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到清朝 第77章 开元盛世

作者:上官小雅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08 16:52:11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开元盛世,又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据传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登基以后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政治上,唐玄宗改革机构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重用贤臣,修订律法。经济上,唐玄宗制订经济改革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食封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打击佛教势力,大力发展农业。军事上唐玄宗对兵制进行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唐朝在东北设置了靺鞨都督府、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中国历史上首次将东北三省全境纳入中国版图。[1]文化上,提倡文教,重道抑佛,人才辈出。唐玄宗还改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开元年间,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2]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天下大治。“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3]此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贾云集。

背景

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稳定了局面,使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饮茶之风也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4]

武则天被逼退位之后,唐王朝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混乱期:先是武三思与韦后、安乐公主勾结,害死于唐中宗复位有功的“五王”;而后太子李重俊率御林军杀死武三思、武崇讯,而其也被韦后部下所杀;再而后,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李显,立傀儡李重茂为少帝,自己总揽大权,垂帘听政。韦后肆无忌惮,安乐公主公开卖官,朝政异常腐化。武后退位后八年的时间里,政变迭起,政局动荡。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相王李旦第三子和其姑母太平公主共同精心谋划,发动政变闯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武延秀,铲除了韦武集团,并迎相王李旦入辅少帝,后来又拥其为帝。

景云三年(712年),唐睿宗李旦让位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此时的太平公主已由以前的同盟变成了唐玄宗的强大对手,“宰相七人,四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开元元年(713年)七月,唐玄宗得知“公主欲以是月四日作乱”,立即动手,斩杀公主党徒常元楷、李慈、萧至忠、岑羲,窦怀贞自缢,太平公主被赐死家中。

唐玄宗粉碎太平公主集团后,立即“讲武于骊山之下,征兵二十万,旌旗连亘五十余里”。并流放郭元振,斩杀唐绍扬威皇权,并逐步将功臣,诸王外刺(调离出京,到外地任刺史)。皇权稳固之后,玄宗开始整顿朝纲,任用贤能。

唐玄宗不仅极有胆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国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国根本,而且其也很善于发现人才(早年)。姚崇、卢怀慎、宋璟、苏颋、张嘉贞、源乾曜是开元前期玄宗精心选拔的六位宰相,均是通晓治国方略,尽心操劳国事的名臣。唐玄宗依靠这些贤臣在稳定政局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

唐玄宗不仅极有胆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国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国根本,而且其也很善于发现人才(早年)。姚崇、卢怀慎、宋璟、苏颋、张嘉贞、源乾曜是开元前期玄宗精心选拔的六位宰相,均是通晓治国方略,尽心操劳国事的名臣。唐玄宗依靠这些贤臣在稳定政局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

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完善法制,删辑律令格式,编纂《唐六典》。农业上静民劝农,检括户口,开垦荒地,提高亩产。设置四监管理官府手工业,民间手工业也发展迅速。繁荣商业,金融机构柜房出现,互市与海外贸易发达。

正是由于开元初期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全国经济迅速繁荣,迎来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

历史沿革

开元二年(714年)正月,唐玄宗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7]二月,销毁象征世界中心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8]七月,下令销毁宫中的服饰车马、金银器玩,用来弥补军费;并在殿前焚毁珠玉、锦绣,规定后妃都不能戴珠玉、穿锦绣;天下妇女的服装都要依顺丈夫和儿子的,已经织成的锦绣全染成黑白色,禁止天下采珠玉和织锦绣,并罢免两京(长安、洛阳)织锦坊。

开元四年(716年)二月,松州都督孙仁献发兵袭击吐蕃于城下,大举攻破吐蕃。

开元五年(717年),唐明皇李隆基至东都洛阳,大赦天下,又在紫微城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随行人员主要有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等)。同年于东都紫微城改明堂为乾元殿,又于乾元殿东廊写四部书,因号乾元院。次年改为丽正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书院”机构由此产生。

开元五年(717年),唐明皇李隆基至东都洛阳,大赦天下,又在紫微城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随行人员主要有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等)。同年于东都紫微城改明堂为乾元殿,又于乾元殿东廊写四部书,因号乾元院。次年改为丽正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书院”机构由此产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