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拉开的大清洗
一个人的自我涤清,尚且如此痛苦,耗时耗力。一个家,一个群体,一个国家呢?万事开头难,从零到一,是最艰难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是极为艰难的;从一到九十九,最为困苦,需要耗废大量时间、精力去积累、试错;从九十九到一百,是最危险的,直接决定了成败。
事件结束,所有人各有所得,各怀心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有些人,只得到了情绪,或是高兴,或是物伤其类,却没有从中反思,对待事物不同的态度、理解,造就了人的认知。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才能真正心有所悟。
崇祯将轩辕招入皇宫,他还有其它的意图,将九公主下嫁于轩辕。尽可能的将轩辕绑在一起,变成利益共同体。虎虽幼,已有食牛之气;蛇虽潜,已有化龙之势。崇祯帝为了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得出此下策。杞人忧天,人们常理解为,过度担忧,轩辕却理解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不同的认知,造就了各自的命运。不同认知高度格局,成就了各自的命运。凡事有度,俱个人资质而定,无有对错。有时候,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自信点,让时间证明。怕出错,怕丢脸,本身就是拒绝锻炼,自己的预判能力,拒绝强大自己。但要审时度势,才能用得对。审时度势,是每一个人,一生都要精修的,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亦是如此,我们称之为洞察力。
听完崇祯的诉求,轩辕本能的想拒绝,但却收住了話语。仔细想想,也许这是一种,更温和的解决方式,一方面,能使崇祯帝更加心安,相信自己;另一方面,一旦对方超过自己的底线,便于自己发难。历朝历代的权力更替,只有李世民做到了,将灾难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没有波及到百姓和其他人,在其他人还未反应之前,完成了政变。
当你目标明确,不在乎且善待其他时,你会发现,百分之九十九的困难烦恼,都离你而去,你只需对付剩下的百分之一。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善待其他,他们将成为你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轩辕深深望了崇祯一眼,点头答应下来。轩辕炎黄起身,躬身行礼,告辞而去。回去的路上,轩辕细细思量,该如何和几女沟通。心中不由得对这位皇帝,满满吐槽。
这也让轩辕越发坚定,心中的想法。希望崇祯帝,适可而止,否则的话……。
回到家中的轩辕,看着众女一派审讯犯人的架势,口苦不已,心中槽点满满。林依人林大女神,前世的警察真没白当,挺着肚子,坐在主位,其她三女分坐左右。
张平世见势不妙,向众女行礼之后,借口有事,直接开溜。只剩下轩辕和四女的局面达成了,让轩辕不由得发出“嘶嘶”声,心中不由得感慨,对张平世发出评价,真是个小机灵鬼。自己前世,在他这个岁数,有这审时度势的能力,也不至于苦楚近三十年。
轩辕低下头,展开了自我批评,先承认错误,然后才向众女説出自己的苦衷,以及自己这么做的原由。真诚才是必杀技,该真诚时,一定要真诚,千万别用错了。
知他的难处,众女心中虽情绪满满,但面对真诚的轩辕,众女感觉到了他的真心。唯有慕晴,小刀似的嘴巴,在轩辕面前,狠狠损了一通,轩辕开解自己,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自己是她心中,最特别的那一个。
搞定众女,轩辕亲自动手,做了几道家常菜,殷勤的献给众女。众女一副,你很会做夫的表情,让轩辕满满成就感。轩辕趁热打铁,将那位公主的事情,和众位夫人商量一番。
翌日清晨,轩辕独自一人醒来。按照越来越本能的习惯,修习一番,才坐下来认真思考,对官场的清洗和整顿,要开始了。现下只是掌控几州几地,有些规矩规则要提前立下,以便于为以后扫清阻碍。知道了敝,如果现在不去解决,将来动起来,必然是尸山血海。防微杜渐,天下大事必始于小,做于细。
自己可不希望像朱元璋一样,杀得尸山血海,染红六朝金粉殿。因果报应,有因必有果,取决于自己对因的态度,理解,和解决的方式方法。审时度势,现在不是没有时间,去自我涤清,重视因果,绝不能使之积累,随着时间流逝,各种因果积累之下,量劫必至!小而不治,随着时间流逝,成大必招祸。正如自己身上的缺点,不去改正,积累之下,必然劫难重重,乃至死于劫中。
轩辕喊来张平世,吩咐他备轿,准备入宫一趟,向那位准老丈人,崇祯,汇报一下思想工作,争取他的支持。有了他的支持发声,自己也好借势发力,名正言顺。
大半日过去了,轩辕揉着腮帮子和脑子,出现在张平世面前。太费劲了,语言文字要精确提炼,才能精准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思维逻辑要有条理,才能说服一个人。
轩辕真的彻底服气并感激,原世界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那些真的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剩下的教育,都是进一步加深。难怪网友们总结,能进入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知识,才是惠及所有人。全靠自己去悟,去总结归纳。就算一时,理解不了其真实用图,也存在心中,等着自己去经历,真正化为己用。
回到家中的轩辕,大口吃着饭莱,当你真正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一件事,其腹弱的状态就会出现,因为经常会忘记吃饭。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使民无知,知不知,上。知无,方为知。无欲,在轩辕这里的解释是,堪破欲望,充分透析事物利害面,洞察事物的本质,人之所以痛苦,迷于表相,求而不得,却又放不下。当你洞察了事物本质,就知道该如何处理它,剩下的就是能力的提升,术的学习,而不在迷于表相欲望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