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大学毕业生,不也要求职吗?
如果是拿着毕业证去大厂求职打工,等着人到中年后,喜迎人才优化组合,这样的工,不打也罢。
这世界,能有几个货真价实的打工皇帝?
这美事能轮到我?
现在离高考还有27天,基础差成一坨翔,硬要去挤高考独木桥,他妈是嫌自己还不是显眼包吗?
前世走过的路,一眼能望到终点:
前20年拼命读书,后30年拼命糊口,余下的时间,捧着一条命,为医院的收入添砖加瓦。
方博实在不想再走老路了。
侯小健忧心忡忡问道:
“你不考大学,不复读,以后怎么办?我爸妈说,只有上大学,以后才能分配个好工作,有个好出路。”
“嗯,你爸妈的话没错,你可以照办,每个人情况不同。”
1983年的高考率取率只有10%左右,加上恢复高考不到十年,社会上,大学毕业生存量很少。
一张过硬的大学文凭,在择业、升迁、薪酬上,都有领先一步的含金量,简直就是人生的通行证。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大潮,风起云涌。
大好机会就在眼前摆着,下海弄潮,不也是一种人生机会?
这是一个百年不遇的年代。
这是一个商业版图刚刚开始跑马圈地的年代。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如果在这个节点,抓住创业机遇,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远比捧一张文凭,四处求职要来劲儿吧。
再说了,1983年的大学教学水平,除了几所名校,其它院校也就那样,大专院校更是不好说啥了。
这大学,不上也罢。
定了,就这样定了。
弃考!
方博感觉自己放下了千斤重担,一下轻松了。
侯小健问道:
“你放弃高考,是不是想去工厂打工?”
方博摇摇头:
“为什么非得去拧螺丝,自己创业不香吗?”
侯小健有点懵:
“香、拧螺丝?呃……你这词汇很特别啊,越来越会说话了。”
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侯小健一副没见过网络梗的样子,值得同情。
方博笑着解释: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有机会自己做生意,就没必要去工厂打工了。”
侯小健不耻下问:
“方博,你爸妈同意你放弃高考,去做个体户吗?”
方博回答很干脆:
“肯定不同意。”
侯小健劝道:
“老兄,那你收收心吧,要是想上个好大学,就做好明年复读准备,免得你爸妈修理你。”
方博把手里的信封、成绩单,撕个粉碎,扔进操场边的垃圾桶,吹一声口哨:
“我爸妈决定不了我的未来,我的未来我做主。”
也是重生了,他才有胆量说这话。
方博忍不住笑了。
重生不过半小时,撕信两封以明志。
在前世,方博考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专院校,毕业后,分配到奄奄一息的国营小厂工作。
他多次想辞职,南下深圳、海南去闯一闯,均被父母哥姐喝止,最终在企业改制时,为国分忧,光荣下岗。
重生了,他绝不会再走老路。
上大学并不是人生唯一出路。
没上过大学,而人生精彩的人,还少吗?
侯小健看着一起长大的发小,心中暗自吃惊:
方博是不是受啥刺激了,怎么一下变得这么强势、霸气?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
方博咧嘴笑笑,不想过多解释。
重生之人,非同寻常。
兄弟,以后让你惊讶的事情,可就多了去了。
侯小健接着说:
“方博,你敢做出自己的选择,我真羡慕;可惜我没你这胆量,我要放弃高考,我爸妈肯定打断我的腿。”
方博说道:
“我放弃高考,我爸妈肯定也饶不过我,不过,我会想办法,让他们接受这个现实。”
“你啥时候开干?”
“今天星期六,下周一,我就不去上学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没有实行双休,周六照常上班、上学。
侯小健一脸惊诧。
这小子说不来上学,就不来上学?!
好羡慕!
“方博,快放学了,我还要回班里做值日卫生。”
侯小健转身要走。
方博喝一声:
“站住!”
侯小健停住脚步,看着方博。
方博冷声说:
“以后未经我允许,再敢冒用我的大名写情书,小心你的爪子。”
侯小健一脸惊慌,陪着笑脸说:
“嘿嘿,你咋知道那封情书……是我写的?我看你对任晓菲心痒痒,又不敢表白,所以想暗中助你一臂之力。”
方博心中冷哼一声。
你把班花当女神,我对女神没感觉。
我啥时候对任晓菲心痒痒了?
不过话说回来,侯小健冒名写情书,确实无恶意,只是缺脑子。
作为一起长大的发小,方博对侯小健的性格、为人,还是了解的。
方博用悲悯的眼光,看着侯小健:
“兄弟,你这信,遣词造句,直白、肉麻、露骨,知道的人,说你是成人之美;不知道的,都把我当西门庆了。”
侯小健一脸委屈:
“我只是用多愁善感,儿女情长的笔法,稍微渲染了那么一点点。”
“我谢你了,麻烦你以后别渲染了,你渲染的那一点点,任菲儿要是传出去,我的高雅人设,瞬间坍塌。”
侯小健抬头望天,叹道:
“唉,好心没好报啊。”
方博脸色一变,语气加重:
“你听清楚了,以后未经我允许,不准抢戏,听见没有?”
侯小健点点头,揣着满腹郁闷,去做值日卫生了。
前世的情书事件,任晓菲曝光,汪有志助攻,班主任打击……
高压之下,方博并没有指认侯小健是情书作者,也没有怪罪侯小健,自己扛下一切。
侯小健对此感激不尽。
下午6点放学,方博随着人流,走出校门。
一切在他眼里都很新鲜,毕竟是久违了几十年的时空。
一切又都熟悉,毕竟是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一切。
大街上的高音广播开始播音。
高音喇叭奏响一段高亢、短暂的音乐后,播音员字正腔圆开播:
“××市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开始第三次播音,下面请听本市新闻……”
这种街头高音喇叭,是那个年代独有的风景。
马路上每隔几百米就安装一个,用以占领舆论宣传阵地。
每天早7点,中午12点,下午6点,高音广播会准时播音三次,确保每个人都能听到喉舌的声音。
尤其是晚8点的“全国各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相当于前世CCTV的新闻联播,是大多数人的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