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418章 锺会有来无回

作者:叶还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12 11:27:34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话说那秋高气爽,八月甲寅这天,朝廷里的大佬们,又想给司马昭升官,就像给猫儿换个新窝一样,可咱们的司马昭,那可是个硬骨头,摆摆手,跟说“不”似的,硬是没接受。

转眼间,冬风凛冽,十月里,汉后主开始玩起了人事大挪移,董厥成了辅国大将军,诸葛瞻呢,戴上了都护、卫将军的高帽,还兼任尚书事务,樊建这哥们儿也不赖,一跃成了尚书令。

这官场啊,就跟打麻将似的,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可咱们的黄皓大人,那可是个权倾朝野的狠角色,董厥、诸葛瞻这些大佬,在他面前,也只能摇头叹气,拿他没辙。

士大夫们一个个巴结得跟什么似的,唯独樊建,那叫一个清高,跟黄皓大人不搭界。

再说说郤正,这位秘书令,宫里混了三十多年,跟黄皓是邻居,可人家心态好,每天就读书自娱自乐,不招黄皓喜欢也不惹他烦,官职虽不高,但乐得清闲,没遇上啥大祸。

汉后主的弟弟刘永,那是个直肠子,看不惯黄皓那套,结果呢,黄皓就在皇帝哥哥面前,给他穿小鞋,害得刘永十年都没法上朝见皇帝。

吴国的皇帝也挺逗,派了个五官中郎将薛珝,去蜀汉摸摸底。

薛珝回来后,吴主就问他,蜀汉那边儿怎么样?

薛珝那小子,一开口就是段子手的料:

“哎呀,蜀汉那皇帝啊,昏头昏脑的,自己错了都不知道。

大臣们也都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朝廷里啊,你听不到一句真心话,走到田间地头,老百姓都饿得面黄肌瘦的。

就像燕雀在屋檐下做窝,母子俩还挺高兴,觉得挺安稳。

可哪知道啊,说不定哪天烟囱一倒,房梁一烧,它们还乐呵呵地,不知道大祸临头了呢!

蜀汉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

嘿,这薛珝,真是薛综的好儿子,看问题就是透彻!

再说鲜卑族的拓跋力微,这哥们儿也开始搞外交了,派他儿子沙漠汗去朝贡。

结果呢,就被扣下当了人质。

说起这拓跋家族,那可真是历史悠久,一直住在北方荒凉的地方,跟南方的华夏族都没啥往来。

到了可汗拓跋毛的时候,家族开始兴旺了,统领了三十六个小国,大家族就有九十九个!

传了五代到了拓跋推寅,他们家族就往南迁,找了个大湖住下。

又过了七代,到了拓跋邻,他把兄弟、亲戚们都分封出去,各自管理一部分百姓,一共分了十个部族。

拓跋邻老了以后,就把可汗的位子,传给了儿子拓跋诘汾,继续往南迁,最后定居在了匈奴人的老地盘上。

拓跋诘汾一死,拓跋力微就接了他的班儿,又带着族人迁到了定襄郡的盛乐县。

这拓跋家族啊,越来越强盛,周围的部族都怕他们,服他们。

元皇帝景元三年,壬午年,也就是公元262年。

秋天八月乙酉这天,吴主立了皇后朱氏,这朱氏啊,是朱公主的女儿,家世显赫啊。

没过几天,到了戊子日,又立了孙綝为太子,吴国朝廷可是喜气洋洋。

蜀汉那边儿呢,大将军姜维又要出兵打仗了。

右车骑将军廖化就劝他:

“老姜啊,你这么不停地打仗,小心玩火自焚啊。

你智谋、实力都不如敌人,还老想着打仗,你怎么自保啊?”

可姜维呢,听不进去。

到了冬天十月,他还是带兵去攻打洮阳,结果跟邓艾在侯和打了一仗,输了,只好退到沓中驻扎。

这姜维,真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主儿!

想当初,咱们的主人公姜维,那时候就像个懵懂的北漂青年,一脚踏进了蜀汉这个大企业。

老板刘备,那可是慧眼识珠,一眼就相中了他,把一堆重任往他肩上一搁。

可你说这姜维啊,也是挺拼的,年年征战沙场,但成绩就是不上不下,哎,这运气咋就这么不给力呢?

那时候,朝廷里有个小人黄皓,得了势就嚣张得不行,跟右大将军阎宇那可是称兄道弟的。

两人一合计,就想把姜维给整倒了,好让阎宇上位。

姜维耳朵一动,听到点风声,立马跑去找刘禅老板,一脸焦急地说:

“老板啊,那黄皓不是个善茬儿,他这是要搞事情啊,咱们公司得被他给玩坏了!赶紧把他给炒了吧!”

刘禅一听,摸了摸下巴,说:“姜维啊,黄皓不就一小跟班嘛,以前董允也老骂他,我都没放心上,你咋就这么大火气呢?”

姜维一看,哎呦喂,黄皓那帮小弟们,团结得跟一个人似的,就像那树枝树叶一样,挨挨挤挤的。

他怕自己说错话,就打了个哈哈,说了几句场面话,溜了。

刘禅还特意让黄皓,去给姜维道个歉,这事儿也就这么翻篇了。

但姜维心里那个慌啊,从洮阳回来后,就找了个由头,说要去沓中种麦子,打死也不肯回成都了。

咱们再聊聊吴国那边的事儿。

濮阳兴这哥们儿,一下子就被提拔成了丞相,丁密和孟宗也跟着沾光,分别当上了左右御史大夫。

想当年啊,濮阳兴在会稽当太守的时候,对吴主那可是伺候得周周到到的;那张布呢,作为会稽王的保镖头子,也是备受吴主信赖。

所以这两个人啊,在吴主即位之后,简直就是一路飙升,权势滔天。

可他俩的执政风格啊,就是内外勾结,奸巧阿谀那一套。

吴国的老百姓们看了啊,都是摇头叹气、失望透顶!

吴主呢,这位大佬是个书虫,天天抱着书本啃,想跟韦昭和盛冲这两位博士大佬,一起搞学术沙龙。

可咱们的张布,这位仁兄心里有鬼,怕这两位耿直的大佬一进宫,就把他那些小秘密给爆出来,所以是拼了命地,不让他们进宫。

吴主就跟他说了:

“我读书读得差不多了,就想跟韦昭他们聊聊,这有啥大不了的!

你担心他们揭你的短,可我早有准备,不用他们提醒。”

张布一听,吓得腿都软了,赶紧跪地谢罪,还说是怕影响政事。

吴主就告诉他:“政事和学术,那是两码事,不会互相影响。

让他们进宫,没毛病,你这么想,我可不满意!”

张布吓得跪地叩头,吴主又说:

“我就是想开导开导你,不至于这么严重。你的忠心,大家都知道,我能有今天,多亏了你。

《诗经》里说得好:‘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坚持到最后不容易,希望你能坚持到最后。”

但吴主怕张布心里有疙瘩,最后还是顺着他,不召韦昭他们进宫了。

咱们再来说说谯郡的嵇康,这位文笔了得,喜欢聊《老子》《庄子》,追求高洁,行侠仗义。他跟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这帮人混得很熟,号称“竹林七贤”。

他们这帮人啊,都挺虚无的,对那些礼法啥的不感冒,整天就是喝酒,啥事也不问。

阮籍这哥们儿,当了个步兵校尉,他老娘去世那会儿,他正跟人下棋呢,人家让他别下了,他偏要决个胜负。

下完棋,喝了两斗酒,大喊一声,吐血好几升,那叫一个悲痛欲绝。

守孝期间,他喝酒跟平时一样,没个节制。

司隶校尉何曾看他不顺眼,就在司马昭面前告他一状,说他败坏风俗,应该流放。

司马昭看中阮籍的才华,一直护着他。

何曾是何夔的儿子。

阮咸这小子,喜欢姑姑家的婢女,姑姑要把婢女赶走,阮咸正招待客人呢,听说了,赶紧借了客人的马去追,然后俩人一匹马又回来了。

刘伶这哥们儿,爱喝酒,有回他坐个小车,带壶酒出去溜达,还让人扛着锹跟着,说:

“我要是死了,就地埋了。”

当时的士大夫都觉得他挺贤明的,都跟着学,管这叫放达。

那时候啊,锺会可是司马昭的大红人儿。

有一天,他听说了嵇康这号大神,就屁颠屁颠地跑去拜访。

你猜怎么着?

嵇康那哥们儿居然两腿一摊,坐在那儿叮叮当当打铁,压根儿没把锺会当回事儿。

锺会当时心里那个憋屈啊,别提了!

走的时候,嵇康还调侃他:

“哎,你听到啥风言风语来的,又看到啥稀奇古怪的事儿离开的?”

锺会气哼哼地回怼:“我就是听到我想听的,看到我想看的!”

从那以后啊,锺会就跟嵇康结下梁子了。

再说说那位山涛老兄,他当时可是个大官儿——吏部郎。

他特别看好嵇康,想拉他一把,让他接替自己的位置。

可嵇康这哥们儿呢,写信给山涛说:

“我受不了那些俗不可耐的事儿,我还看不起商汤、周武呢!”

这话传到司马昭耳朵里,可把他惹毛了。

嵇康跟东平的吕安关系铁得要命,但吕安的哥哥吕巽,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居然诬陷吕安不孝。

嵇康这暴脾气能忍?

立马站出来给吕安撑腰。

这时候,锺会就跳出来搞事情了,他说:

“嵇康这家伙,以前还想帮毌丘俭造反呢!

他跟吕安在道上名气大得很,但他们的言论太放荡了,败坏社会风气,咱们得趁机办他们!”

于是啊,司马昭大手一挥,吕安和嵇康就这么领了盒饭。

以前啊,嵇康还去拜访过一个叫孙登的隐士。

孙登瞥了他一眼,就说:

“你小子才华横溢,但见识太短浅了。想在这个江湖上混下去,难啊!”

那时候司马昭挺郁闷的,因为姜维老是来捣乱。

有个叫官骑路遗的小子,自告奋勇,要去暗杀姜维。

但荀勖这哥们儿,挺讲原则的,他跟司马昭说:

“老大啊,你是天下的领头羊,咱们得以正义之名去干架。派刺客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咱们可不能干啊!”

司马昭听了,觉得有道理,就点头答应了。

后来呢,司马昭想大举进攻蜀汉,但朝里的大臣们都觉得不妥当。

只有锺会一个人支持他。

司马昭就跟大家讲道理:

“咱们搞定寿春都六年了,兵强马壮的,该去收拾收拾那两个小国家了。

吴国地盘儿大,但他们那儿地势不好攻,打起来费劲儿。

咱们不如,先去把巴蜀给平了,然后再顺流而下,一下子就把吴国给灭了!”

他这么一分析,大家都觉得挺有道理的。

姜维那边也不是省油的灯啊!

他听到风声后,赶紧给汉后主上表:

“老大啊,听说锺会在关中整顿军队,准备开战呢,咱们得小心点儿啊!”

可惜啊,那时候黄皓这小人得志,他信那些鬼神之说,觉得敌人不会真的打来,就没把这事儿告诉其他人。

结果呢?大家都还傻乎乎地蒙在鼓里呢!

春天二月,朝廷又想给司马昭升官,可咱们的司马昭啊,他是个有原则的人,又辞让了。

吴国那边,交趾太守孙谞,这哥们儿贪得无厌,老百姓恨他恨得牙根痒痒。

正好这时候,吴主派了个叫邓荀的去交趾,这哥们儿也不省心,自作主张弄了三十头孔雀,要送回建业。

老百姓一听,这不是要咱们的命吗?

于是,夏季五月,吕兴他们几个一合计,把孙谞和邓荀给宰了,还派人去求援,九真、日南两郡,都跟着他们一起起义了。

朝廷一看,这还得了,下令大举讨伐蜀汉。

邓艾带了三万多人,从狄道进发,诸葛绪也带了三万多人,从祁山出发,锺会更是领了十万大,军分三路,直奔汉中。

朝廷还派了卫瓘去监督他们,这卫瓘,就是卫顗的儿子。

锺会这小子,去拜访了王戎,问他有啥好主意。

王戎告诉他:

“道家有句话,‘为而不恃’,意思就是说,成功不难,保持成功才难。”

有人问刘寔,锺会和邓艾能不能平定蜀国,刘寔说:

“平定蜀国是肯定的,但他们能不能回来就难说了。”

问为啥,刘寔只是笑笑,没说话。

到了秋天八月,大军从洛阳出发,司马昭还特意奖赏了全军,誓师出征。

有个叫邓敦的将军说,讨伐蜀国不行,结果司马昭一怒之下,把他给斩了。

蜀汉那边听说魏兵要来,赶紧派廖化去支援姜维,张翼、董厥他们去阳安关口。

还搞了个大赦,改年号为炎兴,下令外围的将士,都别跟敌人交战,退守汉、乐两城,每城五千兵。

张翼、董厥他们到了阴平,听说诸葛绪要进攻建威,就等了一个多月。

锺会带着大军到了汉中,九月,派李辅围了乐城的王含,荀恺围了汉城的蒋斌。

锺会自己直奔阳安口,还去祭奠了诸葛亮的陵墓。

蜀汉的武兴督蒋舒,因为被朝廷撤职,心里那个恨啊。

锺会派胡烈打头阵,蒋舒就动了歪脑筋,跟傅佥说:

“敌兵来了,咱们不出城迎战,光守城不是办法。”

傅佥说:“我的任务就是守城,只要城在,我就有功。”

蒋舒说:“我觉得出城打才是立功。”

结果蒋舒带着人,出城投降了胡烈,胡烈趁机攻城,傅佥战死。

傅佥,就是傅肜的儿子。

锺会听说关口被攻下,就一路杀进去,收获了不少粮食。

这历史中的每个人物,不就像咱们生活中活生生的那些角色吗?

有的正直不阿,有的心机深沉,有的智计百出,有的狡猾如狐。

咱们读历史就当个旁观者,看看热闹,学学智慧,生活就是一场大戏,别当真?

每个人都是主角,也都是配角,就看你怎么演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