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在汉武帝一朝,文治武功方面所取得的的成绩,确实要比前边汉朝几个皇帝在位期间做得出色了许多。在这里我就转述一些史料记载和现代历史学家的评述(具体引用谁的记不太清了),给大家做个大致的介绍,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五个方面。首先,他在政治方面通过改革官制,加强皇权。这主要表现为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和“外朝”执行机构。在倡导大量选拔人才时,更加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僚的控制,实行了察举制。同时,还颁布推恩令和限制蕃王的“附益之法”,使诸侯王问题得以解决。其次,在军事方面,建立侍从皇帝和警卫首都的侍从军和禁卫军,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兵大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另外,他进军西南夷和南越,在西南夷地区设立犍为等郡;在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第三,在经济方面他通过实施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品价格、征收工商业者的营业税和财产税,进一步促进了西汉社会的经济大力发展。第四,在思想方面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在尊儒的同时,崇尚法制,促使尊儒尚法是他统治的根本思想。最后,在文化方面创建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起中国封建官学制度。在他主政时期,出现大思想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作家司马相如等。
汉武帝刘彻实施的这一系列措施,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促使各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等作用。但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利就会有弊端出现。汉武帝刘彻实施这些措施的弊端,就是促使封建皇权专制极易形成腐败现象,使之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而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另外,他的很多措施也在客观上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其实,即便从现代人的角度上去看,汉武帝的当时的很多做法也是相当牛的,体现出了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一名高高在上皇帝的精明过人之处。不管从哪一方面讲,汉武帝刘彻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利大于弊的。所以说对于历史上的那些人物,咱们既不能一味吹捧,无限夸大他们的所谓功绩,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全盘指责和否定。搞清楚了这点,则才是对历史说应有的正确态度。
也正因为汉武帝刘彻这些年来做了这些事情,所以才认为自己底气十足,在朝堂上面拿刘从戎来说事情,借机敲打一下这些皇亲贵戚与其他权贵们。这里面还有个不可告人的原因,就是多找一些借口,继续削弱诸侯们的势力。他这天在朝堂之上把赵王刘彭祖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弄出来,更是打算借题发挥,先修理下诸侯王里面的这个“刺头儿”。而这些诸侯里面有很多人却实在是不争气,偏偏却给他这个口实。汉武帝在位中期,他听从了主父偃的建议,采用天底下第一号阳谋“推恩令”,将这帮子诸侯王们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归根结底很明显,这是汉武帝借实施推恩令的名义,再搞削夺诸侯王封国的名堂,本质上与他老爸搞得削藩没什么差别。只不过汉武帝在选择方法上,要比强力取消来硬的高明多了,杀人于并不见血中啦!其结果是各个诸侯国从此变得实力大减,而由汉廷直接统辖的属地却持续在增长。到汉武帝后期,中央政府在全国直接管辖的有八十余郡,与西汉建立初期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往日诸侯国在《汉书》中记载的“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的状况被打破了,一个新兴的封建统治阶层士族则由此开始了走向强盛之路。汉武帝刘彻的一系列举措,凝聚与其中的智慧是值得我们后人去很好借鉴的。在此期间,刘彻将其高超常人的统治技巧和擅长驾驭各类人才为其所用的本事,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也正因为如此,历史学家们才把他与秦始皇相提并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封建君王!
汉武帝刘彻后来对有罪的诸侯王,则再不手软,一经发现即削夺其封国。如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和江都王刘建,因谋反国除为郡就是一例。到了汉武帝刘彻统治的中期,淮南王刘安蓄谋叛乱已久。他在自己的封国内安抚百姓,招致宾客数千人。私下里还偷偷制造攻战兵器,以金钱收买拉拢其他郡国,准备举兵谋反。他的弟弟衡山王刘赐,得知淮南王阴谋叛逆,本想聚集宾客响应,又怕淮南王并其封国。于是,刘赐令其子作兵车锻矢,刻天子玺和将相军吏印,也准备谋反。他们这三人的阴谋败露之后,刘安、刘赐、刘建先后畏罪自杀,他们的封国被削夺为郡。汉武帝在平定刘安、刘赐、刘建谋反之后,为了进一步削弱和限制诸侯王势力,乃颁行左官律,同时设置附益法。所谓左官,查询相关史料是指诸侯王国的官吏,本身包含有降秩左迁的贬抑意思。而左官律的具体内容,大概与贬低诸侯王国政治地位,规定王国官员不许享受某种政治待遇有关。附益法,则主要是从经济上对各个诸侯王进行多项铭文限制,不许汉朝官吏徇私枉法。私下里为诸侯王聚敛资财,取悦讨好这些人的。此外,后来还有一个阿党法被推出,是铭文规定诸侯国内的官吏如对有罪的诸侯王不向中央政府及时禀报,就以这些违法诸侯王的同党进行论处。明摆着这些相关的法令,都是针对加强对诸侯王势力控制和打压的。
到了汉武帝后期,刘彻又公然玩出了一招酎金夺侯的把戏。就是以诸侯们每年向中央政府上交的酎金不合规定,大量削夺王侯的爵位及封地。根据汉朝制度的规定在每年的八月,中央政府都要举行宗庙大祭,各个诸侯必须献黄金来助祭,被称为酎金。如果所献的酎金斤两不足且成色不好的那些诸侯,则是要被王削县,侯免国的。在元鼎五年,汉武帝就以酎金不合规定为理由,总共削夺了106人的爵位。当时的丞相赵周,就是因为没有举发酎金不足而被关进廷尉府大牢最后无奈自杀。汉武帝在施行推恩令的同时,又采取其它与之配合的有力措施,从而巧取豪夺走了各个诸侯王的众多封地。这种恩威兼施的措施,一举解决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与诸侯王有关的诸多的问题。自此以后,虽然诸侯王国继续存在,但是它作为一种政治势力的代表,早就已经失去汉初原有的活力了。处理完这个问题后,汉武帝刘彻便开始加强打击各地豪强与游侠的势力。主父偃这次又给汉武帝提了一个建议,就是把关中豪强们迁徙到茂陵居住。在迁徙的名单上,出现了郭解的名字。郭解曾经为汉朝政府卖力多年,也曾做个不小级别的官员。他和卫青有旧交,于是找到卫青替自己开脱。卫青为此对汉武帝说郭解家里挺穷的,不符合迁徙茂陵的各项条件,一定是底下人搞错了,汉武帝刘彻听完后笑了笑,说大将军此言差矣!他一个布衣,居然可以让你这个大将军替他说情,可见他家里就不是贫穷的人。后来,郭解全族只好迁徙到茂陵去居住。他咽不下这口气,查来查去却发现是杨季主的儿子把郭解名字加上去的。不久后,杨季主儿子就被杀。至于凶手是谁,显然已经不言自明了。
不久以后,杨季主也被郭解的手下杀了。杨家的人实在气不过,便写了书信想到汉武帝哪里去告郭解。结果上书的人,则又被人给杀了。这下可是在天子的眼皮底下杀人啊,汉武帝大怒令官吏缉拿郭解到案。郭解很快就被抓住了,或者说他就压根没打算逃。因为他知道自己又没动手凭什么定罪啊?经过审讯发现郭解确实不知道杀人的是谁,且凶手就像凭空蒸发了一样根本找不到了。以大侠郭解的能力,想让一个人消失的办法多了。官吏只好向汉武帝汇报讲凶手不知去向,郭解并没有直接参与,对于杀人的事情也一无所知。人家没杀人,怎么定人家的罪呢?在如何处置郭解的问题上,汉武帝询问当时的丞相公孙弘的意见。这个老狐狸,这次表现得却很坚决。他对汉武帝说郭解的不过是个布衣,但是好为任侠,藐视国家的权威,自己就可以随便轻易定一个人的生死。尽管这次他自己并没有动手,但性质更加恶劣,比他自己杀人更加严重,这叫做大逆无道,也可以说是以武犯禁!如果纵容这等人逍遥法外,国家的权威何在,国法又有谁会去遵守呢?公孙弘的这一番话,让汉武帝刘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游侠以武犯禁的问题早已根深蒂固,现在应该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时候了。这下就不是简单郭解一个人的问题了,而是要加上他的亲族一起族灭,以便让其他那些游侠退出历史舞台。而随着郭解被杀,曾经震动天下的游侠们也彻底走到了自己人生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