面有霞光瑞气,笼罩千重;彩雾祥云,遮漫万道。经柜上,宝箧外,都贴了红签,楷书着经卷名目。乃是:
《涅槃经》一部,七百四十八卷;
《菩萨经》一部,一千二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