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唐 第106章 高宗

作者:染血的剑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6:29:13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当然,护送使团的军马自然要高宗来安排,此事越少人知道越好。到了此时,知道此事的也就四个人,李治和他的嫡长子李弘,蕃使论吐浑弥和大鸿胪。九寺五监都是天子近臣,对大鸿胪李治是极为放心的。

回到东宫,李弘自然是面上喜悦,只要论吐浑弥肯做大唐和吐蕃赞普之间的桥梁,这事就已经成了大半。

从一开始,论吐浑弥在这件事中就是很重要的一环,若非如此,也不值得李治和李弘父子两轮番试探。

任谁想破脑袋怕也想不到,吐蕃赞普会和敌国使团联合吧!

晚上,太子妃推说身体不适,不能伺候。李弘秒懂,唉,任何时代,女人总有不舒服的几天,这可不分时代,不分盛世还是乱世,也不分贵贱。

不是说贵族女子就没有,也不是说贫家女子一个月就会来好几次。

有些事,其实真的挺公平的。

李弘知道妻子此时怎么回事,不过还是想陪妻子,最后被裴氏推出门外。有他在身边,不乱来才怪,晚上指不定变着法欺负自己。

深夜,淡淡的花香在东宫各处飘荡,这个时节,牡丹已经渐渐开败,玫瑰和月季却开的花团锦簇,墙边的蔷薇更是构成一道花幕。

李弘枕在春桃的胳膊上,那丫头侧着身看着殿下,微微绯红的脸颊此时都是笑容,仿若春季开的最盛的桃花。

李弘看着她,忍不得就用手占着便宜,春桃只是笑着。

“殿下,今天二虎来找我,想不跟着杨炯,他想跟着郑伦!”

“哦,你告诉他,东宫没多少闲职,郑伦那边也不需要他跟着。他不想跟着杨炯学书,那就做内侍吧!内侍这边一直缺人。”

“殿下,他该抱着书痛哭了!”

李弘不说话,只看着眼前人面桃花,轻轻在桃红脸颊捏了一下,一下觉得不够,又多捏了几下。

屋里动静有些大,外面花圃之中的花枝乱颤,不知是有小动物从下方钻过,还是被风吹拂。

这几日一直没什么事情,李弘的日程就是早上锻炼,继续恢复身体,然后多了一项练刀的环节。

李弘总是不怎么熟练唐刀的发力,这刀确实有些沉了,李弘还特意让东宫熟练唐刀的宿卫教他。

有人指点,果真进步神速,李弘对唐刀的熟练也是与日俱增。

父皇已经派人前往晋地,也就是此时大唐的河东道,以黄河为界,正好在黄河以东。

河东,河南,河北三道,几乎占据了大唐整片中原地区,也是大唐此时北方最重要的农业区。

而另一份旨意也已经送往云州,送给新任的云州都督裴行俭。

李弘在处理了吐蕃使节之事,处理了云中九原两郡恢复旧制之事之后,就继续不关心政事。

前几日武媚娘其实都不怎么和自己儿子搭话,甚至看儿子目光都感觉怪怪的。

这几日看李弘继续整日在东宫悠闲,不问别的事情,更不去含元殿。她也知道了自己的儿子终于开窍,收了春桃,才看儿子目光温柔了许多。

权利和亲情,高宗告诉李弘,别和他的母后有什么冲突,到底是母子。其实李弘明白,父皇是话里有话,父皇其实是在有意提点他。

历史上的高宗,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不显山不露水,仿佛没有暴露身份的扫地僧,看着总是那般平平无奇,似乎总让人有意无意忽略他。

好像什么事高宗都没特意去做,可是看结果,却总是让人惊诧。

皇储之争,他是第九子,是嫡三子,除了两位同母兄长,吴王李恪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而且他的母妃出身弘农杨氏,更是炀帝的亲女儿。

可到最后,硬是什么也没做的他做了太子。

执政初期,他有顾命大臣掣肘,有关陇权贵阻挠他对这个国家的有效控制。

高宗依旧好像什么也没有做,最后褚遂良死了,长孙无忌死了,关陇贵族被清空了一大片。

甚至关陇贵族中的鲜卑贵族昨日看着还声势颇大,转眼已经凋零殆尽。

他不声不响,大唐的疆域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他不动声色,西突厥灭国,高句丽灭国,百济灭国,新罗和吐谷浑成了大唐的藩属国。

炀帝和太宗几次远征,都毫无办法的高句丽,就那般在他执政时期彻底灭国。

再看他,对儿子依旧和蔼,对自己的皇后依旧喜欢,对朝臣依旧亲近。

会为了儿子说的猪肉还特意提醒儿子,会抱着自己的小孙子,让他好好养兔子,会拉着儿子,带着大臣去儿子让人开出的几亩田查看。

似乎在他这里,什么不可能的事都变的平平无奇。似乎在他这里,什么时候看他,都显的平平无奇。

李弘知道,这宫里,母后其实还好,最可怕的其实是他父皇。不过他也知道,父皇心中算计谁,也不至于算到他这个嫡长子身上。

若说这宫中谁最护他,也就是父皇了。李弘听父皇的话,不和母后有什么矛盾。

李弘自己心中也觉得不该和母后闹的下不来台,其实接见吐蕃使节,本就是母后推自己去的,至于恢复两郡旧制,确实是李弘提的,不过之后他倒是不关心此事,至少表面上。

反正自己和父皇说的,父皇不至于告诉母后,一切父皇在做,自己做一个悠闲太子,有什么不好。

每天练练刀,跑跑步,陪陪老婆,调戏下身边宫女,难道还有什么生活比这个更好。

这一日,吐蕃使节回国,随同前往的还有大唐声势浩大的外交使团。

这算回访,也是自文成公主在吐蕃病逝,高宗派往吐蕃最大的一个使团。

李弘在长安的城墙上,陪着父皇看着这支浩荡的队伍离开视野,吐蕃的风云,此时已经随着这支队伍的离去,要缓缓拉开帷幕。

“弘儿,走,陪父皇在长安各处转转!”

“父皇,我们就这身装束去,怕是要惊扰到百姓。”

听到太子这话,周围护卫的千牛卫脸色一变,他们最怕的就是陛下微服民间,这样护卫的压力极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