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朱翊钧对册立朱常洛为太子一事那是一拖再拖,然而到了次年八月份,这个工部尚书张有德就想动工准备册立大典了。”
“谁知这个张有德的奏章递上去之后,朱翊钧不仅不允许工部动工,甚至以不准叨扰为由,哎,就罚了这个张有德三个月的俸禄,你说气人不气人?”
“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身为内阁首辅的申时行就跟其他大臣一起联名上疏给朱翊钧,表示反对。”
“前有张有德想要动工准备,后有申时行等人上疏催促,这实在是把朱翊钧给惹毛了,皇帝很生气啊!”
“结果这个申时行看见皇帝生气,而一生气估计有人就要因此遭殃。”
“为了保全自己的官职,哎,这个申时行就暗中去找朱翊钧说明了情况,他说他也是没办法,谁让那么多人要找陛下你的麻烦呢?”
“随后这件事儿被某人曝光了出来,申时行因此名誉扫地,朝中大臣纷纷上疏攻击申时行,并且弹劾他,最后朝廷罢免了申时行的首辅职位。”
“那么申时行和朱翊钧的秘密谈话又是怎么被传出去的呢?答案就在朱翊钧的身边,哎你很可能已经猜到了对不对?没错!正是宫中的太监把这个消息传出去的!”
“你看啊,大臣都敢上疏抨击朱翊钧的隐私生活,那么朱翊钧身边的太监自然也敢向外廷传递一些朱翊钧的隐私生活。”
“说是朱翊钧在后宫里的私生活被不断传出,加上朱翊钧常常以头晕目眩为由不上早朝,哎,大臣们就以为朱翊钧因为经常那啥而身体不好,消极怠政,于是又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
“只不过这次,事情就变得有些严重了起来,怎么了呢?听为师继续往下说就完了。”
“说是朝臣们纷纷上疏指责朱翊钧在后宫不干正事,因此把朱翊钧给再次惹毛了。”
“而这一生气,就直接把部分大臣给辞退了,甚至有些因为上疏言辞比较激烈的,直接被廷杖!”
“朱翊钧则是以上疏干涉皇帝私生活为由,直接把礼部尚书洪乃春拖到午门外廷杖六十,差点没把人给打死。”
“但这儿还没完呢!打了洪乃春一顿之后,便下旨削职为民,导致洪乃春出宫后没多久就忧愤而死了,其他大臣有的被牵连下狱,有些则是被廷杖。”
“你看朱翊钧的这番做法像不像他爷爷朱厚熜刚刚登基上位那时候的做法?就是大礼议事件,大臣到左顺门那儿跪哭,结果被朱厚熜派人给打了一顿。”
“好,说是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二,大学士王锡爵秘密上疏朱翊钧,然后朱翊钧就给他回话了,那么朱翊钧说了什么呢?”
“朱翊钧说,要将皇长子朱常洛和皇三子朱常洵以及皇五子朱常浩一起给他们册封藩王的爵号,以后看谁比较德善,再选谁来当太子。”
“这番话说明了朱翊钧还是再拖,那册封藩王之后,以后朱翊钧要是选了朱常洵来当皇帝,那大臣们就不好说了。”
“而且为师我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朱常洛毕竟是朱翊钧的长子,最起码是他的儿子是不是?他为何会如此厌弃朱常洛呢?实在是想不明白。”
“其实从这里你也能够看得出来,朱常洛从生下来的那一天起,就不得父爱,这也造就了朱常洛比较柔弱的这样一个性格,咱们之后再说这个。”
“说是王锡爵害怕得罪朱翊钧而遭受惩罚,又怕其他朝臣借机攻击他,于是就公开上疏说,让皇后也就是王喜姐来抚育朱常洛,这样一来,朱常洛不就变成嫡子了?”
“这个操作听起来很像是掩耳盗铃,自然满不过其他朝臣的火眼金睛。”
“说是朱翊钧只是想要继续册封朱常洛朱常洵和朱常浩为藩王,并未想要按照王锡爵的意思去做。”
“哎,当朝臣们得知王锡爵的所作所为后,朝中大哗,因为王锡爵这么说,就等于让朱翊钧还要补办手续,质疑朱常洛之后是否还能成为太子。”
“如此,朝臣们就再次上疏攻击王锡爵阿谀奉承,还没等朱翊钧下旨,这个王锡爵就自行辞掉了工作,走了。”
“而朱翊钧颇为无奈,也只好收回了诏令。”
“这个事情从万历十四年开始,朱翊钧就和朝臣们对扯,一直扯到了万历二十九年,前后长达二十五年之久。”
“但最终在万历二十九年,李太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亲自出面劝朱翊钧册立朱常洛为太子。”
“这朱翊钧的母亲都亲自出面来说了,朱翊钧自然不好反驳什么,只好于当年就册立了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朱常浩为瑞王,其他皇子皆封藩王爵,圈地建藩。”
“熬了二十年的朱常洛终于当上了太子,然而你以为朱常洛到了这种地步,就能够毫无顾忌了吗?”
“没呢!说是朱常洛出阁读书的时候,那时候正值冬天,他让太监给他生火取暖,哎,结果太监不干!”
“如此一来,朱常洛就只能经常被冻得浑身发抖,他的老师郭正域见状怒斥太监,太监架不住老师的威严,这才给朱常洛生火取暖。”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肯定还是朱常洛的那令人讨厌的老爹朱翊钧干的好事了,他为什么如此讨厌朱常洛?”
“之后,被册封为福王的朱常洵又久久逗留京师,不去他的藩国,只要动脑子想想就能够知道,这肯定又是朱翊钧的意思了。”
“见状,朝臣们又开始上疏了,要求朱翊钧按照祖制,让朱常洵赶紧就藩藩国,不能再继续待在京师里了。”
“到了万历四十二年,在朝臣的压力下,朱翊钧不得不把朱常洵放回藩国,让他就藩。”
“从万历十四年到万历二十九年,朝臣们跟朱翊钧主要在争执朱常洛的太子之位。”
“而从万历二十九年到万历四十二年,朝臣们跟朱翊钧争执就主要是福王朱常洵就藩藩国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