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这个,尹根涛接着又问了,他说,沈惟敬不是去找日军谈判了吗?万一要是谈判成功,朝鲜就没办法光复了呀。”
“哎,对于这个问题,这个葛总兵也是很快就给出了回答,葛总兵就说了,日军要是接受投降的话,那我们放他们走。”
“可要是不投降的话,负隅顽抗,那我们就只好出兵将他们全部消灭,永绝后患。”
“尹根涛听到这个回答,倒也还算满意,很快就自行离去找李昖汇报去了。”
说到这里,苗老师突然就停了下来,样子就像是呆滞住了似的。
这时候江小离上前两步,看着苗老师,轻声询问道:“老师,你怎么了?”
没一会儿,苗老师才反应过来,笑了笑说:“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点,老先生也说过的,但是我忘了。”
那忘了就忘了呗,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随后江小离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苗老师。
可谁知苗老师脸色一边,变得严肃了起来,说道:“讲述历史是一件儿非常严谨的事情,容不得胡来。”
于是江小离只见苗老师拿出了手机,在上面鼓捣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好,咱们继续往下说。”
“这个……我记不住老先生的原话是什么了,现在我用浏览器搜了出来,就按照浏览器上的资料给你说。”
见江小离点了点头之后,苗老师这才继续往下说道:“说是根据朝鲜官方资料记载,十月壬子,朝鲜的备边司说,这个备边司应该是朝鲜的一个官职哈。”
“好,这个备边司说,天兵共计四万八千人,这里的天兵指的就是明军。”
“说一名士兵一天需要的粮食为一升五合,这个一升五合为师我暂时也看不懂,也不知道是不是一斤五两……”
“备边司还说了,马匹共计两万六千七百匹,一匹马一天需要马豆三升。”
“以此计算的话,四万八千人一天需要的粮食是七百二十石,支撑两个月的话,需要大米八十四万三千七百三十石。”
“还有,两万多匹战马,一天需要马豆八百石,两个月需要四万八千石。”
“当时明军准备从义州南下进攻平壤,如此一来,那么就还剩下五万一千石粮食,马豆还剩三万三千石。”
“这些资料我有些看不懂哈,不知道你能不能听得清楚,说是粮食不够,可以从西线抽调粮食,如此一来,还可以支撑五十多天,但是马豆就不够了。”
“从这份朝鲜的资料里可以得知,当时明军的军粮问题似乎没有得到缓解,甚至还要从西线抽调。”
“不过这份资料应该也能充当佐证历史的一个重要证物,换句话说,当时明军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的。”
“同年八月,朝廷任命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辽东经略,负责备倭军务,就是让他负责防备倭寇的意思。”
“同时朱翊钧亲自下旨,让各省总督巡抚举荐将材,以为兵用。”
“十月十六日,朱翊钧下旨,让李如松总理蓟、辽、保定,还有山东军务,并且兼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即刻开赴朝鲜。”
“十月份的时候,明军已经在辽东聚集了十多万的部队,但李如松带兵南下进攻平壤的时候,只带了四万精锐。”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军粮不足,要是人带多了,后勤供应不上,士兵还没打仗呢,兴许就已经被饿死了。”
“但李如松带的那四万人马也不是吃素的,根据记载,这支部队的配置如下。”
“听我说啊,辽东铁骑一万,宣府,大同各抽调精骑八千,蓟镇,保定各抽调精兵五千,江浙步兵三千,四川副总兵刘铤率领川军五千。”
“这就是李如松南下部队的具体配置,几乎都是上述各地的精兵强将。”
“李如松于十一月初亲自带兵南下,于1591年元月五日抵达平壤城下。”
“当时镇守平壤城的是日军第一军团小西行长的部队,共计日军一万八千人。”
“抵达平壤城下之后,李如松并没有着急进攻,而是细细的观察了平壤城三天,到了元月八日,李如松才作出了作战计划。”
“好,先来了解一下当时平壤城的具体情况,平壤东边有大同,长庆二门,南边有芦门,含毯二门,西边有普通,七星二门,北边有密台门,有牡丹峰高耸,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有几个门不重要啊,重要的是,平壤易守难攻!你记住这四个字就可以了。”
“接下来咱们来说说李如松的具体部署。”
“说是八日黎明,李如松召集了全部将领,开始部署计划分配任务。”
“李如松说,让蓟镇游击将军吴惟忠率领步兵充当先锋,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领骑兵跟在后面,主要攻击平壤北边的要塞,牡丹峰。”
“然后又说了,让中军杨元,右军张世爵领兵进攻西边的七星门,左军李如柏,参将李芳春则是领兵进攻西边普通门。”
“而后又让祖承训率领明军乔装打扮成朝鲜军以麻痹日军,力攻南边芦门。”
“最后,李如松亲自挂帅督军,明军主力进攻南、西、北三个城门,至于东门,那是就给日军撤退用的。”
“元月八日早,李如松部署好了作战计划之后,让各军开始行动。”
“起初,祖承训率领明军顺利的麻痹了日军,很快就攻破了南门,紧接着,含毯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相继被明军攻破。”
“战斗持续到了下午,日军将领黑田长政派遣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前往南门侦察,结果被明军打死了。”
“这个黑田二十四将你可以之后了解了解,虽说是日本的历史,不过挺有意思的。”
“好,咱们继续说,日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小西行长一看大势已去,赶紧带着残兵败将退守城北的一座叫做风月楼的酒楼里。”
“到了晚上,小西行长就带着部队从东南方向突围,很快就逃出了平壤,并且渡过了大同江,向汉城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