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刘从戎又看了看田千秋和赵熙,对他们讲作为臣子的固然要谨守为人之臣的道理,但对于帝王驾驭文武百官和诸侯们的道理,还是要明白的。咱们不要像张汤、公孙弘之流一样去善于揣测帝王的用意,但也是明白帝王用意的。通常在很多时候若是领悟错了,也是很要命的事情。虽然汉文帝的功业不能和上述几位帝王相比,但是在“诸吕之乱”之后,骤然继位的代王刘恒,他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也并不容乐观,可以肯定:汉文帝要是没有两把刷子,是绝对不可能坐稳江山、开创盛世的!也就是说,在纷乱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以藩王身份发入继大统,从而开创盛世的汉文帝,看似人畜无害,其实是手段高明、权谋深远。对于汉文帝刘恒,我想说的是这时从古至今最容易被人忽略的黑厚权谋大师,他实在是擅长扮猪吃老虎的。公元前180年9月,也就是在吕后刚死不到一个月时,以周勃、陈平为首的沛县军功集团,打着平定“诸吕之乱”旗号发动政变,将把持大汉朝堂十五年之久的吕氏一族屠戮殆尽。事后,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恒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很明显,上面这段话是周勃、陈平等人为自己的政变在“善后”。现在已有越来越多史料表明,所谓“诸吕之乱”只不过是一件子虚乌有的意淫。
而陈平、周勃等人的发动政变的实际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获取权力。所以在政变成功之后,如何对待与吕氏一族渊源颇深的汉惠帝遗孤(少帝),就成了陈平、周勃等人的头等大事。正如陈平、周勃等人所言,如果在政变成功之后,依然承认具有吕家血统的汉少帝为汉家正统,那么,这些发动政变的阴谋家,则要面临一个“吾属无类”的必死结局。因此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否认汉少帝等人的法理血统,说他们是“野种”。这样一来,不仅陈平、周勃等人的政变具有了合法性,而且也为他们另立藩王做好了铺垫。那么,这几个被褫夺了皇族血统的孩子的结局是什么呢?史书上只有三个字:宫谨除。这至于是怎么“除”的,你们两位自己慢慢领会吧!了解到了这里可能就有人会问就算周勃等人真的杀了汉惠帝的儿子,这个汉文帝有什么关系?你们都知道,汉文帝的继位人是汉景帝刘启。当年有关部门请立刘启为太子时,是这样说的:子启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可以看出汉景帝刘启之所以能够继位,他的皇长子身份至关重要。反过来说,如果在刘启之前,要是汉文帝还有一个儿子,那么,大汉天子非常有可能就是另有他人了。那么,汉文帝在生下景帝刘启之前,还有其他的儿子吗?在《史记·外戚世家》里有这么一段话: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这里的代王即汉文帝刘恒,代王是他以前的藩王封号。但这里的“代王王后”,却不是大名鼎鼎的窦漪房。
至于具体是谁,史书上没有写。但是,在吕后掌权期间,刘姓诸王的王妃都有一个标准:必须姓吕或者和吕家有血缘关系。也就是说,汉文帝刘恒原来的正妻,非常有可能(几乎是可以100%的肯定)是吕家的亲戚(这也是刘恒没有遭到吕后清算的一个根本原因)。并且,汉文帝还和这个吕姓女子,生了四个儿子。不过,非常凑巧的是,在汉文帝入继大统的那一年,这几个具有吕家血统的儿子都“病”死了!不知道,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一点毛骨悚然!汉文帝刘恒的那四个儿子到底是怎么死的,你们也可以去猜测一下。在汉文帝坐稳江山之后不久,曾经的拥立功臣周勃,就之国就藩了。按理来说,以周勃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在封地做一个自在逍遥的富家翁了。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回到家之后的周勃却有了“心病”,每当有朝廷的官吏从他的封地经过,周勃就会披甲执戈、严阵以待,害怕汉文帝收拾他!
绛侯周勃既就国,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可这是为什么呢?周勃可以说是拥立汉文帝上位的第一功臣,而且在其掌权期间,也和汉文帝算是合作愉快,并没有什么龌龊。那么,晚年的周勃到底在怕什么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当年在周勃等人拥立汉文帝继位之时,他们之间曾有过一段见不得人的“交易”——除尽王族里的吕氏血统(包括汉文帝的儿子),不然,周勃等人害怕一旦吕家后人掌权,会秋后算账。俗话说,别看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周勃等人当年看着文帝好欺负,就逼着人家给自己“表忠心”,可是,慢慢地他们才发现:汉文帝绝不是一个软柿子,于是曾经可以发动政变的周勃也怕了!那么曾经执掌三军,可以另立君主的周勃,为什么会怕汉文帝呢?前面我们说了,陈平、周勃等人在铲除“诸吕集团”后,曾经有过一次密谋。这次谋划,主要有两个重点:
第一、为自己的政变正名,否定具有吕氏血统的汉少帝的法理地位;
第二、从刘姓诸王中,选择一个合适之人继承帝位,保证沛县军功集团的利益。
所以,上面那段密谋还有后半部分:“今皆已夷灭诸吕,而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王,高帝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舅驷钧,虎而冠。即立齐王,复为吕氏矣。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闻天下乎!”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陈平、周勃等人在确定了要废黜具有吕氏血统的汉少帝的方针后,就开始物色合适的继位人了。但是,当时的第一选择,并不是汉文帝刘恒,而是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齐王。因为不论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还是按照功劳大小来分(齐王的儿子朱虚侯刘章,在在平定“诸吕之乱”之中居功甚伟),齐王都是第一人选。可是,有人却不同意:他们认为齐王的娘家势力过大,如果拥立他为帝,有可能会再现“吕氏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