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伪君子 第336章 矛利盾坚

作者:南墙的那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6:09:35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李秉对于自己这个关门弟子是相当满意的。

人品,学问,相貌,应变,眼光,世情……

当然,还有赚钱的能力也格外的优秀。

真正的儒者乃是有教无类的,并不反感弟子能赚钱,有钱。

孔圣弟子中有富可敌国的子贡,子贡献赠重金助孔圣周游列国,孔圣并没有推辞嫌弃。

也有穷得摇铃铛的,如颜回,宰予,言偃,等出身寒门学生。

对于李秉这种底层历练经验丰富无比的大佬来说,经世济用正是他们最看中的,而不是那些读死书的书呆子。

所以李秉更是不能容忍方唐镜考不中举人,这岂不是丢了他李秉的老脸?

所以拜师礼毕之后,李秉很快就进入了教学环节。

当然,时间紧,任务重,讲的都是干货:

“唐宋科举,主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士子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弊端极大,世风浮夸。”

唐宋以诗词取士这一条,很是为有识之士不忿,如司马光就指出:

“国家设立各级官吏,各种职位,是为那些有才干的人设的。

道德出众的掌握教化,明察秋毫的出任州府,谋略勇武的守边御敌。

就算是刑事钱粮这些小事也需要专业人才。

那里可以从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家伙里挑人出来做这些,他们做得了么?”

李秉略一解释,又继续道:

“后王安石主政,以大毅力大魄力全面改革科举,尽数取消帖经,墨义和诗赋,专以经、论、策取士,开科举为经世济用而用,人心乃正。”

“然科举取士亦有赖于当朝之人,取士之标准良萎不齐,多看考官个人喜好,此顽疾也。”

方唐镜心里吐糟:岂止是顽疾,简直是毒瘤,历史上闹过无数笑话。

话说唐太宗看着无数考生进入考场,不由洋洋自得:“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可天下英雄虽入彀中,取与不取还是要看考官心情,光入彀中不能取之为已所用,何用?

若是遇到恶劣些的考官,士子们就只能自认倒霉,泪水往肚子里咽,无处可伸冤。

比如唐玄宗天宝六年的那一届科举,由权相李林甫主持。

他老人当时心情不好,竟一人不敢,造成全国士子全军覆灭的下场。

其中就有后来名震古今的杜甫,高适。

皇帝问起,此贼竟轻飘飘地说道:“野无遗贤”!

意思是不是我不招,而是没有人才可招了……

一个出了名的“别字先生”,不学无术的半吊子文人竟敢小看天下英雄如此,其妒贤忌才到了何等丧心病狂的地步!

此人为相,国家焉能不亡?

李林甫除了以贪婪专权闻名于世之外,还是有名的别字先生,学问之差亦是士所少见。

其表弟家中生了男孩,李林甫在喜贴上写道:“闻有弄獐之庆”。

时称生子为“弄璋”,生女为“弄瓦”。璋是美玉,獐则是野兽,所谓獐头鼠目是也。

消息传出,世人送其外号“弄獐宰相”,此从此“弄獐”一词便成了别字的专用名词。

更有人写诗讥曰:甚欲去为汤饼客,惜愁错写弄獐书。

但若撞了大运,遇上开明的君主,考生也是能尽展其才的,很是能选出一些大才。

比如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举,就取了很多名震千古的牛人:苏轼,苏辙,曾巩,吕大钧,程颢,王韶,吕惠卿,章悙……

事实上,宋仁宗在位四十年间,几乎真正做到了“野无遗贤”。

“有鉴于此,太祖得国后,欲以正法取而代之,与诚意伯筹谋后,遂取八股。

自此科举命题只可于四书五经中挑选,严格限于八股格式。

八股文章骈体与辞赋合流,注重章法格调,可视之为说理文。

今人谓之刻板,畏首畏尾,无发挥之地,实则乃是庸才之说。”

严格地说起来,八股取士比前朝那些诗词取士还是有不少好处的,单单从文体格式来说,就有了统一评判的标准,由于是考生可以试后查题,相对地增加了透明度公平性,文章好坏大家都能一目了然。

虽说文章高下标准各异,但好坏高下大抵人人心里都是有一杆秤的,最多是同一层次的文章会有争论,但总比差文挤下佳文要强得多,考官即使想作弊,也不敢太过出格。

李秉说到里,要到核心内容了,方唐镜竖起耳朵。

“八股文实则能入诗词之瑰丽,得戏曲之神采,议论之雄伟,此以小见大,管中窥豹之体也。”

有明一朝,八股名家辈出,如王鳌,钱福,唐顺之,归有光,金声,章世纯……皆是其中佼佼者,以至于后人阅读他们的文章,评论极高:

制议之有名家,犹史之有龙门(司马光);诗之有少陵(杜甫);书法之有右军(王羲之),更百世莫并者也。

作为一种承载思想的文体,把它上升到桎梏思想的高度,方唐镜是有些不赞同的,所以对夫子的这番话相当认同。

不由想起后世人所说的:不要因为没有才华,就怪题材不好,你是不想写《摔跤吧!爸爸》,只想写“过来吧,小姨子”“别这样,姐夫”。

“螺蛳壳里做道场,方显细微功夫,太祖雄才伟略,世所罕见,诚意伯经天纬地之材,又岂会作无益之举乎!”

传说定科举专用八股的乃是太祖与刘伯温商定后才敲定下来的,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中间也有一些小的改动,比如太祖成祖时期常出现万言长文,有考生写到纸张不够,干脆在桌案上接着写,到了考试结束后连桌椅一起上交的奇事。

所以后来就有了规定字数这些措施,不过大方向却从未变动。

李秉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句地道:

“太祖取八股为定式,实则因为科举之事乃国之大事也,八股格式,皆如行兵布阵,一进一退,莫不暗合兵法,实乃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而欲胜八股,当以兵法处之!”

轰!

方唐镜只觉被人迎面打了一拳,耳朵里嗡嗡作响,眼前金星直冒。

可整个人偏偏却如醍醐灌顶,一下子精神奕奕。

精辟!精辟!

矛盾中的对立统一!

最严格的限制便是坚不可摧的盾。

士子心头的文章便是无坚不摧的矛。

谁才是最强者,做过一场便知!

限制严格的格式怎么才能写出精彩绝伦的文章,无他,行军法耳!

不论是横扫一切的堂堂之兵,或是锋锐绝伦的绝世神兵,皆可破了这盾!

不破不立,破了便是立了。

破不了的,当然是庸才,破了的,自然就是天才。

古板限制的文体,甚至连内容格式都严格限制,可以说是严苛到了极至。

可也正是能从如此严苛的条件中杀出重围的人,才愈加显得卓尔不群吧?

想必这才是太祖和刘伯温他们用八股文章选拔人才的真实意思吧?

当然,这不能宣之于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就是八股取士的真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