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590章 殷仲堪

作者:叶还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23 09:25:29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甲戌日一大早,慕容会这哥们儿,就搞得全军戒备,他亲自在前面开路,这范儿也是没谁了。

他原本想把慕容隆的灵柩扔路边儿,可将军馀崇那眼泪汪汪的,硬是请求带上,慕容会这心一软,也就答应了,顺便让大军当个搬运工。

慕容农这时候,也从深山里窜了出来,自个儿回到了大本营。

慕容宝一看他,气儿就不打一处来,责备他说:

“哥们儿,你咋说话跟放屁一样呀!”

然后直接让手下,把这货给抓了。

大家磨磨蹭蹭,走了十几里路,慕容宝突然停下来,说咱们吃个饭吧,顺便商量怎么给慕容农定罪。

慕容会也坐下来蹭饭,慕容宝就偷偷使了个眼色,给卫军将军慕舆腾,想让他给慕容会,来个突然袭击。

结果呢,慕舆腾这哥们,儿手艺不精,只刺伤了慕容会的头皮,没能要他的命。

慕容会捂着伤口跑回自己的军队,马上召集小弟们,向慕容宝发起了猛攻。

慕容宝一看情况不对,带着几百名骑兵,狂奔二百里路,一直跑到傍晚时分,终于抵达了龙城。

慕容会还派骑兵追到石城,可惜啊,腿短没追上。

到了乙亥日,慕容会这心里还是不甘心,又派仇尼归去攻打龙城。

慕容宝也不是吃素的,夜里就搞偷袭,把仇尼归给揍了一顿。

慕容会看情况不妙,赶紧派使者去见慕容宝,说:

“大哥,你身边有奸臣啊,你得把他们干掉!”

还要求册立自己为太子。

慕容宝一听这话,心里就乐了:“你丫想多了吧!”

慕容会一咬牙,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皇帝的车马、服装、小玩意儿全都抢了过来,还把后宫的美女,都赏给了手下的小弟们。

他自立为皇太子、录尚书事,嘴上说要讨伐慕舆腾,实际上却带着部队,向龙城进发,这野心也是没谁了。

丙子日,慕容会大摇大摆地,在龙城下安营扎寨。

慕容宝跑到西门,远远地和慕容会说话。

慕容宝想训他几句,可慕容会这小子,直接让士兵们大声嚷嚷、起哄,来炫耀自己的实力。

城里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幕,都气得跳脚。

到了傍晚时分,他们冲出城,与慕容会干了一架,结果把慕容会给揍了一顿。

慕容会的小弟们死伤过半,他自己也只好逃回大营。

侍御郎高云,趁夜率领一百多名敢死壮士,偷袭慕容会的营寨,慕容会的小弟们,一下子全都吓跑了。

慕容会无路可逃,只带着十几名骑兵,逃奔中山,最后还是被开封公慕容详给干掉了。

慕容宝呢,也没放过慕容会的家人,把他的母亲和三个儿子,都给干掉了,这事儿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哎,这慕容家的事儿啊,真是一言难尽啊!

丁丑日,慕容宝这哥们儿,突然搞了个大动作,直接给全天下的犯罪分子,来了个大赦天下。

那些跟着慕容会一起,瞎折腾的小伙伴们,这回可算是松了口气,一下子从罪犯变成了良民,官职也都恢复了。

慕容宝这回可算是大方了,一下子就给好几百人升了官,封了候。

看来,这回是犯罪分子的春天来了!

辽西王慕容农,这哥们儿这回可是倒霉他妈给倒霉开门——倒霉到家了!

头骨都被打碎了,脑髓都看得见,真是惨不忍睹!

好在慕容宝亲手给他贴创可贴,竟然把他从死神手里,给拽回来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慕容宝认为,这回可算是捡到宝了,直接把这哥们儿,提拔为左仆射,后来又升为司空、领尚书令。

慕容隆的小弟馀崇,也从外面溜达回来了,慕容宝夸他够意思,就提他做了中坚将军,让他带着宫廷侍卫。

虽然高阳王慕容隆,已经不在了,但慕容宝还是给他追赠了个司徒,谥号康王。

这也算是给慕容隆的在天之灵,送了个“暖宝宝”!

再说说慕容宝这老哥,他还任命了个叫高云的哥们儿,为建威将军,封为夕阳公,还收他做了干儿子。

这高云,原来是高句丽王室的后代,想当年前燕王慕容皝,把高句丽给揍了一顿,把他的祖辈赶到了青山,从那以后,他们就成了前燕国的打工人。

高云这人平时不怎么吆喝,挺低调的,当时的人都不太了解他。

但中卫将军长乐人冯跋觉得,这哥们儿挺有料的,就跟他拜了把子。

冯跋的老爹冯和,以前是给西燕主慕容永打工的,还做了个将军。可惜慕容永翻车后,他就被发配到了和龙。

说,东晋。

仆射王国宝、建威将军王绪这帮人,都抱上了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大腿。

这帮人啊,就是一群“贪吃蛇”,收钱收到手软,生活奢侈得不要不要的。

他们特别不待见王恭、殷仲堪这俩人,就撺掇司马道子削他们的权。

这事儿一闹,朝廷上下都人心惶惶的,跟蹦迪似的。

王恭他们也不是吃素的,立马就开始磨刀霍霍,训练部队,还写了个报告,请求北上干架。

司马道子一看这架势不对,赶紧下旨说:

“现在是夏天,各位老铁们别冲动!出兵会耽误种地的!”

这事儿,也就暂时被压下去了。

王恭这哥们儿,派了个跑腿小弟去见殷仲堪,想商量,咋收拾那烦人的王国宝和他的小伙伴们。

桓玄这小伙子呢,因为官职没升上去,心里别提多郁闷了,琢磨着趁火打劫,借着殷仲堪的兵马,搞点大动静。

他就忽悠殷仲堪说:

“王国宝那帮人,跟你们一直不对盘,他们现在可是摩拳擦掌,想把你们一锅端了。

这王国宝现在手握大权,跟王绪搭档,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王恭是皇亲国戚,他们可能不敢轻易动他,但你就不一样了,你是被先帝破格提拔的,占了块好地盘儿。

大家觉得你聪明是聪明,但就是不像个能守地盘的大佬。

要是他们想把你调回朝廷,当个中书令,再让殷觊去荆州刺史那儿耍耍,你咋办?”

殷仲堪一听,心里也慌得一批,说:

“这事儿我也愁了好久了,你给支个招儿?”

桓玄就笑嘻嘻地说:

“王恭那人是直肠子,最看不惯那些坏心眼儿。你们应该暗地里勾勾搭搭,约个时间,学战国时候的赵鞅,领兵清君侧,把皇帝身边的坏人一锅端了。

你们东西夹击,我虽然不咋地,但也愿意带着荆州、楚州的好汉们,扛着家伙事儿冲在最前头。

这可是齐桓公、晋文公干的大事儿!”

殷仲堪听了,觉得这主意简直六六六,就赶紧去联系外头的雍州刺史郗恢,还跟自家堂兄殷觊、南郡的大佬江绩等人,搓堆儿商量。

殷觊就说:“咱们当大臣的得守规矩,朝廷里那些破事儿,咱们地方官哪能插手?

你说的那晋阳出兵的大事儿,我可不敢瞎掺和。”

殷仲堪非得拽他一起,殷觊就毛了:

“我往前一步不敢迈,往后一步也不敢退!”

江绩也分析说,这事儿悬。

殷觊怕江绩说得太冲,把事儿搞砸了,就打了个马虎眼。

江绩说:“大丈夫怕啥死啊?

我江仲元活了六十岁,就是没找到个,值得我拼命的地儿!”

殷仲堪看江绩这么硬气,心里有点怂,就让杨佺期替了江绩的南郡相。

朝廷听说了这事儿,觉得江绩是个人才,就把他调回朝廷当御史中丞。

殷觊推辞说,自己吃药吃坏了身子,得撂挑子。

殷仲堪去看他,说:“堂兄啊,你这病得让人心慌。”

殷觊说:“我这病最多就是见阎王,你的病一犯,可是要全家灭门啊。你得小心点儿,别管我!”

雍州刺史郗恢也不甩他。

殷仲堪正纠结呢,王恭的信使到了,殷仲堪一咬牙,就答应了王恭的约定,王恭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到了甲戌日,王恭就上了个折子,把王国宝的罪状列了个遍,然后带着小弟们就去干架了。

这事儿啊,就这么闹大发了。

晋孝武帝那会儿,有个哥们儿叫王珣,他被皇帝看上了,直接坐上了左仆射的宝座。

可惜啊,孝武帝突然一脚蹬天,他这顾命大臣的位子,还没坐热乎,就瞬间凉了。

王珣心里苦啊,就像哑巴吃了黄连,有苦说不出。

丁丑日那天,王恭的奏章就像一颗炸弹,轰的一声就扔到朝廷,把朝廷内外,都搞得人心惶惶。

司马道子急忙问王珣:“王、殷那两股势力,开始搞事情了,你知道吗?”

王珣一脸懵:“朝廷里那些勾心斗角的事儿,我压根儿没参与。王、殷他们闹啥幺蛾子,我咋会知道呢?”

这王国宝啊,一听到这消息,吓得脸都绿了,手足无措的。

他赶紧派了几百人,去竹里守着,结果晚上风雨交加,这帮人都跑回家了。

王绪这哥们儿就给王国宝出主意:

“咱们假借司马道子的名义,把王珣、车胤叫来,然后‘咔嚓’一下,先除掉这两个有声望的。

之后再拿这事儿,去吓唬安帝和司马道子,让他们调兵去打那两个藩臣。”

王国宝一听,觉得这主意挺靠谱,就照做了。

可等王珣、车胤真的到了,他又怂了,没敢动手。

只好硬着头皮问王珣该怎么办。

王珣就说了:“王恭、殷仲堪跟你们也没啥大不了的仇恨,他们就是想捞点权势利益。”

王国宝急了:“难道我是曹爽吗?”

王珣就笑了:“你说啥呢?你哪儿有曹爽那么重的罪过,王恭又岂能是司马懿那样的人呢?”

王国宝又问车胤咋办,车胤就说了:

“想当年桓温围困寿阳,那叫一个久啊。

现在朝廷要是派兵去打,王恭肯定死守。

要是京口还没打下来,殷仲堪又带兵,从上游杀过来,你咋整?”

王国宝一听这话,吓得差点儿没住进医院。

于是呢,他就火速上了个奏章,说自己啥官儿都不要了,直接去宫门口等着定罪。

可奏章刚送上去,他就反悔了。

又撒谎说,安帝已经下诏恢复他的官职。

这司马道子,人比较怂,只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就把所有罪过,都推到王国宝身上,派了个叫司马尚之,的去抓王国宝,送到廷尉那里去审问。

甲申日那天,安帝下旨,让王国宝自我了断,把王绪拖到街市上,直接砍了。

又派使者去见王恭,说自己的不是,表示遗憾。

王恭这才心满意足地,带着部队,回到京口。

王国宝的哥哥王恺、王愉也赶紧辞职,怕被牵连。

但司马道子知道,他们跟王国宝不是同母所生,关系一直不好,也就没追究他们。

最后还搞了个大赦天下,这事儿就算翻篇了。

咱们得唠唠,那殷仲堪这货,虽然嘴上答应,和王恭联手,去干王国宝,可心里那叫一个忐忑,就像怀里揣了只兔子,迟迟没敢动弹。

等到风声传来,说王国宝等人,已经见了阎王,这才慌慌张张地上表朝廷,嚷嚷着要出兵,还特地指派了杨佺期去守住巴陵。

可这时候,司马道子一封书信飘来,好话连篇,殷仲堪琢磨琢磨,也就坡下驴,班师回朝了。

话说那会稽王的儿子司马元显,这小伙子才十六岁,可聪明得跟个猴儿似的,已经在朝廷里,混了个侍中当当。

他跟司马道子嘀咕,说王恭和殷仲堪这俩货,迟早得闹出点儿幺蛾子,咱们得留个心眼儿。

司马道子一听,觉得这娃儿说得在理儿,就一拍大腿,玩了一出小鬼当家,任命司马元显为征虏将军,还把自己的卫队,和徐州那一块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他!

说,魏王拓跋珪,这哥们儿因为军队里粮食紧缺,就命令东平公拓跋仪,把队伍从邺城,拉到钜鹿去驻扎,顺道儿在杨城囤积些粮草。

慕容详这小伙子不老实,想着偷鸡摸狗的事儿,派了六千步兵,想去偷袭骚扰拓跋珪的驻地。

结果呢,被拓跋珪一顿胖揍,五千人被砍了脑袋,还有七百人,被抓了俘虏。

可拓跋珪这人心眼儿大,一挥手,把这些俘虏全都放了回去,真是大度能容天下事啊!

故事还没完呢,咱们得说说那张掖的卢水匈奴首领沮渠罗仇。

这人是匈奴沮渠王的后代,祖祖辈辈都是部落的头儿,可谓“名门之后”。

后凉王吕光,看他挺顺眼,就提拔他当了个尚书,还带着他去打西秦。

可惜啊,吕光的儿子吕延战败身亡,沮渠罗仇的弟弟沮渠麹粥,就跟他嘀咕:

“老哥,你看那吕光老糊涂了,听风就是雨。

这次战败,他肯定会怀疑手下的文武百官。

咱们兄弟俩恐怕要遭殃,与其等死,不如咱们起兵攻打西平,咱们登高一呼,凉州那地儿还不是手到擒来。”

沮渠罗仇却摇头说:“弟弟啊,你说得在理儿,但咱们沮渠家向来以忠孝闻名,我宁可别人叛我,我也不叛别人。”

可惜啊,吕光真听了小人的谗言,把沮渠罗仇和沮渠麹粥都给“咔嚓”了。

沮渠罗仇有个侄子,叫沮渠蒙逊,这小伙子勇猛有谋略,读了不少经史典籍,可谓文武双全。

他把叔伯的灵柩,运回家乡安葬,周围的部落,都跟他们家有亲戚关系,一下子来了万把人参加葬礼,真是人山人海。

沮渠蒙逊就流着泪说:

“吕王那老头子昏庸无能,乱杀无辜。

咱们祖先,在河西可是赫赫有名,现在咱们得联手给叔伯报仇,重振祖业,大家觉得咋样?”

大家都高呼万岁,于是结盟起兵,众志成城,一举拿下了后凉的临松郡,占据了金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