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诗歌集 第13章 之九节(4)魏

作者:作家双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6:17:38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战国七雄之一。

姬姓。祖先毕万,为周初重臣毕

公高之后。公元前661年时,

晋献公以魏(今山西芮城北)封毕万为大夫职。

毕万之后遂以魏为氏。

魏氏世世辅佐晋室有功绩。

公元前514年时,

魏献子代韩宣子执政。

公元前453年时,

魏桓子与赵襄子丶韩康子三分晋国从此。

公元前403年时,

魏文侯与赵烈侯丶韩景侯被周天子策命为诸侯正式。

魏的疆域最初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河东”)丶陕西境内黄河与洛河之间(“河西”)及山西

芮城西南陵渡一带(“河曲”)。

魏悼子徙居霍(今山西霍县西南)地,

魏昭子又徙居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地。

原在今山西西南为其中心地区,

后逐渐向东南发展,

通过今山西南部(“上党”)地,

扩大到今河南北部(“河内”)和中部地区。

公元前361年时,

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重心遂转移到中原地区。

战国初年时,

魏国曾经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魏文侯先后任用其弟魏成子丶李悝为辅佐,师事子夏丶田子方丶段干木等儒家名士,

并任用乐羊为将攻取中山国地。

当时吴起为西河郡守职,

西门豹为邺县令职,

屈侯鲋为傅。

李悝在魏国变法图治,

提出“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建议,

使经济得以巩固持续。

其所撰《法经》是中国古代影响甚大的笫一部系统的成文法学典籍。

公元前413年至前409年时期,

魏连年攻秦夺取秦的河西之地,

迫使秦退守洛水以西。

公元前408年颓攻中山。

公元前405年至前404年时,

魏联合赵丶韩攻齐,

入齐长城。公元前400年及前391年时期,

三晋联军又先后败楚于乘丘和大梁丶榆关等地,

魏曾强盛一时。

战国中期,

魏国仍较强大,

但齐丶秦等国崛起,

对其形成威胁压力。

秦自献公时起,有所恢复国力,

不断向魏进击,

魏遂沿洛水筑长城以御秦袭。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图治,

秦更为强大,

不断攻取魏的河西之地。同时,

齐自威王时进行变法任用邹忌,

也逐渐强大而起。

公元前353年时,

齐败魏于桂陵地。

公元前344年时,

魏惠王首先称王,

召集逢泽之会议,

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

仍保持着一定的声威一时。

但公元前341年时,

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地,

魏的势力逐渐衰落从此。

秦惠文王时,

秦夺取魏的上郡和河西,

并占领魏在河东的部分土地和河南的陕,

控制了黄河天险和淆函要塞之地。

公元前318年时,

魏任用公孙衍为相职,

联合赵丶韩丶燕丶楚攻秦合力,

不胜而归,

魏已不能阻挡秦的东袭。

战国晚期,

魏已降成弱国位置。

公元前298年至前296年时期,

齐丶韩丶魏攻秦,入函谷关地,

迫使秦归还部分韩丶

魏求和而失地。

但公元前293年时,

秦又大败韩丶魏联军干伊阙。

公元前290年时,

魏被迫献河东之地四百里于秦。

次年时,秦攻取魏六十一城池。

公元前287年时,

苏秦丶李兑合赵丶齐丶楚丶魏丶韩五国攻秦,

罢于成皋地,

秦归还部分赵丶魏求和失地。

不久,秦又攻魏河内取之,

魏献安邑于秦。

公元前283年和前275年时期,

秦两次攻魏到大梁地,

魏献温于秦求和。

公元前273年时,

秦败赵丶踬于华阳地,

斩首十五万计,围魏大梁地,

魏献南阳于秦求和。

公元前257年时,

魏信陵君与楚春申君救赵败秦,

解除邯郸之危机。

公元前254年时,

魏安讠犮王攻取秦的陶郡并灭亡

卫国。公元前225年时,

秦将王贲引黄河丶

大沟水灌大梁城池,

大梁城坏,虏魏王假,

魏国灭亡之。

(15)秦

先秦赢姓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秦是古代赢姓部族中的一支,

奉祀少皞。嬴姓祖先大费,

传为女脩吞玄鸟卵而生,

治水佐禹。商代末年时,

嬴姓有叫中菉的一支住在西戌之地,

蜚廉丶孙恶来均事商王纣。

西周中期,

中菉的后代人骆居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丶礼县东北)地,

生子成与非子。成为嫡子,

继承大骆,住在西犬丘地。

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绩,被孝王封于“筥渭之会”(筥丶渭二水交会处)的秦(一说在今

甘肃清水一带地区,

一说在今陕西宝鸡县境内,

从此非子这一支以秦为氏。

周厉王时,

西戌攻灭西犬丘的大骆之族氏。

周宣王即位,

以非子曾孙秦仲为大夫职,

伐戌不胜,死于戌地。

秦仲子秦庄公始破西戎,

收复西犬丘而居之。

庄公子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近有功,

被平王封为堵侯级,

秦立国始于此。

当时秦的国都在西犬丘地,

襄公为笫一代国君,

立国后追称庄公为公称之。

秦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甘肃东南和陕西西部的渭水流域,

后逐渐并灭今陕丶甘境内的西戎合部势力,

沿渭水东进,

逾黄河和崤函之塞地,

向三晋进击,

逾今陕西商洛地区进攻楚;

逾今陕西汉中地区,

进入巴蜀,并从巴蜀向楚攻击。

春秋早期,

周人退出今陕西境内后,

秦致力于东略伐戎,收复周故地。

公元前762年时,

秦文公收复“筥渭之会”地,

又迁都于秦。公元前753年时,

秦“初有史记事”。

公元前750年时,

秦公扩地至岐(今陕西扶风丶

岐山一带)地区,

收周余民。公元前677年时,

秦德公迁都雍(今陕西凤翔东南)地区。

春秋中期,

秦继续向东扩展势力,

秦穆公利用晋国发生的“骊姬之乱”,

曾夺取晋的河西之地。

但晋文公即位时,

晋逐渐恢复强大。

公元前627年时,

晋于殽大败秦军,

遏制了秦东进的势力。

秦遂用由余之谋伐戎地,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

称霸西戎地区。

穆公之后,秦丶晋长期争夺河西之地,

秦胜少败多,逐渐处于劣势。

秦哀公时,

晋公室衰落而六卿强大,

两国之间的争夺有所缓和暂时。

两国之间的争夺有所缓和

战国早期,厉共公至出子七世,

秦处于內乱时期,

无暇外顾,魏乘机取秦的河西之地,

迫使秦退守洛水以西。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内矛盾有所缓和趋势,

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公元前409年时,

秦简公“令吏初带剑”。次年时,

“初租禾”。战国中期,

秦献公迁都栎阳(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地区。

公元前348年时,

献公下令“止从死”。

公元前378年,秦“初行为市”。

公元前375年时秦“为戸籍相伍”。

公元前364年时,

秦大败魏军于石门地。

秦孝公即位,下令求贤纳士,

商鞅自魏入秦地。

公元前356年时,

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实行什伍连坐之法和民戸分异制,

制定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的

20等爵制,奖励耕织,

生产多的可免徭伇。

秦变得更为強大,连续击败魏势,

并于公元前350年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地,

并小邑31县(一说40县),

又“为田开阡陌”制。

公元前348年时,

“初为赋”。公元前338年时,

孝公卒死,惠文君即位续立,

车裂商鞅处治。

但秦的变法并未废止,

其不断增强国力。

公元前324年时

惠文君称王改元。

在此前后击破东方六囯的连横攻击,

灭巴、蜀,迅速扩展疆域。

战国晚期,

秦更进一步向东扩展势力,

不断取地于韩、魏和楚。

公元前228年时,

齐丶秦并称东丶西帝,

旋皆帝号放弃。次年时,

苏秦丶李兑合赵丶齐丶楚丶魏丶韩五国攻秦,

罢于成皋地,

秦归还部分赵丶魏失地, 323

东进企图受挫暂时。

但其后六国之间矛盾迭起,

一蹶不振燕丶齐。

秦乘机向东扩展继续,

于公元前260年在长平大败赵国强敌。

公元前256年时,

灭西周。公元前249年时,

灭东周之势。公元前247年时,

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

败秦于河外地。公元前241年时,

赵庞煖率赵丶楚丶魏丶燕丶韩五国兵攻秦。

但并未扭转秦国强盛丶六国衰落的大势。

公元前230年时,

秦灭韩。公元前228年时,

秦破赵,俘虏赵王迁,

赵公子嘉奔代地,为代王自立。

公元前226年时,

秦破燕拔蓟,燕王喜迁都辽东地,

公元前225年时,

秦灭燕丶代。公元前221年时,

秦灭齐。列国均被兼并统一,

于是秦王政称始皇帝。

乾坤诗歌集(笫三集)之十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确立----秦汉史

笫一节秦

笫一节秦王朝的建立

从商鞅变法以后逐步强大起来的

秦国,经过百多年的奋斗不息,

先后消灭了韩丶赵丶燕丶魏丶齐和南方的楚国势力,

终于在公元221年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百年的历史,

在中国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的封建王朝--秦。

历史又翻开新的踊页从此。

一由秦国到秦朝

自从公元前770年春秋时代开始,

中国的历史就进入到大国争露的时期。

至公元前475年由春秋进入到战国时代,

又出现燕丶楚丶韩丶齐丶赵丶魏丶秦等几个大国割据的局面历史。

而诸侯国的纷争在中国经历了几百年之久的延续,

到战国末期,

才出现了统一的形势。

由于秦国不断向东方扩张势力,

对各诸侯国鲸吞蚕食,

一个个诸侯国被秦消灭取替;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距秦国最近的韩国被秦军打败彻底,

韩王安被俘。时后时,

几乎每年有一个诸侯国被秦灭取;

秦王政十八年(前229)灭赵;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攻蓟(今北京附近)地区,

燕王喜逃往辽东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军

攻辽;俘燕王喜,燕亡之;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军攻齐,

齐国国王建投降。从此,

战国以来先后“称雄”割据的韩丶赵丶魏丶燕丶楚丶齐,

被秦国吞灭取之。

在广阔的中原大地,

只有一个国家-----秦。

秦灭六国之地,历史也由分裂丶割据达数百年之久的春秋战国时代时期,

转入到秦王朝统治时期。

以秦的名称标示的这个时代,

反映了统一国家的建立。所以,

当咸阳城内高唱灭齐战争胜利凯歌之时,

也是对全国统一局面出现的欢呼之时。

秦的胜利鼓乐,

奏出的是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王朝统一的序曲。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

中国这一事实,曾引起古今中外不少政治家丶历史家丶思想家的深思:

当春秋时代开始之际,

秦还是一个西戎小国之地,

其社会发展整整落后于中原先进大国(齐丶晋等)一个时代时期,

后虽经秦穆公图強立治,

也曾“称霸”一时,

但到战国初期,

在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之前仍属经济丶文化相当落后的诸侯国地,

而被东方各大国以“戎狄视之”为什么自秦孝公以后时期,

就会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

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

就由一 326个被轻视的落后国一跃而成为军事丶政治丶经济先进的大国之地,

最后吞并其它诸侯国而统一中国呢?

秦国为什么能将中国统一?

这是中国历史上长期使人感兴趣的问题,

也是有极其意义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历来有种种不同的答案。这里,

归纳近年来研究成果,

扼要说明如下问题:

(-)秦之所以能统一中国,

首先是由于战国末期全国出现了统一的大趋势。

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和争霸战争战役,

随着生产力发展到战国中期已经产生了全国统一的客观条件,

如经济的发展丶商业的繁荣丶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等等都需要一个统一的政权管理,

而新出现的地主阶级,

则是推动这一政权出现的阶级基础。

因此“定于一”

是人心所向趋势。

没有这种统一的大趋势,

无论是秦国还是哪个诸侯国都不可能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

在全国出现统一的大趋势前提下,

为各个诸侯国提供了统一中国的均等良机,

何以秦国能独得胜利?

这就不能不归结于秦国封建制改革的彻底,

而其它各国可归之于改革失败这一重要原因了。

秦孝公时代的商鞅变法措施,

是战国时代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改革显例。

在商鞅变法前后时期,

韩丶赵丶魏丶楚各国虽都进行过变法改革偿试,

以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旧制度。

这些变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实绩,

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魏国有李悝的变法图治,

楚国有吴起的改革措施。

但这些改革有的只是个别制度的改动,

有的只是短暂的变法经历。

多数没有触动阻碍社会发展的根本制度······奴隶社会的世袭等级制度,

而且改革丶变法也是人存法在丶人亡法去。

如吴起在楚国变法成效甚为明显,

但随着支持吴起的楚禅王去世,

吴起所建立的一切制度,

也随着吴起被复辟势力杀死而烟消云去。

秦国的变法则是另一种情况:

商鞅变法时,不仅树起“人治”,

更重要的是“法治”深入人心。

商鞅变法开始之前时,

先用“徒木赏金”的办法“以明不欺”。

从公元前359年

到前338年时期,

在商鞅主持下,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如军功赏,

耕战奖厉,编什伍户籍。

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促进生产发展,让人们知道“法令”而更有意义。

因此在公元前338年当秦孝公死后时,

商鞅被其政敌追捕时,

也遭到“作法自弊”的境遇,

被车裂而死。而也正因如此,

尽管商鞅已死,

但“秦法未败”失。

这是秦国变法结果与其它各国不同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秦孝公以后的数代国君,

恵文王丶武王丶昭王直至秦始皇时,

所实行的无非都是商鞅时奠定基础的方针法纪。

而其它诸侯国则恰恰相反。

于是,秦国愈战愈强,而其它六国则每况愈下而去。

如果说秦国取得统一全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奖军功”丶“鼓励耕战”等具体措施,

不如说秦国的封建改革比其它各国更彻底。

总之,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之前时,

秦还是一个诸侯国地。

灭齐之后时,

做为诸侯国的秦也没有了,

代之而立于中国的是统一的秦朝已始。

二丶秦朝的领土

公元前221年,

当秦始皇身着皇帝冠服登上御座时,

宣告了世界东方最伟大帝国的诞生。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丶统一的丶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大帝,

秦代在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其实际四周疆域究竟在何处呢?

说具体,秦王朝的南方边界当时,

在大约西起今四川成都丶重庆,

经贵州的思南丶黎平,

湖南的靖州丶郴州,江西的南昌,

安徽的宁国,到浙江的绍兴一线区域。

而北面则有云中丶九原丶雁门丶上郡丶陇西丶北地等郡,

即相当于今内蒙古大青山以南,

黄旗海丶岱海地,乌审旗,

甘肃洮河中游,

宁夏贺兰山丶青铜峡丶山水河以东一线地区。

在这南北两条线外,

散布着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群系,

南方和西方有越人和夷人,

北方有匈奴等“胡”人群体。

这些少数民族是我们多民族国家中的成员,

他们居住的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土地。

然而,在秦始皇二十六年时,

这些地区尚未统一于秦王朝的郡县制之内。因此,

当秦王朝建立之后时,

历史提出的首要任务,

就是统一边疆区域,

开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最初规模形式。

秦灭六国之初时,

在南方广大区域还居住着部落众多的“越”人群体,

统称为“百越”;西南方主要居住的是“夷”人,

统称为“西南夷”。这些民族都先后进入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大家族时期。

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后时,

就以灭楚的军队“因南征百越之君”,

从此统一“百越”的历史性进军开始。

不过,由于当时中原地区战事尚未最后结局,

所以进军的速度相当缓慢,到秦

王朝建立后二年时,

即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

才正式拉开了战幕已始。

始皇二十八年冬季,

尉屠睢率领早已集结于边地的50万秦军中的十余万兵士,

分东西两路,向“百越”地区大举进击。

秦军进攻的第一个目标是闽越,

由东路军攻取。

这路部队又分为两路;

-路驻余干(今江西余干丶平乐县一带)地,

此地北通翻江,南连龙窟河地区,

为闽越人由东北出江淮之要道;

另一路聚集于南野(今江南康县西南)地,

此地据赣江上游,

是闽越人出入南岭囗的必经之地。

这样,面对着秦的会稽郡的闽越武力,

又处于两路大军之夹击,

形势非常不利。所以,

在秦军凌厉的攻击下,

闽越立即即被攻取。

就在当年,秦王朝在此地置闽中郡管治。

东瓯也归入秦的版图从此。

攻下闽越后,

东路秦军取道揭杨岭与攻取番禺的西路军会合一齐,

向南越进攻继续。

艰苦的三年战争时期,

秦的西路军向居于岭南的南越攻击。

这一路也分两队“一军塞镡城之岭,

一军守九嶷之塞”地,

即在“镡城之呤”(今湖南清县西南)和“九嶷之塞”(今湖南宁远县南)分别集结丶扼守。

因为这里是由湖南进入广东和广西,

即南越和西瓯的通路唯一。

约在与进攻闽越东路的同时,

扼守九嶷之塞的秦军也向南越进击。

他们取道湟溪,

突入南越西北部地,

随后又顺北江而下,

攻占了番禺(今广东附近)地。

这时,攻闽越取胜后的东路军也前来会合一起。

于是,秦军从东丶北两面形成对西瓯丶雒越的包围形势。

至此,秦军的进攻还是颇为顺利的,

一举解决了闽越和东瓯的问题。

又迅速占领南越的中心-----番禺。

剩下的问题就是收复南越全部地

区和解决西瓯丶雒越的问题了。

秦军开始还能取得一些胜利,

但不久就碰到空前的困难问题。

首先是岭南地区河道纵横,

给秦军行军和运输造成极大障碍阻力;

其次是越人的英勇反抗阻击,

使秦军遇到重大损失。

越人由于毫无准备,

所以一触即溃涂地。

但当惊魂稍定之后时,

他们就利用自己的优势同秦军进行顽强的较量抗击。

他们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

利用岭南山高丶谷深丶苔滑丶水多的地势,

发挥自己善于爬山涉水的特长,

使北方来的秦军陷于

进退维谷的境地,

“越人遁逃,旷日持久,

粮食乏绝”,“(秦)士卒劳倦,

越乃出击之”。

秦兵被打得大败,“杀尉屠睢,

伏尸流血数十万”计(“十”或衍文)。

秦军既不能取得胜利,

又“进而不得退”,

处于越人的包围之中境地。

这种紧张艰苦的时期,

延续了三年之久时,

“三年不解甲弛孥”,

正是此时秦军将士战斗生活的写照真实。

灵渠的开凿在征服南越过程中,

为解决进攻南越秦军供应问题,

秦始皇派史禄负责,

在今广西的兴安县境内凿一条连接湘水和滴水运河的河渠,

以“通粮道”,

这就是著名的灵渠。

灵渠选择湘水和滴水最近的地方开凿河渠,

全长30公里,

沟通了江南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开渠的军民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能力,

他们巧妙地使渠道迂回行进,

降低渠道坡度,以平缓水势,

便于行船。渠道和堤坝的工程均充分利用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技

术的最新成果技艺,

并有多方面的创造。

这一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徙民丶建郡和设关

岭南地区物产丰富,但人烟少稀。

秦王朝统一南越后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向这里移民问题。

就在战事取得最后胜利的这一年,

秦始皇便征纳内地“逋亡人丶赘婿丶贾人略取陆梁地”。

“陆梁”即指今广东丶广西地区。

同年,秦政府在这里正式设置南海丶桂林丶象郡三郡管理。

南海在今广东境内,郡治在番禺;

桂林在今广西境内,

郡治在桂平西南地区;

象郡则包括广西南部丶广东南部以及越南的中部地区。

这时,秦的南部版图达于“北向户”,

从此这里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

都统一于秦王朝的郡县组织之下管理,

而成为秦封建政府属下的一个区域。

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时,

秦政府又将五十万罪犯滴戍到这里开垦土地,

与越人杂处。

这对岭南的开发无疑是有好处的。

在进军岭南的过程中和取得胜利

之后,秦政府又在这里修筑了不少城丶关设施。

这些城丶关同水丶陆路的修建相配合一体,

将内地同岭南进一步联系起来,

是统一“百越”的重要措施。

“新道”的修建在岭南设郡的次年,

即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时,

秦王朝又在这里修筑道路,

“筑南越地”。

这些道路被称为“新道”,

历来“自北徂南,

人越之道必有岭”之,

“新道”修建的目的,

是要打通南呤山脉的阻隔,

将岭南的道路同始皇所修的驰道联结一体,

从而使秦王朝统治中心----咸阳与南部边疆的联系畅通无阻从此。

秦所修的新道主要有四条:

笫-条自今湖南郴州逾岭入广东连州地区。

笫二条自今江西之南逾大瘦岭,

入广东南雄地区。

笫三条自湖南道州入广西贺县。

笫四条自湖南全州入广西之静江地。

从以上四条“新道”的修建,

可以看出以下共同特点展示:

多是在原有道路上拓建;

利用岭南河道纵横的地形来设计,

将水道与陆道相联系,

与北方所修的陆路“弛道”不同。

上述四条“新道”应是最主要的干线之一,

实际若包括其它新修之路,

远不及四条。这些大小水丶

陆道路设施,

将岭南越人聚居地区与中原紧密地联系在-起,

如果从咸阳出发,

沿驰道东出武关之地,

顺汉水下长江,

即可分别溯湘水而至五岭丶逾岭后地区,

沿湘水南下可达滴水或贺县地,

出赣水或西取江东,

或沿北江南下可抵番禺。

秦始皇征服南方的目的和秦始皇

统一南方的历史任务,

告一段落至此。

“西南夷”归来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今四川丶云南丶贵州一带地区,

除“百越”外,

还居住着几十个少数民族系,

在秦代,他们统称为“西南夷”。

这些民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古代的“西南夷”包括数十种民族群体,

散布在西南广大地区。

这些地区与中原的联系,

可以追溯至遥远的时代时期。

在秦统一中国之前,

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时,

秦国将西南地区的巴丶

蜀两小国灭取,

并在这里设郡。

至秦王朝建立前夕,

秦的统治势力已达到今云南北部以及贵州境内,

其中民族分布和生活情况大致是:

在今贵州境内以夜郎为最大,

主要居住于今贵州桐梓丶遵义。

在今云南地区,

当时的几十个部落中,

以居于昆明一带的滇国为最大族系。

自滇以北地区,

到今四川凉山一带以邛都(在西昌附近)为最大势力,

再向西有嶲丶昆明(今云南大理一带)等部落群系。

嶲的东北还有很多部落组织,

其中以徙(四川天全一带)丶笮都(今四川汉源-带)丶冉窑(今四川茂县丶汶州一带)为最大族系。这些民族发展是不平衡的,

其中有的过着游牧生活方式,

有的过着农业定居的生活,

不少民族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较大的部落则进入

了阶级社会时期。

总的说,均处于较中原为迟的社会阶段时期。

秦统一中国后时,

加强了对“西南夷”的统治,

因而也加强了西南地区同中原的联系。

在统一前夕,

蜀守李冰曾用火烧的办法在谞僰(今四川境内)凿路。

秦王朝建立后时,

派常忄乔在原来僰道的基础上,

修了一条较中原驰道窄

得多的路子,为“五尺道”称之,

约从今宜宾直通云南曲靖附近地区,

使西南边境人民可由此道入川,

再由四川进入关中。

这对于加强经济丶文化交流和巩固秦王朝在当地的统治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秦王朝还在这里“颇置吏焉”,

任命官吏进行统治。

在秦时邛笮丶冉窋之地已置郡县府地,

虽不知具体名称,

但郡县制已在这里实施是可以肯定的。

这标志着“西南夷”地区在秦统一后已正式归入全国统一

的行政体系,

进一步加强了秦王朝的中央集权制。

笫二节秦王朝的灭亡

一丶各地人民反对秦暴政的斗争

对于秦始皇的暴政统治,

百姓报之以不屈服的斗争持续。

在秦统一全国前后的长时间内,

各地人民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

随着秦始皇统治的残酷程度加深,

人民反抗斗争愈来愈激烈兴起。

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的一天,

在首都咸阳地,

秦始皇与4个武士一起“夜出逢盗兰池,

见窘”。“盗”竟得以迫近秦始皇左右地,

而且使这个独夫“见窘”,

狼狈不堪之极,

可见当时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反抗斗争达到多么激烈的程度!

这一次遭遇,

虽因“武士击杀盜”,

而使秦始皇幸免于死,

但对秦始皇的威胁是相当大的,

他下令“关中大索二十日”,

对人民实行报复性的镇压,

用以防范人民的反抗抵制。

但是,压迫愈深,反抗愈烈形势,

人民群众反抗秦始皇的烈火是扑不灭的。

三十六年时,有一颗陨石落到东郡,

立即有“始皇帝死而地分”7个字,

诅咒始皇帝,

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仇恨。

秦始皇对此事,

采用更加残酷的手段实行大规模屠杀,

当他派人“逐问”而捉不到作案者之时,

竟“尽取石旁居人诛之,

因燔销其石”。

人民群众各种形式的斗争,

对秦王朝统治者的威胁很大趋势,

尽管秦始皇本人狂妄骄横丶目无一切无比,也不能不对这种“山雨欲来风

满楼”的革命形势感到担心。

在统一后的十余年间里,

他先后五次巡行各地,

几乎是马不停蹄地“亲巡天下,

周览远方”。

尽管各次都有不同的目的,

但五次巡行都有一个共同目的:

就是到各处耀武扬威,

加强对各地的控制。据文献载记,

秦始皇出行时有隆重的仪仗和庞大的车队组织:

“大驾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半之。

属车皆曱盖赤里,木(朱)轓,戈矛弩箙,

尚书丶御史所载”记。

最后一车悬豹尾,“豹尾以前,比省中”之。

这一套铺张排场的车驾仪仗式,

兼收东方各国统治者仪仗的特点:

“秦灭九国,兼其车服,

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也,尚书丶御史乘之。”

秦始皇以这样威风凛凛的气势巡行各地,

其他目的-------如“游观”丶

封禅丶巡视边防------有的还可以达到,

唯有防范人民反抗却达不到此目的。

而且就在秦始皇巡行的过程时,

反抗秦朝政府的烈火愈烧愈旺,

就连秦始皇帝,

最后也在全国农民起义

爆发的前夕,巡行途中辞世而去。

始皇死去不久时日,

一场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便轰然爆发而起。

这次空前的壮举震撼中国大地,

终于埋葬了秦王朝统治。

秦末农民起义在历史

上写下了光辉篇记。

二丶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

大泽乡的篝火

正当在秦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被秦始皇丶二世胡亥等独夫丶暴君蹂躏得再也无法向前迈步之时,

一场惊天动地的农民战争使社会解脱了危机。

而适应这一时代需要,

最初点起革命烽火的两个伟大人物,

就是陈胜和吴广两患难兄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时,

胡亥下令“发闾左”去戍边地。

闾左是住在闾里左边的贫苦农民兄弟,

多是一些依附农民群体。

陈胜丶吴广也被征发,

随着另外的900个贫苦农民一起,

在两个将尉(即军尉丶因押送戍卒故称将尉)的押送下,

到渔(今河北密云)戌守边地。

但行至蔪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20公里的刘村集附近)时,

遇到大兩,不能前进,

按秦国法律,

戍卒不按期报到,必定斩首处死。

在这生死关头时,

早已蓄意举行起义的陈胜丶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周密安排事宜。

首先,他们利用群众迷信思想认识,

大造舆论言语。

陈胜丶吴广都是被指定的屯长职,

他们在戌卒中都有一定的威信。

为坚定大家对陈胜的信任,

他们暗暗地在帛上书写“陈胜三王”三个字,

并把它藏在鱼腹中,

戍卒在剖魚时发现这一帛书字迹,

非常惊异。他们又在深夜到附近丛祠中点上一堆火,

并模仿狐狸的声音,

大呼“大楚兴,陈胜王”言辞。

这“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办法十分有效,

戍卒们私下纷纷议论而起,

觉得陈胜能成大事。

因为楚将项燕曾在崭县反抗过秦军,

这里原为楚地,

所以宣传“大楚兴”对当地农民有很大的号召力。

地火在运行,只要开一个口它就会爆发出来,

陈胜丶吴广找到了一个很适合的喷火口子。

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尉十分骄横之极,

900个贫民对秦王朝的仇恨沉积,

首先都集中在军尉身上。

一天,这两个将尉酒醉时,

吴广故意说要逃走时,

将尉一听果然举鞭就打,

在场的戌卒们的愤怒激起。

将尉鞭打吴广还不够,

竟要拔剑杀人处治。

吴广奋起夺剑杀死平时作威作福将尉职吏,

陈胜也帮助将另一个将尉杀死。

早就在大家心头上的仇恨郁积,

像烈火一样顷刻喷发出来。

陈胜抓住这一时机,

对大家说:现在已经超过规定到达的限期,

“失期当斩”而死,

就是不被杀头,戍守边境的十有八九都要死在那里。

他指出此事: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可取,

只有反抗一路到底,

“壮士”要死,也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难道王侯将相是天生的?

陈胜的话语,

使大家下定决心,同声响应一起:

“敬受命”于是,

900个戍卒“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以“大楚”为号,并推陈胜为将军职,

吴广为都尉,组成了一支手持木棍丶农具的起义队伍组织。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

就在大泽乡燃烧而起。

(3)占领陈县

起义开始,陈胜丶吴广就率领这支愤怒的队伍组织,

向大泽乡所在的蔪县攻击,并立即占取。

接着,就分兵两路向东西两面进击:

一路由符离人葛婴率领部分起义军向东进击;

另一路由陈胜自己率领,

挺向蔪县以西。

这两路军队一路得到贫苦农民的热烈拥护,

势如破竹丶迅速占领铚(今安徽宿县西南)地丶酂(今河南水县西酂城)地丶谯(今安徽亳县)地丶苦(今河南鹿邑县)丶柘(今河南柘城县北)等5县城池。

在10天左右,横扫数百里。

义军所到之处,

被压迫的人民纷纷前来投奔,

当进入陈县境内时,

这支队伍兵士,

已经拥有战车六七百辆,

骑兵1000多人,步兵数万计。

陈县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占领的笫一大城市,

也是一个重要根据地。

革命形势发展,要求起义军建立更严密的组织,

提出明确的纲领口号,于是,

陈胜等人“号令召三老,豪杰皆来与会计事”。

大家认为“将军身被坚执锐,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

社稷,功宜为王”称之。于是,

陈涉立为王,

号曰“张楚”称之。

这里提出的“伐无道,诛暴秦”,

就成为农民起义军响亮的口号表示。

起义军在陈的胜利,

使大泽乡燃起的革命烽火,

飞速地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原来散布于各地的革命力量,

很快地以陈为中心地,

汇合成一支巨大的洪流之力, 340

形成了全国性的伟大的农民战争之势。

(4)起义部队的胜利进军

在陈立定脚跟之后时,

陈胜就部署部队向西丶北丶南三面出击:

南路派邓宗率军攻九江郡,

北路派武臣丶张耳丶陈余率军渡黄河向魏国旧地攻击。

起义军的主力向秦王朝的统治中心挺进,

向西挺进的主力军分三路进击:

一路由假王(假是代理的意思)吴广率领进攻荥阳地,

以打开通往秦都咸阳的大道;

一路由宋留率领,

从南阳(今河南南阳)直叩武关之地,

以突破进入关中的另一孔道;

另一路人数最多计,

由周文率领,直捣咸阳都地。

这样,在全国义军在进击,

秦王朝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势。

当周文所率的几十万大军进逼咸阳时,

二世才如大梦初醒,

惊恐万状之极,

急问群臣:“奈何”?少府章邯提出:

调集军队已来不及,

请将修骊山墓的刑徒武装而起。

令他们与农民军作战。于是,

二世宣布大赦天下,

令章邯率数十万武装起来的刑徒向周文军出击,

在这关键之时,

反秦军内部也发生了分裂。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武臣和张耳丶陈余奉陈胜之命率军北攻到达邯郸地。

这时张耳丶陈余就鼓动武臣自立为赵王,

脱离陈胜指挥行事,

武臣在他两煽动下,遂自称赵王,

以陈余为大将军职丶张耳为右丞丶

邵骚为左丞相职。

当陈胜知道此事,

虽“大怒”,但已无法挽回损失,

只好听从房君蔡赐的建议“因而贺之”,

并命令他们率军西击,

增援进攻咸阳的主力。这时,

周文一军深入关中,

吴广的一支军队还在荥阳地区,

如果武的部队从河北直插关中,

会给秦军以致命打击,

但张耳和陈余劝武臣拥兵自重,

拒绝执行陈胜的命令指示,

不派兵西去。

武臣在他们的挑唆下,

完全不顾大局,

袖手旁观,不反坐视周文等狐军西进,

反而忙于扩大个人势力,

在河北抢占地盘。

他派韩广攻旧燕故地,

后来韩广在那里为燕王自立,

武臣还派李良攻恒山郡(郡城在今河北正定南)地,

派张礘攻上党郡(郡城在今山西长子县附)地。

武臣和张耳丶陈余的分裂行为,

对农民军起了严重破坏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当秦二世下令派章邯率几十万刑徒和“奴产子”向

周文的农民反扑时,

这一支狐军深入的队伍溃败的结局不可避免了。

周文虽曾在项燕的军中当过一名项卜吉凶的小官-----视日,

“自言习兵”,但毕竟没有丰富统兵经验可取,

他率领数十万刚刚组成的军队,

在无后援的情况下,

深入到秦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

这就处于极为不利,

所以章邯的军队扑过以后,

周文的农民更便抵挡不住“尽败之”。

接着周文率军退出函谷关陈地,

在曹阳(今河南灵宝东北)固守抗击。

农民军在无后援的情况下坚持达二三月之久时,

后因战斗失利,

退向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

这年十一月,

农民军终因众寡不敌,

血战十余日败绩,周文自到而死。

(5)陈胜吴广的牺牲和

农民军的暂时失利

以二世为代表的秦王朝统治阶级,

在向农民军反扑时,

充分暴露了其凶恶残忍的性质。

当章邯率几十万骊山邢徒及“奴产子”组成的军队向周文一军反扑时,

二世竟不顾北方匈奴入侵的危险境地,

丧心病狂地调回戍守在北方的数十万军队去镇压农。

这支部队统领由秦将王离,

由上郡直接东渡,经太原至井径,

后来深入赵地,

当时被称为“河北之军”师,

成为屠杀黄河以北起义军的凶恶刽子手,

这时,进军北方的诸路军队,

均自保割据,不仅不主动向秦军出击援救主力,

反而互相残杀,

如武臣被部下杀死。

张耳丶陈余又为王自立。

另召平进攻广陵,邓宗进攻九江,

也回援无力。

十二月,农民军失去根据地,

陈胜率一部分且战且退,

陈胜的御首庄贾将陈胜杀死,

投降秦军。农民起义暂时失利,

革命形势到了最低潮时期。

三丶项羽丶刘邦继续领导反秦战争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当秦朝的宫廷内赵高和李斯,

角逐权力之时,

反秦起义的队伍,

又涌现出两个领袖人物,

他们将分的起义军汇合一起,

这两个人物便是刘邦和项羽。

他们同是楚国贵族之后裔,

项梁之父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名將项燕。

项羽,名籍,字子羽。秦灭楚时,

羽方才11岁,

却早有夺取江山之志,

曾与其叔梁观秦始皇游会稽,

羽竟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

项羽20岁时,“长八尺余,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吴中子弟皆己惮籍”。

在少年时,项羽学书丶学剑均不成,学兵法也“略知其意。”

项此叔侄对秦亡楚自不甘心,

他们在陈胜起义之后时,

在吴中响应举旗,

另一部分起义军领袖是刘邦,

在沛举行起义。

刘邦于公元前256年出生在沛县西丰邑的中阳里,

比秦始皇小三岁。

起义前任过秦的亭长职,

妻儿耕于家,占有一块土地。

作为秦王朝基层政的一个亭长,

刘邦最初还是这个秦朝政权的支持者之一。

然而,秦始皇及二世的泰虐统治终于将自己的拥护者赶到了反秦起义的那边去。

项梁丶项羽率领下的进军

自楚怀王被推为义军的领袖地位,

实际指挥大权完全操在项梁丶项羽叔侄手里。

秦二世二年七月时,

项梁在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把秦将章邯所率领的军队打败后,

又独自率兵追击,

直到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再次大败秦军,

与此同时,

由项羽丶刘邦率领的另一支军队也攻下城阳(今山东菏泽东北)。

八月时,项羽丶刘邦又率兵向西雍丘(今河南杞县)向秦军攻击。

给秦军以沉重打击。

李斯之子丶三川郡守李由被刘邦部下的五大夫将曹参率兵击毙。

项梁所率主力军也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北)大破秦军主力。

定陶是战国以来中原的大都市,

也是秦王朝的东方重镇之地。

项梁取得连续胜利,

尤其是占据定陶这个大城市,

志得意满,骄傲起来。

其下属将领宋义提醒他时,

但项粱并未在意。

果然秦军趁项粱轻敌麻痹之际,

夜袭定陶。义军毫无防备之意,

被秦军打败,项梁被杀而死。

秦将章邯在定陶在定陶取得胜利,

以为已全部消灭南方的义军主力,

“楚地兵不足忧”,

已不把项羽刘邦等率领的武装放在眼里,

而匆忙领兵向河北扑去。

河北的赵国原是陈胜派出的武臣在

张耳丶陈余煽动下建立的。

内部斗争中武臣被杀死,

这时的赵王是战国时代赵国国王的后代赵歇。

当陈胜派兵西征时,

赵王不遵令“张楚”

义军向秦军出击,

而袖手旁观,这时秦军转头来击,

苦战于矩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地。

章邯兵至赵的国都大肆烧杀,

接着移兵钜鹿城南的棘原支援王离军,

顿时增强了秦军兵力。

秦将王离丶涉间率兵将城围住,

赵的形势非常危急,

乃派使者到楚求援支持,

当时的形势是:若义军北上救赵,

可将北上救援可吸引秦军主力,

同时可趁关中地区空虚,

直捣秦王朝统治的心腹地区。

义军集团分析了上述形势,

决定派宋义为上将军, 345

次将为项羽,

范增为末将,率主力北上救赵,

又派刘邦率另一支军队向西进击,

直捣关中,

起义军和秦王朝的统治者开始了决定性的战伇。

(2)惊天动地的钜鹿大战

原来楚怀王任命上将军的宋义不顾大局,

一直拖延46日还不前进。

当项羽建议趁秦军围赵于钜鹿之机,

与赵内外夹击向秦军发起攻击,

宋义竟采取坐山观虎斗的谋计,

以图坐享渔人之利。

宋义还下令对军中勇猛杀敌的士卒“皆斩之”,

而他自己饮酒高会。

当时民贫岁饥,军中已无粮食,

士卒只能食菜和豆充饥,

又值天寒大雨,

项羽见宋义迁延观望,坐失良机,

在盛怒之下杀死宋义。

怀王即封项羽为上将军,

并将英布和蒲将军所部划归项羽。

项羽派英布和蒲将军2万渡漳氷救钜鹿,

不能取得胜利。

之后项羽亲率全部兵马北上向秦军进击,

他们斗志高昂渡河后,

全部沉没了船支,

打碎了釜等具,毎人三天粮食,

表现出义无反顾的决心和

英雄气概。这种“破釜沉舟”的状举,

是中国人民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象征范例,

它从此彪炳于史册,

永远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率军渡河后的项羽,

首先包围了秦桨王离,

同秦军大战九役。

项羽切断秦军粮道,

将奏军大将苏角杀死,俘虏王离,

渉间自杀。

项羽所率一支义军“无不以一当十”英勇顽强进击,

因此钜鹿大战后,

项羽成了统领各路诸侯军的上将军职,从此,

项羽被公认为反秦军的领袖。

秦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蒲将军又乘胜于漳水南岸大破秦军主力。

项羽破秦军于汙(漳水支流)。

秦军连连失利。

内部矛盾进一步激起,

二世派人责备章邯,

章邯派人向朝廷请事,

而专权的赵高却故意不见,

章邯又无力挽回局势,

走投无路只好率众投降项羽。

钜鹿之战歼灭了秦王朝政府

军队的主力,

是秦末农民战争中决定性战役,

在历史有重要位置。

(3)秦王朝的灭亡

与项羽军北进同时,

刘邦率一部义军向西进击,

-路上军至昌邑(今山东金乡),

同义军彭越部会合一起,

刘邦义军-路势如破竹,

刘邦长驱直入向武关进击。

秦王朝受到了沉重打击,

赵高已杀死李斯,独揽朝事。

昏庸的胡亥二世,

只知“肆意极欲”,“作宫室以章德意”,

大权已落在赵高一人手里。

指鹿为马,之后杀死胡亥二世。

同时暗中派人与刘邦联系,

据当时的形势,秦朝灭亡在即。

张良献计:一方面设疑兵:

另一方面对守关秦将诱以重宝,

趁其不备发起攻击。

在蓝田一役,秦军一败涂地,

秦王朝已定败局。

此时秦王子婴将赵高刺死,

并奉天子玺符向义军投降,

时值公元前206年(汉刘邦元年)冬季。

秦王朝只存在了近15年时期,

就被伟大的农民起义战争推翻彻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