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孝、爱情与君子
解读:林黛玉刚进贾府时,王夫人就提醒林黛玉:“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到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惹他的。”王夫人一开始就不支持宝黛二人的爱情,也许她在心里早就选定了自己姊妹的女儿——薛宝钗。金钏儿死的那一回,王夫人就直说:“我想你林妹妹那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可以看出宝玉的母亲很不喜欢黛玉,是宝黛爱情最大的阻碍。都说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而七十四回,王夫人又说:“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后来,就把病怏怏的晴雯赶回家去了。可想而知,后面王夫人为了自己的宝贝儿子,又会怎样对待林黛玉。因为爱情,黛玉不喜宝钗,她最大的愿望便是希望贾宝玉不用那么的听他妈妈的话,不用那么的孝顺。不过可惜的是,自始自终,黛玉也没有看到她所希望的。面对自己欣赏的丫鬟晴雯,无辜的金钏儿,还是司棋的哀求,宝玉都是唯唯诺诺,听之任之,完全听从他母亲的安排。没有一点男子汉的样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妈宝男”。不过最后的最后,当他的林妹妹也走了,他应该醒悟了,会去实现自己之前的承诺,去当和尚了。
关于“孝”,鲁迅先生曾就《二十四孝图》批判过封旧建社会的孝道。对待“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也许可以有一点点勉励效仿;而对待“哭竹生笋”,“卧冰求鲤”,鲁迅有言:“‘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能有性命之虞了。”这些就像封建迷信一般;对待“老莱娱亲”,鲁迅先生认为这会教坏孩子去诈骗;对待‘郭巨埋儿’,会怕自己的父亲去做孝子。对待愚孝,鲁迅先生发出了自己的号召,摈弃愚孝,发扬真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是真的处处孝顺,对父母处处言听计从,又怎么会有爱情,一直像个小孩子一样在父母周围,永远学不会独立,不会去爱人。从古至今,婆媳关系就不是很好相处,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就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爱情注定是对愚孝的冲击,刘兰芝如此,林黛玉更是如此。总而言之,我们既不能做啃老族,不去独立生活,追求真爱,也不能不去养育年老的父母。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平衡,做婆媳关系的润滑油。而对于贫穷人家出生的朱元璋,以及后来的明朝皇帝来说,非常容易愚孝,这好似是穷困的副产品,怎样也难以割舍的根本。像明孝陵,还有明孝宗等等,明朝深深沉浸在“孝”之中。唯有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努力调整自己的想法与认识,才能不被“孝”所牵绊。我想,这也是明朝大臣最想向皇帝进谏的,也是希望其能够自立。
林黛玉的仙子般的形象,更是古人常说的君子的形象,而外号叫“蘅芜君”的薛宝钗,却有一些“伪君子”的味道。那什么是君子?在当今社会,西方文化严重入侵,很多人都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想要做绅士。对什么是君子,恐怕已经鲜有人知。君子的特点,即群而不党,遗世独立,清高自赏,空谷幽兰。兰花,君子的象征,寓意着君子要像兰花一样独立于幽谷中。用复旦陈果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要“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但如果现实环境很嘈杂,也可以大隐隐于市,即“心远地自偏”。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君子如水,随圆即方。知我所能,尽善尽美;知我不能,虚怀若谷。随波不逐流,争强不好胜。这些都应该是君子所有的。历史上著名的君子形象,比如诸葛亮,比如项羽,都是很好的例子。在文中,薛宝钗朋友很多,泛泛之交,而林黛玉朋友很少,可以看出薛宝钗只想维持自己在那些不重要的人心中的形象,却不在乎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形象,没有爱情,没有真性情,而林黛玉刚好相反。薛宝钗在滴翠亭偷听,又嫁祸黛玉;金钏儿跳井,宝钗为王夫人遮丑;薛宝钗提醒黛玉用了《西厢记》中的话,可以看出她自己肯定也看过……从这些情节都能嗅到薛宝钗“伪君子”的味道,而在潇湘馆中隐居的黛玉就很真性情,像极了幽谷中的一朵兰花。林黛玉的谦卑也将谦谦君子的形象演绎的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