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型号为L1。”
“这颗L1处理器虽然是14纳米制程的,但是性能远高于现在1纳米制程的硅基半导体芯片。”
“二十五核心,五十线程,三级缓存100MB延迟为7ns,二级缓存90MB延迟为1.5ns,一级数据和一级指令缓存分别为10MB,总共为20MB延迟为0.5ns。”
“如果大家不是很理解这些数据没关系,我接下来说一个数据大家肯定多少都知道。”
“频率,其他数据如果看不懂不重要,大家只要知道频率越高,性能越强,现在的主流cpu超频后最高可达到5.8GHZ。”
“但是达到这个频率后CPU温度会暴增,需要非常强的散热才能压住,如果散热不够保持不了多久,就会降频到3GHZ。”
“而3GHZ才是它最稳定频率,也就是所谓的默频。”
“如果你的散热比较强,比如用液氮散热能超到8GHZ,全球CPU超频排名最高的是8.8GHZ。”
“想超到8.8GHZ需要的运气成分很高,因为每颗CPU的体质都不一样,就算同型号的也有好一点和差一点的。”
“这颗超到8.8GHZ的CPU也是实验了无数颗才能达到这么高的唯一一颗,可以说是万里挑一。”
“能得到这个数据非常不容易,百分之88的人类都得感谢他。”
懂这个梗的人已经露出了猥琐的笑容,不懂的人还在一脸懵逼的发弹幕求问。
李亮:“那么大家好不好奇我们这颗CPU的频率是多少呢?”
现场的观众非常的配合说想,弹幕的观众则觉得这些捧场的演员请的不错。
随着李亮按动手里的遥控器,duang!的一声大屏幕上出现几个大字。
现场一片惊叹声。
弹幕满屏飘着“全人类感谢你”的弹幕。
其他的直播间,不管是游戏直播间,还是跳舞,唱歌,尬聊直播间,都有人刷着“全人类感谢随便科技”的弹幕。
这些直播间里的人都一脸懵逼,以为是刷屏打广告的,直接给禁言了。
一些人突然想到今天是随便科技的发布会,难道随便科技又发布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都纷纷跑到了随便科技官方直播间。
随便科技的直播间突然涌入了大量的用户,因为菊花和大米直播间直播的也是同样的内容,涌入两家直播间的人也非常多。
李亮稍微等现场观众情绪平静下来后继续说道。
“首先我们的CPU每一颗都能达到10GHZ,不挑体质,出厂前都测试过,其次为了保证稳定性我们不能超频,10GHZ是最高频率也是默认频率。”
“然后就是散热问题,因为碳纳米管几乎没有电阻的特性,所以也是几乎不发热的,但是要注意是几乎而不是完全不发热,因为不是超导体,还是有一点点电阻的,只是小到单个计算单元的碳纳米管热量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一颗cpu集成了上万亿个碳纳米管计算单元,只要不是超导体那种完全0电阻,哪怕再小的电阻在那么多数量的前提下整体还是会产生一定热量的。”
“我们的CPU在全算力满状态的情况下,室温如果在26度,无主动风扇散热,只有被动散热片的情况下,CPU表面温度会上升到35摄氏度。”
网友:“35度也叫热?还没人的体温高呢。”
“真的假的?这不就意味着,如果裸奔10GHZ也不会超过50度?”
“楼上的自信点,不会超过40度。”
“那如果我在零下的环境下CPU不得冻感冒啊?”
“不知道温度太低会不会影响CPU性能,到时候还得给CPU上个加热器。”
“10GHZ才35度,这明显还能超啊,随便科技也想学牙膏厂挤牙膏是吧。”
“我就是传说中的超频爱好者,到时候拿到成品后想办法解除限制,超20GHZ。”
“不是楼上的,你想让三体人也一起感谢你是吧?”
有好的评论当然也有坏的评论。
“他说10GHZ就真的10GHZ啊,又没有证据,他们的测试图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
“才35摄氏度,吹牛呢,这符合物理规律吗?符合能量守恒吗?”
“楼上的看来是学霸,还知道能量守恒。(狗头)”
网上的争论李亮当然是没有看到的,继续介绍道。
“除了计算单元外这颗芯片还集成显示单元,也就是所谓的集成显卡,性能参数我就不过多介绍了,我直接拿一款显卡来给大家做比较。”
“性能相当于4090显卡,显存方面我卖个关子,后面会说。”
“电脑的运行方式大家都知道,数据要通过硬盘存到内存,然后CPU在从内存中访问数据,计算后将结果在返回给内存,这种来回访问的频率其实是很高的。”
“在计算机里有一个常识,距离越近延迟越低,这里不得不夸一下水果的芯片,为了让这种访问时的延迟更低,水果将内存直接集成在了芯片里了。”
“而我们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将ssd也集成在芯片里,也就是将硬盘也集成在CPU里。”
“为此我们又基于碳纳米管研发出了新型的ssd颗粒。”
“测试出来的数据让我们出乎预料,顺序读写速度和复制速度都在200G/s左右,4K随机读写速度居然也是200G/s,而且延迟只有20ns。”
“不是很懂硬盘数据的人可能不知道这速度是什么概念,就拿之前最快的硬盘的参数对比,顺序读写速度只有8G/s,要命的是4K随机读写最高只有1G/s。”
“稍微懂一点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这速度甚至比现在最好的内存还快啊。”
“没错,就拿DDR5 6400的内存参数对比,读写和复制速度大概在100G/s,延迟50以上,而我们的硬盘无论是速度还是延迟都比内存快一倍。”
现场发出惊叹声。
李亮:“在最早期的电脑是没有内存,只有硬盘的,cpu直接从硬盘访问数据,后来由于处理器速度越来越快,而硬盘速度太慢,导致了效率的降低,所以内存的概念被提出。”
“内存的速度比硬盘快10倍以上,我们只需要将运行的软件复制一份到内存里,然后cpu直接读取内存的数据,那样效率就可以比原来提升10倍以上。”
“有人要问了,内存虽然读写速度快,但是硬盘的速度还是那么慢,那不还是一样要等?”
“解决的方法就是将软件的启动程序先写入内存,启动程序一般都很小,载入速度都很快,在你点击软件图标的时候,实际上只是打开了一个很小的启动程序页面,在你思考下一步要点什么功能的时候,内存正在写入一级菜单的功能数据和可能会用到的数据。”
“以前性能很低的电脑,如果你的动作很快,点开启动程序然后马上点了某个功能页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小卡顿,这就是功能数据还没有完全写入内存,需要等待一下。”
“如果软件太大,比如运行游戏怎么办?有的游戏动不动就是几十个G,而内存只有十几个G?”
“解决办法还是跟上面一样,先将启动程序导入内存,在玩家登录的期间载入一些最可能用到的数据,但是因为内存有限,无法将整个游戏数据完全写入内存里,当玩家进入某个地图的时候,才会将相应的地图数据写入内存,这就是所谓的加载地图。”
“往往硬盘速度越快,加载地图的速度也就越快,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进入地图很快,有的人进入地图很慢的原因。”
“这就像木桶效应,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头,这种有内存的方案实际上就是利用人类反应速度没那么快而打一个时间差。”
“只是针对一些小软件提升明显,如果那种大型游戏,一个地图就有30个g的,就算你硬盘速度有8G/s,那也要等4秒左右的加载时间。”
“速度能达到8G/s的硬盘都属于高端硬盘,价格也是相当高的,一般人还真用不起,实际上大部分人用的硬盘读写速度能上2G/s都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也间接限制了游戏创作,要考虑到大部分人的配置,地图不能做太大,画质细节不能加太多,否则地图太大加载时间就太长了,影响体验感。”
“虽然现在有了预加载地图的算法,但是在加载的过程中玩家有时候会感到明显的卡顿掉帧,而且刚加载出来的画面也会没那么清晰,等后面加载完全后才会显示正常,还有各种问题,这都是硬盘不够快的锅,如果能一下子加载完,为什么要分几次加载。”
“实际上不管你CPU和内存速度多块,都要等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硬件里速度最慢的硬件。”
“有人又问了,那为什么不将内存做大一点,直接替代硬盘。”
“因为内存有2个缺点,想要达到这么快的速度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无法长期保存数据,只能临时存储,断电后数据就会丢失,最重要的是第二个缺点,那就是成本太高了,太贵了。”
“而这两个缺点貌似被我们给解决了,速度上我们已经做到比内存还要快,并且还能长期保存数据,成本方面我们也控制的非常低。”
“那么既然有了那么快,价格又那么低的硬盘,那我们还要内存干什么?”
“所以我们的L1芯片大胆的去掉内存,将硬盘集成进了芯片里,硬盘的容量最少都是1TB起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