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温案之后,李隆基命令逮捕李林甫,李林甫的精思堂失火,然而灰烬中那个被烧焦的尸体并不是他,他隐姓埋名隐藏在了京城之中,在暗中利用红妆的情报网,进行着各种情报收集。
今夜,天空无月无星,在黑暗中出现一个人影,沿着坊内的小巷快步行走。
此人正是李林甫,他轻装简从,戴着一个人皮面具,虽然人皮面具无法贴合人的皮肤细微的表情变化,但是在黑夜中,完全可以让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
李林甫一个人向景园走去。
景园晚上已经闭园,院中昏暗一片。
李林甫通过侧门走进了院中,沿着鹅卵石小径来到了院中的小湖,湖水在星空下闪着粼粼波光。
湖上有一个水轩,李林甫沿着回廊朝水轩走去,黑衣人此刻负手站立在水轩中。
黑衣人道:“我们总是将皇帝当成是一把刀,但是现在看起来皇帝似乎受了李亨和刘羡之的影响,这把刀已经不在我们手中。”
李林甫道:“陛下非常果断地将王鉷入狱,可以看出陛下早就知道刘羡之的身份了。”
黑衣人点了点头,“刘羡之早就想好了对策,王鉷抓捕他,他便与红妆全面开战。”
李林甫的表情变得很凝重,“也就是说,最终的对决已经开始。”
黑衣人似乎与周围的黑暗融为了一体,“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手里到底有什么底牌,因此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先下手为强,准备执行计划。”
吹来一阵风,湖面荡开一阵涟漪,李林甫用一种沙哑的声音道:“我明白了。”
一场暴风雨即将要来临。
东宫,太子李亨书房。
此时从门外的一个士兵匆匆走进了殿内,禀告道:“太子殿下,李林甫还是没有消息,扶龙山庄的人正在协助我们在全城进行彻查。”
“继续查,挖地三尺,也要将他找出来。”
“是。”士兵领命迅速离去。
此刻刘羡之也在书房中,他的神情若有所思。
“殿下,李林甫突然消失,是红妆本来就计划好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计划已经开始。”
李亨的表情有些沉重,“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
“殿下还记不记得在九年前,发生在宫内的行刺事件?”
李亨心中一动,看着刘羡之,“那次行刺,凶险万分,刺客穿过层层护卫,躲过内卫府的检查,并且行刺的时间和地点也选得出人意料,差一点父皇就遭到奸贼所害,可见是蓄谋已久,我怎能不记得?”
“殿下,九年前武敏,与此同时在龟兹也发动了一次行动。”
李亨眉眼一凝,神色变得很严肃,“你指的是九年前的那场楼兰之战?”
“不错。”
李亨神色端凝,“郭子钦的弟弟郭子仪攻击吐蕃军主力,最终全军覆没,这是蓝羽的诡计。”
李亨接着分析道:“由于郭子仪的攻击吸引了吐蕃军的主力,然后郭子钦才能包围吐蕃军,唐军一部虽然全军覆没,但是大唐最终还是取得了楼兰之战的胜利。”
刘羡之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着李亨,“殿下可知当时的吐蕃军有多少人?”
“吐蕃军有一万多骑兵。”
“殿下,错了。”
李亨皱眉道:“错了?我当时也见到了兵部的塘报,若塘报上谎报敌军人数,可是死罪。”
刘羡之沉吟了一阵,不紧不慢地道:“那封塘报是假的,而正真的一封塘报,却不是这个样子。”
李亨大吃一惊,急切地问道:“难道…难道那封塘报是吐蕃伪造的?”
“红妆的人袭击了凉州驿站,伪造了那封塘报。”
李亨的声音也有些激动,“真实的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子?”
刘羡之的表情显得很严肃,“吐蕃军真正的人数是那封塘报的十五倍。”
李亨怔住。
“十五万!?”
他接着道:“若是十五万,整个西域的唐军都无法阻止吐蕃军的进攻,可是…”
“可是我们却胜利了。”
“为什么?”
刘羡之解释道:“我们之所以胜利,是因为边境的吐蕃军主力主动撤退。”
李亨继续问道:“十五万人足可以,冲破边关,威胁京畿,为何要退?”
刘羡之一字一句地道:“因为当时刺杀计划失败了。”
李亨又怔住。
“这也就是当时郭尚毓死去的原因。”
李亨道:“内卫总领郭尚毓,他是郭子钦和郭子仪的父亲?”
刘羡之道:“就是郭尚毓斩杀了行刺陛下的刺客,但是他也被刺客的兵器所伤,兵器上面有剧毒,不久便死去。”
李亨嗄声道:“原来是他救了父皇,原来这才是他当年得病去世的真相。”
“是。”
李亨接着道:“当时行刺父皇的那个人是不是一个女子?”
刘羡之并没有否定,“殿下是如何得知的?”
“当时父皇是从御花园经过的,那个地方全是宫女,既然在行刺,必定是个女子之身。”
“是,殿下。当时西域兵变与京城行刺两个计划是同时进行的,蓝羽执行西域兵变,联合十五万吐蕃军,准备在行刺成功后,冲破边关,直抵京师。”
李亨道:“两个计划?西域是蓝羽,还有一个人是谁?”
“还有一个人叫便是红妆真正的大阁领,武娘。”
“武娘?她是什么人?”
“武娘不是她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她在哪里。”刘羡之道:“当时行刺圣上计划失败后,蓝羽准备谎称刺杀成功,继续执行计划,让吐蕃十五万骑兵直驱京师。”
李亨道:“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依照蓝羽的行事,她的确会这样做。”
“但是在关内的武娘不同意蓝羽这种做法,她认为经此行刺事件,大唐已经有了警觉,若谎称刺杀成功的消息,令吐蕃进攻,并没有十足的胜算,十五万吐蕃军孤军深入,其后果不堪设想。”
李亨点了点头,“父皇的内卫遍布西域,定会查明此次行动的计划,大唐定会火速调兵迎战吐蕃十五万骑兵,形成包围之势,吐蕃军长驱直入,存在全军覆没的可能。若吐蕃发现红妆欺骗她们,不仅无法合作,还会进行报复。所以,是武娘告诉吐蕃方面终止了计划?”
刘羡之正色道:“不错,武娘绝不能让武后创立的红妆被蓝羽的一时冲动所毁,她断然拒绝了蓝羽的建言,通知吐蕃军终止计划,从此,两人各不相谋,结下仇怨,红妆一分为二,各自独立。”
红妆的计划实在太可怕,太出人意料。
扶龙山庄和红妆争斗了这么多年,刘羡之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李亨,可见他对李亨的信任和重视,刘羡之认为现在李亨应该知道这些事情,他相信这些信息对于李亨将来制定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红妆起事,同时进行两个计划,现在看来执行兵变计划的人是安禄山。”
刘羡之道:“殿下,我已经拥有了安禄山谋反的确凿证据,本来想在陛下的千秋节趁其入京的时候,将安禄山诛杀,没想到红妆提前动手,朝廷现在必须布防兵力,阻止安禄山南下。”
“羡之,你未雨绸缪,此事我已经禀告父皇,令高仙芝主力部队向长安进发,调集关内府兵拱卫长安。”李亨眉眼一凝,表情有些凝重,“红妆的兵变计划有了应对之策,接下来红妆长安计划是什么?”
刘羡之顿了顿,向前走进了一步,告诉了李亨。
虽然李亨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仍然能够可以看出他震惊的神情。
李亨忽然感觉正堂竟然如此的空旷,烛火在四周微微晃动,他甚至都能听到微风轻抚窗纸发出的声响。
李亨的后背袭来一阵冰冷的寒意。
红妆的长安计划到底是什么?
李亨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绪,“这也是你在李林甫伏法之后,令我建言不让父皇去那个地方的原因?”
“是的,殿下。”
李亨的眼神中露出坚定之色,“羡之,你独立与红妆争斗这么多年已是不易,现在父皇既然心思转变,重现昔日睿智,给予我们最大信任,是时候是将这件事情告诉父皇了,不管红妆的根基有多深,我定要将其连根拔起。”
李亨心怀坦荡,行事以江山社稷为先,不屑于结党弄权,在李林甫的屡次构陷中,李亨依然持正守身,与其说李隆基心思转变,倒不如说李亨身上的仁者之风影响了李隆基。
刘羡之也认同李亨的想法,“陛下现在必须知道这些事实,调集朝廷力量对付红妆。”
此时一个太监在门口禀告,“太子殿下,陛下有旨,宣殿下和刘大人即刻入宫。”
“我知道了。”李亨的视线移向刘羡之,看来三人之间彼此心意相同。
刘羡之投来肯定的目光,随李亨走出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