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季金水河畔的纠纷
六月,金湖县戴楼街道仿佛被大自然打翻了金色的颜料盘,广袤的田野被成熟的麦子染成一片金黄,微风拂过,麦浪层层涌动,新麦的清香在空气中肆意弥漫,那是丰收独有的气息。
太阳刚一西沉,浓稠如墨的暮色便迅速笼罩了整个街道。金水河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在夜色里泛着粼粼波光,河边的垂柳随着轻柔的晚风轻轻摇曳,细长的柳枝相互摩挲,为闷热的傍晚带来丝丝凉意。
忙完在戴楼向东村柏老板家的修车工作,我拖着一身的疲惫,驾车踏上了归途。汽车前灯努力穿透弥漫在空气中的麦尘,在前方投射出一道昏黄且晃动的光柱。右侧不远处,一辆手扶拖拉机“突突突”地与我同向行驶。驾驶拖拉机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他身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身影在暮色中显得有些佝偻。拖拉机的车厢里堆满了金黄的麦穗,高高隆起,摇摇欲坠,随着车身的颠簸,麦穗不时晃动。由于满载货物,拖拉机行驶得极为缓慢,身后扬起阵阵尘土,如同一条蜿蜒的尾巴。
当车子行至正茂货架北门附近时,手扶拖拉机开始缓缓减速,最终停了下来。我下意识地轻点刹车,心中想着老头可能要让行,便也跟着将车速降了下来。就在我准备缓缓通过时,老头毫无征兆地突然向左猛打方向盘。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拖拉机的飞轮重重撞上我的右后视镜。刹那间,镜片如雨点般碎落一地,清脆的碎裂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刺耳,惊飞了栖息在路边树上的几只麻雀,它们扑腾着翅膀,消失在黑暗之中。
愤怒与震惊瞬间涌上心头,我迅速将车停稳,拉上手刹,推开车门,快步走向老头。此时,老头也从拖拉机上跳了下来。我强压着怒火,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大爷,您这突然拐弯是怎么回事?把我的后视镜都撞坏了。”老头把嘴里的烟头往地上一扔,用脚狠狠碾灭,双手叉腰,扯着嗓子喊道:“不就一个后视镜嘛!这路上出事,撞死了都只能自认倒霉!”
这番蛮不讲理的话,像一把火,瞬间点燃了我心中的怒火。我的脸涨得通红,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但理智告诉我,冲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冲动,从裤兜里掏出手机,拨通了110。
大约二十分钟后,警笛声由远及近,一辆警车缓缓驶入事发路段。两名警察迅速从车上下来,一位年轻警察身形矫健,手持手电筒,围绕事故现场开始勘查,另一位稍年长的警察则沉稳地走到我们面前了解情况。
年轻警察先是用手电筒仔细检查手扶拖拉机和汽车的受损部位,手电筒的光在金属表面游走,不放过任何一处刮痕。他蹲下身子,查看车轮的痕迹,试图还原事故发生时的轨迹,还在周围寻找可能的证据,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年长警察则分别向我和老头询问事发时的具体情况。我再次详细叙述了事故经过,条理清晰,言辞恳切。老头低着头,声音含糊地讲述着自己的版本,言语中仍试图为自己辩解。
听完双方陈述,年长警察竟皱起眉头,看向我说道:“在这次事故中,你也有一定责任。这是乡村道路,路况本就复杂,你在行驶时没有充分注意周边动态。”
我一听,又急又气,一股热血直冲脑门,赶忙说道:“警察同志,我可是一直直行啊!他突然停下,我出于安全考虑,也跟着减速。他又毫无预兆地左拐,这才导致碰撞。难道他停下不走,我就该一直停在原地吗?这条正茂货架北门的路本就狭窄,旁边还有不少工人宿舍,时不时有人出入。要是每个驾驶员都能随意这么操作,那道路上得乱成什么样子?交通规则难道不就是为了避免这类混乱和危险发生吗?这次只是后视镜被撞坏,要是下次引发更严重的事故,危及生命安全,又该怎么办?”
老头在一旁听了,眼神闪躲,却仍嘟囔着:“我在这路上开了大半辈子车,向来都是这么走的。”
警察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重新审视了一下现场,又仔细询问了几个细节,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转身对老头说:“老同志,这次事故主要责任在你。乡村道路虽没有城市那么明确的交通标识,但基本的通行规则还是要遵守。你停车后突然左拐,没有给后方车辆任何警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即便在乡村道路,驾驶员在变更行驶方向时,也有义务提前观察周围环境,确保安全。你明知自己驾驶的手扶拖拉机没有转向灯,更应该在操作前仔细观察、确认安全。您没这么做,这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老头一听,满脸不服气,涨红了脸争辩道:“这乡间小路向来都是这么走的,以前都没出过事,凭啥这次就怪我!”
警察耐心解释道:“随着乡村发展,车流量越来越大,交通规则也在不断完善。不能因为以前没出过事,就忽视规则。每次出行都伴随着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悔都来不及。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
随后,警察转向我,语气平和地说:“虽然对方负主要责任,但在乡村道路行驶,路况复杂,你也应当保持高度警惕,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这次你在对方停车时,减速不够及时,也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好在这次只是车辆受损,没有人员伤亡,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最后,警察对我们进行调解:“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没必要为这点事伤了和气。建议双方协商解决赔偿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走正规法律程序。”
在警察的调解下,老头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他低下头,搓着粗糙的双手,嗫嚅着:“年轻人,刚才是我不对,说话太冲了。我愿意赔你的后视镜。”听到老头的道歉,我心中的怒火也渐渐平息。考虑到大家都不容易,在一番友好协商后,我们很快就赔偿问题达成了一致。
处理完事故,警察驾车离去,围观的村民也渐渐散去。我重新发动汽车,继续踏上返程的路。透过车窗,望着车外寂静的乡村夜色,我不禁感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遵守交通规则都是保障安全的基石,每一个驾驶者都应当将安全意识牢记心间。这场发生在金水河畔的纠纷,不仅是一次意外碰撞,更是对所有人的警示,只有共同维护交通秩序,才能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平安的旅程。此后的日子,每当我行驶在乡村道路上,都会想起那个麦季的傍晚,时刻提醒自己谨慎驾驶。《修车结善缘,情暖戴楼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