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说今日开始,浅谈《系辞》,我准备做一系列的浅谈,至于为何从《系辞》开始,自是因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为何万物始于乾坤,为何天尊地卑?此一句被曲解,整个世界观就被扭曲了。
欲知此句何意,当知何为道?
跟我来,我带你们见道。
这句话有没有很熟?
当年耶稣说:
跟我走,我就是路。
在下岂敢自比耶稣,我只是在追随诸圣的脚步前行。
自己找支笔,在纸上画一条线,此线首尾不相接,此线不相交,随意画,或直线、或曲线、或螺旋,都可以。
为什么首尾不相接?道无所起,亦无所终;无上限,亦无下限;
为什么不相交?道之用,万物之运行,不可逆;
时间上,我们无法回到昨天,无法回到过去;空间上,我们无法回到昨天的那个位置;
当我们随意拿起一件物品,哪怕是随身所带的钥匙扣,要知道看上去它还是昨天的那个钥匙扣,但实际上,你不是昨天的你,钥匙扣也不是昨天的钥匙扣,你们所接触的地点,也不是昨天的地点;
为什么?
宏观上讲:人随地球自转,地球随太阳公转,太阳随银河系公转,银河系随更大的天文系统公转;我们看似静止,看似回到了之前的位置,可我们不是在做平面运动,我们早就随着地球、太阳、银河系跑出了很远很远。
所有的静止都是相对静止,事实上,动才是本质;
微观上讲:人被称为碳基生命,所有的生物,均是碳基生命,包括植物,都是碳水化合物;与碳基生命相对的,还有硅基生命,石头有生命么,钢铁有生命么?见仁见智,这个问题先不讨论;
在我们这个生命体内除了碳水,还有其他诸多化学元素;化学元素由原子与中子组成,原子又分诸多质子,再往下还有夸克;夸克当然不是最小了,再往下还有更小,更小的还有更小,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观测手段越来越先进,微观世界也能观测到更小的更小,无止境;
这里说的是什么?是运动,哪怕是千年不动的石头,其内部组成石头元素,都无时无刻不在运动。
是以应该知道,哪怕是此刻你放下手中的笔,再立刻拿起来;彼时你手中的笔,也不是上一刻你所放下的那支笔。
别看我上面说了这一堆,其实我们的祖先,仅用八个字就解释清楚了:
为大无外,为小无内;
所以这条显道之线:首尾不相接,亦不可相交。
画好这条线之后,在此线上随意取两个点。
为什么取两个点,一个不行么?
这条线,便是由无数的点组成,每个点都是道的一部分,但你无法透过一点,窥视道之为物;
于速度来说,你只能知道这一点的速度是百米十三秒,你无法知道它是快,还是慢;
于温度来说,你只能知道这一点的温度是零上五度,你无法知道它是冷还是热;
于生命来说,你只知道这一点的年龄是三十五岁,你无法之知道它是年轻还是老壮;
庄子取一点释道,于是有了“克核太至”,有了“无何有之乡”,有了“何所需之意”;
佛陀取一点释道,于是有了“梦幻泡影”,有了“苦海无边”,有了“阿赖耶识之涅”;
孔子取一点释道,于是有了“仁者仁心”,有了“仁义礼仪”,有了“至诚而不息”;
耶稣取一点释道,于是有了“圣父慈悲”,有了“逐光而行”,有了“我与你同在”;
所以《系辞》言:《易》道之蕴也;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取两点,即乾坤也,二元也;有两点及两点之间,三位共为一体,即《易》;《易》为显道之门户;乾坤毁,单取一点,则无以见《易》;虽不见《易》,但点在线上,不可息灭为无,是以乾、坤或几乎息矣;
道可,道非,恒,道;
道可,乾;道非,坤;抛开道可,道非,那个永久恒定存在的,便是道;
在两点之间,随意点六十二个点,即其余六十二卦;
这里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点在两点之间?点到两点之外不可以么?
当然可以,点到两点之外,它也是道,但不是你所能见之道;
乾坤既立,万物生乎其间;这便是显道之《易》。
文王拘而演《周易》,演的便是乾坤立道之后,万物生发之序;演六十四卦是用的是大序,大数,大理,大象;演单独某一卦用的是其阴阳刚柔变化之小数,小理,小象,其序何在?时也,位也;
自古及今,见道者多,成圣作祖者少。
时也,命也。
此处可以漫谈,畅想一下:
《周易》乾坤立道,次之屯、蒙、需。。。既济、未济;(具体卦序以后《序卦》时详说)
此乃周文王,为六十四卦所命之名,《周易》显现的是周之礼治之《易》;
《归藏》以坤乾立道,此《易》卦序不可见,卦名亦或与周有别?
《连山》以艮立道,单独的艮卦不可显道,是以《连山》应以艮兑立道,此卦序不可见,卦名或与周有别?
最初道治之时,或有《易》?若有,当以水火立道,天一生水也,生命之源也,合乎道哉;
迭于德治之时,或有《易》?若有,当以火水立道,离者,丽也;明明德也;
未知法治之时,或有《易》?若有,当以震巽立道,一阳动而天下惊,二阳入而宵小伏;
礼治之《周易》:独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法治之《新易》:不摄君子心,规制小人身。
(关于道、德、仁、义、礼、法,可详看我前说《更迭所说》、《礼法所说》)
好了,回归正文。
我们所画这条线,就是道;两点及两点之间,便是《易》;两点加之六十二点,便是六十四卦;
明白这些,再看《系辞》:
天尊地卑:
天何以尊?以其高也,远也,健也,以其为大无外也;
地何以卑?以其下也,近也,顺也,以其为小无内也。
天之为高还有更高者,地之为下亦有更下者;
我们怎么知道高在哪里,下在哪里?此时的天之高,与地之下我们不可得见,无从得知;
是以乾坤定矣:
当我们定下两点之后,天地可见,万物生发于内也;
尊卑是孔子定的人伦之礼?是,也不是。
以哪个为尊,以哪个为卑?
天以天德为尊,地以地德为卑;尊天之尊,卑地之卑;天以乾健为德,地以坤顺为德;
天有天之德,非乾健不为天;地有地之德,非坤顺不为地;
君有君之礼,有礼则君,非礼则臣退也远,小人其近也速;
臣有臣之礼,有礼则臣,无礼则君斥也远,小人其近也速;
修、齐、治、平,君之道;
用、舍、行、藏,臣之道;
君为臣纲,其君也以礼,其臣也以礼;
上无礼,治天下无道,君子以有位为耻,无用则藏;
上有礼,治天下有道,君子以无位为耻,有用当行。
父父、子子,则不然;
父之道,修齐而已;
子之道,孝悌而已;
为父不以礼,子不可则父,孝也,礼也;
为子不以礼,父不可则子,父之过也;
父为子纲,其父也以礼,其子也以礼;
礼崩乐坏,说的是便是纲常失序;
臣弑君,子弑父,以下犯上,失礼也。
此之尊卑,岂可独独以“君尊臣卑”弊之?
说天尊地卑,则健顺、动静、高下、远近、大小、内外、贵贱。。。皆在其内也;
向上看,目及之处是天,目光之外还是天;
向下看,脚踏之处是地,脚踏之下皆是地;
天地也,高下、远近,乾坤定也。
为什么解释这两句用这么多字?我们的祖先八个字就定下了。
这就得“谢谢”诸位“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之先祖了。
见众盲执象:
执象鼻者象为管;执象尾者象为绳;执象耳者象为扇;执象腿者象为柱;
圣人以象传道,后人执非象为道,后世之人以道为非象;
迭代演化,后世之道为管、绳、扇、柱;
凡见道为象者,非道也;
卑高以陈,贵贱位也:
这两句便解释了天何以尊,地何以卑;
以温度来说,零上五度是冷是热?
单单一个零上五度,我们无法判断它到底是冷还是热,只能知道它是形容温度的;
所以我们要再取一个温度,与它进行对比;
于零上二十五度来说,零上五度是冷;
于零下二十五度来说,零上五度是热;
是以,于更尊者来说,尊即是卑;于更卑者来说,卑即是尊;
是以,乾坤定,卑高便陈列在眼前;
说卑者,尊在其内;说高者,下在其内;
而尊卑,本身就含有健顺、动静、高下、远近、大小、内外、贵贱。。。皆在其内;
贵贱位矣,是乾坤定位,贵贱乃分。
此贵贱不是贵人、贱人;是贵贵、贱贱之意。
什么是贵?死而不有,望而不得,则贵;
什么是贱?生而有之,招之即来,则贱;
越是得不到的,死也无法拥有的,越贵;
越是与生俱来,伸手就能得到的,越贱;
就比如我们的身体,是贵还是贱?
见仁见智,说身体贵吧,无事时可劲的霍霍;说身体贱吧,生病时拼命的营救;
所以贵贱,位矣。
说到这里就想起一句话来,给大家分享下:
年轻时,拿命挣钱;生病时,拿钱挣命;
试问,钱为何物?
吃龙虾是好,米饭鸡腿是不好?且看那些吃救济粮的,又有诸多吃不到的,更有无数人再也无法吃到的。。。
更好,是多好呢?
今天先到这里,情绪有点控制不住了,对不起大家!
文柒告罪,咱们明天继续。
以上皆我之见,亦非我之见;
——末法时代后生文柒参上
——时甲辰年戊辰月己亥日
20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