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第102章 乌江之殇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5:46:08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荥阳城中,楚汉议和。

汉王见项王主动遣使前来求和,甚感惊奇,再次问计于张良。

张良问道:大王自忖,此时可一举击败项王否?

汉王:虽然强弱易势,尚且不能。

张良:既是不能,则便退步,以待良机可也。此谓养光韬晦之计。

汉王从之,于是同意谈和。经过谈判,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

楚汉由此罢战,择定吉日,便在荥阳城外盟约。项羽将刘邦妻、父送还,引兵东归。

成皋之战,终以汉王取胜告终。

项王东归,众将气闷难平,俱都无言,逶迤东行。时有项王所封美人虞姬随军,见到诸将情状,乃私自劝说项王。

虞姬:以妾观之,那个汉王本是无赖之徒,其后必然背约复反。大王不如暂勿东还,可屯兵于新郑,召集诸将,再与刘邦决战,方保无忧。

项王:用兵之事,非汝妇人知之,卿勿多言。

由是虞姬止言,但心中怏怏不乐。

镜头闪回,叙述虞姬来历。

画外音:关于虞姬,正史从未记载其出生之地、身世来历,惟有民间流传。一说其出生于今江苏省宿迁沭阳县颜集镇,境内有虞姬沟,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据《江西吉安庐陵项氏家谱》记载:虞姬出生之时有五凤鸣于宅院,异香闻于门庭,秦始皇二十二年丁丑出生,汉王五年己亥去世,葬于彭城。第二种说法,谓虞姬乃是今苏州常熟虞溪村人氏,为吴中望族。常熟别称虞城,境内有虞山,以此为证。

秦灭楚国之后,项羽随叔父逃亡至会稽,后在苏州率领江东子弟起义,此间结识虞姬,便即娶以为妻,常带其出征。

群雄灭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各路王侯,虞姬被封为美人。依照秦制,始皇帝内宫妻妾乃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等,西楚霸王名位低于皇帝,以“美人”以封虞姬,当是较高名号。自此之后,“虞美人”之名传扬开来。

闪回结束,项王东归。

项王东归彭城之后,因恼恨英布投汉,将自己逼入危困之局,遂立杀英布妻子儿女,夷其三族。项伯继而收编英布所有旧部,归于自己麾下。

镜头闪回,复说英布。

英布乃楚地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故又称黥布。初随项梁起兵,为其帐下五大将之一,作战最为勇敢,万夫莫当。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时,自号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

英布因中随何之计,背叛项羽,前来荥阳拜见汉王。

刘邦当时正坐于榻上洗脚,闻说英布到来,当即召见,但仍洗脚如故,并不起身为礼。

英布见状大怒,后悔归汉,便派人复入九江,欲召旧部自立。

使者至于淮南,得知项王杀尽英布家人,项伯且已收编九江王部队。由是收聚故旧,仅率数千人回报。英布闻之,放声大哭,非但痛恨项王,并且怀怨刘邦。

汉王因受张良点拨,自知得罪九江王,急向英布陪罪,又增拨给三万军马,命其收兵前至成皋。汉四年七月,又立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安,统九江、庐江、衡山、豫章诸郡。

英布由此息怒,便与项王决裂,立志依靠汉王,以为家人报仇。

可叹项王,只因出于一时气愤,便将最善战之将推给宿敌刘邦。

西楚霸王帐前本有五大战将,乃是龙且、季布、钟离眛、英布、虞子期。当此之时,龙且死于潍水之战,英布降汉,只余季布、钟离眛及虞子期三将。

楚汉鸿沟划界之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关中。

张良劝道: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楚兵疲弊,粮食已尽,此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释而勿击,实谓养虎遗患。待项王养息已足,大王自料尚能与其并立乎?

刘邦闻而大悟,背上汗出,改颜相谢,听从其计。

汉高祖五年,刘邦派使联络各地诸侯,并传檄韩信、彭越,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东进,追击项羽。十月岁首,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衔尾以战。

项羽大怒:此贼无赖,果如我虞美人之言!

由是回师西向,迎战汉军。因当时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楚军奋勇反击,刘邦由是大败而归,复入陈下,深堑自守。于是唉声叹气,复又问计于军师张良。

汉王:诸侯不从本王之约,韩信、彭越亦皆不肯出兵相助,为之奈何?

张良:前番诸侯追随怀王破秦,皆得裂土分王;今楚兵将破,韩信、彭越等必望有分封之地。因未得其封,故此拥兵自重,不从大王之命,固宜也。

汉王:如此奈何?

张良:不能分茅裂土,事未可知。若应韩、彭二人,与其共分天下,则可片言而立致。主公未若从权,自陈以东至海,尽封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其各自为战,与主公三面夹击,则楚易败,项王可擒也。

汉王:此言甚善。

于是乃发使者,分至齐、梁,书告韩信、彭越:着二卿并力击楚,以定天下。则楚破,自陈以东至海,封与将军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与相国彭越。

韩信、彭越得书,同时遣使回报,答应即刻进兵攻楚。

刘邦分茅裂土为酬,终于搬动韩、彭二人发兵,但心中颇怒,杀机已经深种于怀。

既得梁、齐两路大军呼应,汉王自谓胜数已定。由是乃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自率本部军马,自陈下向东出击。共集五路大军,对项羽形成合围。

当此之时,项羽因怀愤怒,便将大部兵力用于围困刘邦,楚都彭城再度防守薄弱。

韩信看出便宜,于是并未按照汉王调派,挥师直捣固陵;而是遣兵南下,以灌婴为将,径攻彭城。楚军不备,由是彭城一攻即破。灌婴引兵进占彭城,进而攻下楚地多城。

淮南王英布闻知,也即趁火打劫,遣将进入九江,诱降楚国守将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形势至此,对楚军极为不利,项羽被迫东撤,固陵围解。

刘邦引兵东进,与项羽遇于垓下。

韩信、灌婴、英布等诸路军马皆至,共计三十万众,与楚军形成正面对垒局势。

刘邦大喜,仍拜韩信为大将,令掌全军,以与项王决战。

自韩信叛离项王以来,此是首次与故主正面交锋。

韩信再拜将印,升帐派将,将三十万人马分兵五路。自领齐军以为前部,以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汉王刘邦坐镇中军,周勃、柴武为合后,待命而进。

楚军此时由西楚霸王项羽亲自统领,共计十万之众。

两军相遇,分别列阵。韩信先率前军与项羽交锋,示之以弱,战之不利,向后退却。

项王对韩信恨之入骨,必欲擒而杀之,衔后而击,紧追不舍。

孔将军、费将军依照韩信事前布置,见项王追来,乃从左右两翼纵兵侧击,并围裹之。楚军三战不利,韩信乘势返军还击。项王攻势大挫,引军退至垓下。

两军休兵歇战期间,韩信向刘邦进献十面埋伏之计,请将项王围而聚歼,一战以定胜负存亡。刘邦大喜,任其安排,自己不加干涉。

与此同时,项羽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安营扎寨,亦做出决一死战态势。楚军皆入壁垒坚守,屡战不胜,被汉军重重包围,终至兵疲食尽。

项王见此,心生悲凉之意,大有英雄末路之感,遂与虞姬在帐中借酒浇愁。

此时楚兵虽然绝粮,但杀马为食,只因项王还在,不敢投降。

韩信因见不能速胜,忽生一计。乃自创一歌,谱为楚声,命令聚集营中所有楚人,于深夜之时,向楚营齐唱。其歌云: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楚营军士闻之,皆都思乡厌战,致随歌声悲哭,军心瓦解。

韩信闻听楚营哭声震天,乃命鸣角擂鼓,挥令全军进攻。

由是楚军大败,十万军队,几被全歼。只有八百江东子弟,环围中军,静立如山。

项羽见此,回想昔日巨鹿大战、横扫秦师、杀入关中、分封诸王,种种情景,齐上心头。乃于帐中置酒,与虞姬共饮,悲情难抑。饮酒至酣,乃举杯吟诗一首。其诗辞云: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悲唱数遍,泪流数行。左右卫士皆哭,不敢仰视。虞姬执剑而舞,边舞边唱。其辞云:

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唱罢自刎,倒卧于地,就此香销玉殒。项王并不相阻,只抚尸泪下,泣不成声。

事件悬疑:若依史籍,只说项王身边“有美人名虞”,但无虞姬称呼;直到唐朝《括地志》等书刊印,才出现“虞姬”其名。但古来“姬”者,只是美女代称,并非虞姬本名。五代时期长短句大行其道,有词牌以《虞美人》为名,便是典出于虞姬。其所和项王五言诗歌,虽然不曾录入《史记》,但却录于陆贾《楚汉春秋》,应非伪作。

历史真相:《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乃是“霸王别姬”最早典出记载,但二书都未涉及虞姬结局。只以常情揣度,虞姬在乱军之中鲜能活命。若其被俘,则必见于史书。四面楚歌之际,虞姬饮剑帐中,似乎只能是唯一结局。悲情一瞬,非但定格在中国文学字里行间,且永远定格在中国戏曲舞台,成为古典爱情故事之中,最为荡气回肠传奇。

帐内残宴已罢,营外杀声未息。

项王止哭,命葬虞姬于帐后草坡,翻身跨上乌骓宝马,率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趁夜溃围,南出驰走。长戟指处,如同劈波斩浪,当者无不披靡。

战至平明,汉军完胜,诸将打扫战场,不见项王,还报大帅。

韩信怒道:若使项王逃走,复养成气势,则此后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矣!令骑将灌婴,引令五千精骑,向彭城方向追之。其余诸将,征略淮南,追寻项王。生擒以归者,赐万金,封关内侯,献首级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诸将闻命,齐都率部而出,分头而追,不敢不尽全力。

项王日夜兼程南逃,终于渡过淮河。回顾从骑,只有百余人众。前至阴陵,迷失道路,见一田父正在执耒而耕,便令部下前往问道。

那田父正是韩信师叔李左车所扮,早已算定项王败后,必经由此路而逃。今见楚将前来问道,便以手中木耒向东一指:左行可通,直达江东。

项王信之,便率众往左急驰。行犹未远,便失陷于大泽之中,遍寻四周无路。

问路将官忽然惊悟,对项王说道:末将该死!

项王:怎地?

楚将:末将曾在赵国,作战经年。回思适才指路田父,实乃广武君李左车也!

项王:彼祖李牧,乃是秦以离间计使赵王杀之,赵国亦为秦国灭之。我灭秦复赵,又被韩信亡之。其大仇本是韩信,今何助彼,以陷我耶!

众人闻此,皆都恨恨不已,咬牙切齿。在大泽中又转半日,不得出路。

那员楚将忽又心中一动,指其泽中草木:大王请看,此泽中树木,皆分阴阳。枝叶稀疏一侧向阴,乃是西方;稠密者向阳,则必是东方也。

项王信以为然,乃顺其指引方向而行,终于驰出大泽,复上大路。日落时分,引兵逃至东城,回顾身后,部众皆散,相从者只有二十八骑。

因在大泽中耽误整日,只听蹄声动地,汉骑追至城下,三面围定,有数千人之众。项王三日夜人不得睡,马不得息,又人马尽不得食,自度不得脱困,面对追兵,长叹一声。

汉将赤泉侯大叫:势已至此,项王还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项王:鼠辈!若要西楚霸王投降,除非日出西方!

于是回顾二十八骑:我随叔父起兵,至今八岁,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当决死,愿快战三胜,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乃知天欲亡我,非战之罪!

部从闻罢,目眦皆裂,齐声呼道:愿随大王骥尾!

西楚霸王仰天长啸,乃分十八骑以为四队,立于高阜,面向四方。

汉军渐至高阜之下,围之数重。

项王顾谓从骑,大声喝道:且看我为公等,取彼上将首级。公等不必力战,只需四面骑驰而下,分投此山东面,分为三处驻扎,待某去去就来。

十八骑闻此,齐声应诺。于是项王只引左右二骑,大呼驰下。汉军如同劈波斩浪,尽皆披靡,无一敢撄项王戟锋者。

项王深入阵中,大喝一声,将为首汉将一戟刺穿,就马上拔剑,枭其首级,悬于马项之下驰出。汉军阵势纷乱,山上十六骑楚将分为三路驰下,奔向东面,分驻三个山坡。

赤泉侯恃勇来追,项王回头瞋目叱之,声如巨雷。赤泉侯人马俱惊,扭身而逃,部众辟易数里,不能止步。项王乃引左右二骑往东,与其中一处部骑相会。

汉军见楚骑分驻三坡,不知项王所在,分兵三路,复将三处山头围之。

项王率八骑突驰下山,复入汉军重围,力斩都尉,又杀数十名骑将,透围而出。纵马上至高坡,回首看时,见八名部从,只折损两骑。

汉将见此,无不气为之沮。项王立马高坡,便问部从:公等以为何如?

众部骑下马,伏地拜道:大王真神人也,天必佑之。

项王仰天长啸,复聚十六名骑士,相随下山,杀出重围,向东缓缓而走。

围追汉军虽众,首将及都尉皆都死于项王戟下,因此只在后远远跟随,不敢紧追。

项籍不理追军在后,来至乌江渡口,命令从骑:觅船过江!

正在此时,自芦苇丛中摇出一条木船。船上艄翁扬声高叫:来者可是西楚霸王?

项羽:正是项某。你是何人?

艄翁:我乃乌江亭长,在此三日三夜,备船以待大王。

项王:你既在此相待三日,是知我必然败亡耶!

艄翁:大王百战百胜,惟此一败,何必气沮?我奉江东父老之托,在此相候!

项王:江东父老,犹不弃项籍也?

艄翁:江东虽小,犹有地方千里,部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之。今此处独臣有船,待大王渡后,则举火焚之。汉军至时,无船以渡,则大王可脱其险也。

项王本欲渡江,忽听乌江亭长如此说法,不由悲从中来,继而仰天长笑。

艄翁:大王速速下船,不可耽搁!

项王:天欲亡我,我何渡为!当初某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归还,皆因我而死于异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某独不愧于心乎?

亭长闻罢大哭,拜倒于船头。正当此时,只听人马杂沓,回顾汉军已至。

项王乃对亭长说道:公乃长者,诚心待我。我所骑此马,只五岁年齿,所向无敌,可日行千里。因不忍杀之,故以赐公。

乃令十六骑皆都下马步行,各弃戈戟,手持短兵上前接战。

汉军渐渐围拢,十六员楚将分别呼喝杀入阵中,各杀数人及十数人不等,力尽战死。

独霸王项籍,力杀汉军数百人,自身亦被十余处创伤。

汉军惊骇,几无斗志,后来只敢围而呐喊,并无一人再敢上前邀击。

项王拄剑喘息片刻,自觉身上鲜血渐渐流干,力气慢慢逝尽。

汉军见此,胆气顿壮,从四面围逼靠近。司马吕马童杂在人群之中,欲前不前,犹豫不定。项王忽然抬起头来,双目精光四射,正与吕马童四目相对。

项王笑道:小子,你非是我同乡故人乎?闻汉王求购我头,赏以千金,食邑万户。今既不免一死,何不送此一场富贵于你?小子,就便宜了你罢。

说罢横剑于颈,自刎而死。

吕马童一时悲噎,回顾主将王翳:霸王项羽已死。将军鸿福齐天,建此不世之功。

王翳不胜之喜,下马亲取项王首级,驰归向北。汉军余骑群相蹂践,争硅项王尸身,以致怒而相斗,互杀数十人众。

可叹项王,终被肢解。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四肢之一。乃与王翳五人,共分项王尸体,各向汉王报功。

汉王见项王果然已死,便如芒刺尽去,浑身轻松。于是依照前约,乃分千金以赏五人,并封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

除五侯之外,诸将皆叙其功。

忽有人说道:终使项王不能过江,为我军追及者,皆彼田父指路,相阻之功。

汉王大奇,便问诸将:此田父者为谁?

诸将:我等不知。

汉王又问元帅、军师,韩信摇头不知,张良微笑不语。因李左车向项王指路之后,便即驰马回营,并嘱令部从,不可报其功劳。故此韩信不知,张良不语。

画外音:楚汉战争结束之后,刘邦为遏制韩信势力,去其羽翼,便将李左车调到太子刘盈身边,使其辅佐太子。李左车曾在荥阳城外山上,教导刘盈操练兵马,其后此山便以李左车封号为名,被命名为广武山。韩信被杀之后,李左车辞官隐居,扶危济困,广使恩德。在民间极有声望,被尊为雹神。

西楚霸王死后,楚地悉定,独余项王封地鲁城不克。汉王亲引大兵围攻,发誓欲屠其城。其城终被攻克,汉军入城,犹闻书馆里巷,充满弦诵之声,居民毫不惊慌。

汉王正欲下令屠城,军师张良进谏:今观鲁城,是为谨守礼义之国,且国人皆以为故主死节为荣,大王屠之,不祥至甚。

刘邦便纳军师之谏,命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城,亲为致祭发哀,并于灵前亲自哭奠。鲁人见此,方才痛哭归降。汉王见此甚为愧叹,于是下令,项氏枝属皆不可诛,又封项伯等四人皆为列侯,赐姓刘氏。项氏部族诸民散落楚地者闻之,便皆归汉。

汉王五年正月,刘邦还归定陶,途中再次驰入韩信军中,夺其兵符玺印,再次尽夺其军。遂下诏命,消除韩信齐王封号,改封为楚王,都于下邳。

韩信倒也不以为意,乃至下邳就国。先召见当年赠饭漂母,赏赐千金。

又召南昌亭长,赐一百钱:公虽善人,亦乃小人,听信妻言。虽行好事,有始无终。

又召屠夫少年,封为中尉:此亦乃壮士。当众侮辱我时,我岂不能杀之?但杀彼不足以扬我名,故忍之,致有今日。

诸将闻而大赞,唯其屠夫之子惭愧无地,遍体汗湿。

天下皆定,惟有临江王共尉不降。汉王遣卢绾、刘贾击之,兵败被虏,最终降汉。

共尉成擒,天下皆服,皆都归汉。因封八个异姓诸侯王,乃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闽越王无诸、韩王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

又封功臣,以丞相萧何为酂侯,军师张良为留侯,以下等等,共封侯爵145位。其中出自丰沛功臣约30位,以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王陵、夏侯婴、雍齿、任敖等为主;出自丰沛周边萧、砀、薛等地功臣30多位,以灌婴、周苛、周昌、柴武、丁复、王吸、薛欧、靳歙、傅宽、孔聚、陈贺等为主。

前二十名诸侯乃为:酂文侯萧何、留侯张良、平阳懿侯曹参、宣平武侯张敖、绛武侯周勃、舞阳武侯樊哙、曲周景侯郦商、鲁母侯疵、汝阴文侯夏侯婴、颍阴懿侯灌婴、阳陵景侯傅宽、信武肃侯靳歙、安国武侯王陵、棘蒲刚侯柴武、清阳定侯王吸、广平敬侯薛欧、汾阴悼侯周昌、阳都敬侯丁复、曲城圉侯蛊逢、博阳壮侯陈濞、梁邹孝侯武儒。

分封异姓王侯已毕,由是号令天下:自陈王举义以诛暴秦,后楚汉相争,兵不得休八年,万民相与苦甚。今天下事毕,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此乃史上首次实行天下大赦,其后每遇改元换代或有大事,便被历代帝王循为旧例。所谓大赦,亦并非全赦,“遇赦不赦大罪”,不在其中。

公元前202年,汉王五年二月甲午。诸侯王并皆上疏,请尊汉王为皇帝。

刘邦至此志得意满,便应众请,即皇帝大位于汜水之阳。诏令定都洛阳,国号大汉。称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更王后吕雉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母刘媪,曰昭灵夫人。

汉帝即位,置酒于洛阳南宫,大宴群臣。酒过三巡,大发慨叹,乃问众卿。

刘邦:公等诸侯众将,毋敢隐晦瞒朕,皆需直言其情。

众卿:我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刘邦: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依公等所谓,我乃沛邑区区一亭长也,所以终有天下者何?项氏世为楚国簪缨名将,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等勋臣旧将,为讨天子高兴,斟酌言语,谨慎奏对。

遂由王陵答道: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尽其所得,以与诸将共之,与天下同其利,故终得天下;项羽则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汉帝大笑,摇头说道:公等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也。

王陵:臣等不敏,愿聆陛下高论。

刘邦: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群臣听罢,无不悦服。由是乃封萧何为丞相,使做百官之首;欲封张良为韩王,张良坚拒不肯,求为留侯,更为韩相,便称满足。

大宴之后,诸王侯辞帝以归,各就封国。

汉帝刘邦驾坐洛阳,因见六国复归一统,自是心花怒放;但思田横与其徒属五百余人泛舟入海,居于海岛之中,却又不免怀忧。于是复集众臣,商议此事。

刘邦:田荣、田横兄弟当初反秦,本已平定齐地,齐国贤者多愿归附,向有大功。然今田横藏身海中,不附王化,后恐为乱,其祸不小。众卿议之,如其奈何?

萧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依臣之见,陛下不如遣使前往海岛,赦免田横抗拒天朝之罪,召其入朝,受封为王。

刘邦:此计甚善,着即施行。

萧何领诺,乃亲写敕书,发使入海,来见田横,宣读汉帝诏旨。

田横览书,对汉使辞谢道:臣奉齐王,曾烹杀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将,必不能相容。臣恐惧被其所害,由此不敢奉诏。请为庶人,世守海岛之中可也。

使者还报汉帝,刘邦以为有理,乃诏卫尉郦商,郑重叮嘱:齐王田横若至我朝,其人马从者有敢动摇者,必致族夷,卿其知乎!

郦商闻此,再拜泣奏:我兄之死,是楚王韩信受蒯彻唆使,擅自加兵于齐之故,与田横无干。今又劳天子圣谕,臣岂敢以私废公!

汉帝闻言大慰,乃复遣使持节,前至海岛,告以郦商之言,并且恩威并施。

汉使宣旨:田横若来归汉,大者为王,小者亦可封侯。若是不来,举兵加诛!

田横领旨,乃与帐下宾客二人,与汉使启程,前往洛阳见驾。行至尸乡首阳山下,距洛阳尚有三十里,田横求止,来日再行。

汉使微觉奇怪,问道:今当未时,正宜赶路,何故便休?

田横:臣见天子,当先沐浴更衣。今罪臣满身海上咸湿之气,非拜谒君王之礼也。

汉使喜而从之,并无怀疑。

田横归入内室,谓其二客道:田横始与汉王,俱都南面称孤,分庭抗礼;今汉王为天子,我为亡虏,北面事之,其耻甚矣。且我烹人之兄,复与其弟并肩为臣,纵郦商畏天子之诏,不敢轻动,我独不愧于心乎!且汉王欲见我者,不过见我面貌耳。今斩吾头,二公持之以见汉帝,驰三十里间,形容不败,犹可观也。

二客听罢,痛哭流涕,不敢相阻。田横面向东方故土,遥拜齐国山河,口中唱道:大义载天,守信覆地,人生遗适志耳!

唱罢,遂横刀自刎。二客大哭,安厝尸身,持其首级,随使者飞驰洛阳,来见汉帝。

刘邦闻报大惊,又见田横首级,栩栩如生,不由泣道:田横与朕相同,亦起自布衣,然兄弟三人先后更迭为王,岂不贤哉!因耻为汉臣而死,朕之过也。

满朝文武闻之,无不惊叹,为之流涕。

汉帝因拜田横二客为都尉,又发兵卒二千人,将田横尸首送归齐国,命以王礼葬之。二客拜谢天恩,扶柩而归。于是田横灵柩还归临淄,依王礼而葬。

齐人空巷以出,哭声震天,如丧考妣。葬礼已毕,其二客亲在田横墓傍两侧各打孔穴,皆自刭而死,遗命葬于孔穴,于地下相从齐王。

护葬卫队还归洛阳,将此事奏报汉帝。

刘邦更为流涕,赞叹不绝。因谓众卿:田横所养门客皆贤,所余五百部众,更是义士。朕怜其尚在海中受苦,可复遣使前往,召之还于陆上,皆都封赠官职。

众卿闻此,齐称天恩浩荡,泽被苍生。汉使再至海岛,宣布天子诏命,以为莫大宏恩。未料五百人闻说田横已死,亦皆蹈海自杀,并无一人肯赴汉帝诏命。

使者惊叹不已,只得照实还报。汉帝闻奏,唏嘘不已。

正在此时,宫门谒者来报:宫外有称是陛下恩人,名唤丁公者,前来求见。

刘邦闻说是丁公,忽想起当年旧事,便命唤入。

镜头闪回,叙说丁公之事。

丁公名坚,薛郡薛县人,又名丁固。是季布、季心同父异母之弟。项梁叔侄起兵复楚,因随两位兄长一起从军报效。季布三兄弟作战勇猛,并都因战功赫赫,成为项梁叔侄深为倚重干将。然季布、季心均以信守诺言闻名于世,惟丁固却喜投机取巧、见风使舵。

刘邦在沛县起兵不久,便遭部将雍齿背叛,根据地丢失,只好投奔项梁叔侄,并与季布三兄弟亦都交厚。楚汉相争,季布每遇刘邦皆拼力攻之,数度使刘邦陷入窘境。

楚汉彭城之战,汉王五十六万联军被项羽三万精骑杀得溃不成军,刘邦仓皇出逃。逃到彭城之西,回顾身边,只剩夏侯婴等数十名将士。

丁公引军呼啸而来,并于马上大叫:刘邦休走,活捉汉王!

夏侯婴回马应战,复入重围。刘邦见走之不脱,乃冲丁公大喊:两贤岂相厄哉?

丁公闻此,想起韩信弃楚归汉,今为大将之事,乃预留后路,遂命停止追击,放汉王逃脱。夏侯婴等人,也一并纵之。

闪回结束。项羽既已败亡,丁公无处可逃,思及自己对汉王前恩,故来相投。

刘邦闻报丁公来见,便在皇宫正殿接见。丁公大喜,以为必有重赏,上殿参驾,佯佯叩拜。刘邦勃然大怒,命将丁公五花大绑,然后押赴军中,游行示众。

汉帝亲为前导,面对满营将士,指点丁公言道:此乃丁固,曾为楚霸王麾下将军,深受项王赏识。但其为人臣子不忠,临阵纵敌,以使项王终失天下,最是无耻之徒也!

丁公闻而大怒,欲张口痛骂,却被左右军士发觉,迅速堵住嘴巴。游行已毕,还至辕门,刘邦下令:将丁固斩首示众!

刀手奉旨,寒光挥处,丁公人头落地。

汉帝指其人头,对众将说道:丁固当日所纵之敌,便是朕躬。某今诛杀恩人,是告谕尔等,后世做人臣子者,切莫效仿丁公,否则将死无葬身之地也。

众将闻此,无不惊骇。刘邦复又跪地大哭,亲手将丁公首级捧起,命以王公之礼厚葬。汉军将士看到丁固下场,全都吓得战栗不已,随即拜伏于此,山呼万岁。

画外音:当时天下归汉,刘邦是借丁固杀鸡儆猴,手段实在高明。秦始皇平扫天下,建立起史无前例大一统王朝,然而六国割据思想并未根除。由是陈胜登高一呼,六国旧族并起,再次瓜分天下。另有许多平民百姓,亦欲封土建国,刘邦就是其中一员。大汉朝虽已建立,但所封异姓王侯各掌兵权,坐收赋税,时机成熟,皆可造反。项羽虽死,但许多旧臣仍在,一旦叛乱,则必天下大乱。刘邦诛杀丁公,以儆市恩投机者,此为帝王之术。

汉帝既杀丁公,又悬赏天下,重金厚爵,征求项王手下三大战将,季布、钟离眛及虞子期首级。又下诏命,敢有藏匿此三将者,罪夷三族。

镜头闪回,先说季布。

季布是为项籍部下五大战将之一,在楚汉相争三年之中,曾数次率军窘辱汉王。

项籍灭亡,季布逃至濮阳,投奔大户周家,足不出户,藏匿半载有余。忽这一日,周氏家仆自外而回,慌报家主:汉帝下诏,搜购季布将军甚急,若无应对之策,将灭族矣!

周氏思得一计,乃将季布请至内室,再拜说道:汉天子悬赏重购将军紧急,追踪搜查,无所不至。将军若从我言,某敢施计以救;如不能,我情愿自杀,先将军而死可也。

季布:全请施计,某无有不从。

周氏便亲剃季布之发,以铁箍束颈,身穿粗衣,装扮成粗使仆从模样。然后置于货车,连同数十个奴仆,一同运至府外,廉价卖给鲁地大户朱家。

朱家尚侠,乃是百家门之墨派门徒,甚有担当。因遍观众奴,察言观色,早知内中便有季布,故作不知。乃安置季布在田园中与众人一起耕作,且暗地告诫己子:凡我家田间耕作之事,都要听从此人吩咐,并使其与你同食。其间缘由,不可多问。

子虽讶异,唯唯奉命。朱家便乘马车,前往京都洛阳,拜见汝阴侯夏侯婴。

汝阴侯是为朱家至交,见其忽然光降,不由惊喜交加,急命排摆酒宴,盛情以待。

朱家问道:今天下一统,过往不究。季布何罪,陛下追捕甚急?(本集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