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并没有什么深意,刘怀单纯是让陆逊帮忙处理两个叛将罢了。
陆逊当即心领神会,直接拜托贺齐帮忙带个见面礼过来。
刘怀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跟原本的历史一样,关羽死了,那他就没必要说这句话。
可现在关羽没死,而且形势一片大好,刘备有可能心情好了再一次念起了旧情。
刘怀说什么都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没过多久,便有一位穿着花哨的男人,提着两个雕花镂青的匣子走了进门。
“卑下贺齐,字公苗,见过都督。”
史书记载,贺齐其实本人并不怎么庄重,倒有可能跟关索这般花哨。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
喜好奢侈并不算什么坏事,只要这钱来的正当,也没有必要要求所有人都勤俭节约。
所谓“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财”,贺齐便是一位不怕死的武将。
他多次救孙权于水火之中,历来征战,无不奋勇当先,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武将,喜好奢侈……或许是像王翦一般自墨罢!
刘怀有如此想法,自是上前扶起贺齐,赞叹道:“昔暴秦得王翦,便可统一六国,自称始皇帝。如今我大汉得公苗襄助,想必三兴大汉,定不远矣!”
“齐谢过都督称赞。”
贺齐说着,又拎起箱子,“闻都督前来,此为齐与伯言的见面礼。仓促之间,无甚准备,还望都督海涵。”
刘怀接过箱子,递给关索,看到他的表情变化,终于是满意一笑。
“今日真乃我大汉吉日,不仅一日之间便得来伯言与公苗两位大才,还有这见面礼,甚好!甚好!”
“都督谬赞。”
“逊,不敢当!”
二人又是一阵谦虚,方才找了地方,坐下慢慢聊。
计策是陆逊出的,便由他来说。
实际上,也确实有危险。
若是正兵交战,以刘怀他们现在的实力,几路集结,未尝不能一举击溃南阳郡郡中兵马。
退个一万步,即便是战败了,领兵大将一般也是不会有个三长两短的,可若是在南阳郡中,深入敌营,被人识破了……那就是必死无疑了!
可是,贺齐听后,却二话不说,当即便跪下作揖。
“都督来之前,夷陵城也是敌营。然,都督千金之躯尚且不畏生死,齐身为武将,既知有胜利之法,又岂有退缩之理?今日有幸得遇都督,方知天人之姿,即便事情败露,齐愿为大汉而死,亦无憾矣!”
言辞恳切,刘怀实在找不到拒绝他的理由。
便是关索在旁,这会儿也忍不住感叹道:“江东也有真汉子在啊!”
“我说过,江东子弟多才俊,又何惧于天下?不过是那孙权,不懂得用人,上梁不正,以至于诸多英豪没有表现的机会。”
刘怀再次扶起贺齐,口中说道:“将军忠肝义胆,刘某敬佩,此次危险,将军当以保全性命为上,若事不可为,将军可自去。”
贺齐却只道:“事必可为!”
……
当晚,贺齐便领了本部五千余精锐,离开了夷陵城,陆逊自开城投降。
刘怀等人并没有现身,只说是陆逊自己想通了,径自去了秭归,找关平派人前来纳降。
理所当然,这一次,刘怀见到了传说中的黄忠。
见其须发斑白,若靠近之则能时常听到吞咽之声。
黄忠年事已高,随时都有可能寿终正寝,这吞咽之声也代表了他的衰老。
刘怀是知道历史的,知道他正常今年便该去世了。
但是,他理所当然地也不会表现出什么,只是正常自我介绍道:“在下刘怀,字伯玉,幸得大王恩宠,现为荆州都督,钟离侯,小子不才,见过后将军!”
“客气客气……”
黄忠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头子,刘怀向他打招呼,他也立刻抱拳作揖,回礼道:“某尚在成都之时,便听闻都督大名,今日一见,方才知何为天人!都督用兵如神,只一万蛮兵便可把那孙权三十万大军耍的团团转,直让某感慨这几十年当真是白活了!”
老年人又到了絮叨的时候。
黄忠说到兴起,又说起自己当年像刘怀这么大的时候,就只知道练习武艺,看到个小姑娘都脸红。
年纪再大一些被人安排对象,之后生子却因病早没,一直到现在……
也只有无奈叹息。
“听闻都督亦是善射之人?”
絮叨完了,还得是自己最擅长的这门手艺。
刘怀在黄忠面前自然是要谦虚一二。
“唯手熟尔,不敢在后将军面前卖弄。”
“这又有何不可?”
黄忠的性格倒是挺好,说到射术,却也是来了兴致。
“某亦是善射之人,如今既荆州已定,左右无事,不若与都督较量一二?”
“这……”
刘怀是有些不太想答应。
在他的认知里,射术也是分巅峰和衰老时期的。
像黄忠年纪这么大了,肯定是不比当年。
刘怀要是表现得太过突出……这让黄忠的老脸往哪儿搁啊?
可要是拒绝吧……那也未免太不给黄忠面子了。
“既如此,后将军先请。”
思来想去,刘怀还是打算答应。
他心里想着,老头子毕竟是将死之人,这指不定已经是他人生当中最后一个愿望了,至少……
让他死得高兴些罢!
“哈哈哈哈……”
黄忠大笑道:“好!好!老黄好久没遇到可以比试射术之人了,今日得见都督,当真是幸事!”
“走走,老黄我寻一风水宝地,咱俩今日划下道来,比比看谁射术更加高超,若是都督汝能胜某,则……”
黄忠瞅了瞅四周,似乎也就自己这张宝雕弓值得一看。
他应当是最了解自己身体的人。也应当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说道:
“某便将这张宝雕弓送与都督,还望都督能带着这张宝弓,代替黄某看到大汉三兴之日……”
“汉升!大汉三兴,汝当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