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人记不住三岁以前的事,其实以我个人的经历却不见得,我觉得这跟印象深浅有关,与年龄相关,但不绝对,有的事深刻,随着时光不断润色,却不会忘,有些印象浅薄,像是读了很多遍的诗歌,仍记住内容。
厨房起火,大约发生在我两岁多点,大概是春天,不过天气尚寒。
上文说过,在我记忆的最初,我家除了三间堂屋,只有半间半砖半土劈的厨房,由于厨房不大,布局也很容易说的清楚。
最里面,东南角支持起的是农村普遍砌灶烧饭的大铁锅,灶门朝北,由于是那时候的农村都是烧柴的,灶门对着的是柴堆,我们这里是平原,柴源主要是小麦和玉米等秸秆,当然如果家里种有棉花、红薯什么的,可燃烧的秸秆也会更丰富更耐烧一些,个别的家庭也会收集树的叶子当作燃烧源。
那时,每家田间地头几乎都有一个麦秆堆成柴垛,这种柴垛,持续了好多年,直到大型综合收割机的出现,麦秸被直接打在了地里。
麦秆不值钱,没人收,用作引火烧锅是很易燃的材料,那时,家里的柴烧完了。或者引火的没有了,农村人,经常会拿个编制袋(就现在类似装面粉、肥料袋的那种),去麦秸垛上薅,薅出的麦秸秆又干又亮。
麦垛除了能当柴烧,还能躲雨、捉蜻蜓;那时的路面都没硬化,交通工具落后、也没有天气预报,有些人赶集走亲戚、难免被淋在路上,这时,如果能遇到麦垛;躲进被薅的缺口,那是既避雨,又暖和。
捉蜻蜓:那时农村还没有通电,乡下的蚊蝇也特别多,小孩子经常会做些蜻蜓,放进文章里吃蚊子,这个我现在也不知是否有限,反正,那些蜻蜓被捉后基本上活不了多久。
麦垛是蜻蜓最喜欢环绕的地方,那时,如果时光倒转,便会经常看到有孩童举着大扫把,围绕着麦垛撵蜻蜓。
这似乎说的有点远了,说这个原因,厨房起火,燃烧的便是麦秸。
我记得那时年幼,想着去帮忙烧火,我记得我往灶里填麦秸的情形,大致是因为,我的手太短,力量太小,麦秸填的不深,麦秸燃着燃着掉了出来。
火星子丢出时,我有点懵,当火星子变成小火苗时,我有点傻,当小火苗蹿起来的时候,我吓哭了,开始找妈妈。
家里简单,除了厨房便是堂屋,更何况,厨房里的灶火还没熄,妈妈肯定是在附近的,我记得妈妈是冲进来的,先把我拎在了一旁开始灭水。
那时的农村没有自来水,我也不记得我家是否是有一口打好的水井,只记得,母亲,提着水桶进进出出泼了好几次。
我记得母亲没有生气,厨房里到处都是水,收拾残局的时候,在未燃尽的柴火里找到一件我的小花袄,面料是红色,上面有黄色的斑点(不记得斑点的形状了)。
小花袄背上突然去了一大块,我一直记得是一只大公鸡的模样类似,中国的地图,可是后来问我母亲,母亲说不是,大概是我当时太小,记岔淆了,也有可能是后来看到我国地图,记混淆了也有可能。
小花袄为啥会出现在柴堆里,这里也要解释下,因为现在的人可能还难理解,这种现象,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柴堆里暖和。
那时候没有电,更没有什么取暖措施,除了被窝里,大概只有厨房的柴垛里才会暖和,人总不能待在被窝里,因此,厨房成了经常取暖,或者戏玩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在烧锅做饭时,总会有小孩子坐在后面的柴堆里,一边递柴一边取暖。
柴堆除了取暖的作用,父母有时也会把一些吃的东西埋在里面。
这大概也是为啥,只有两岁的我,会在母亲离开后,有意识,会帮着往里续柴的原因吧。
童年趣事二,荡秋千。
荡秋千从古至今,或者说是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但是那时的荡秋千,应该与现在或者古代的有所不同。
农村孩子的荡秋千很简单,一根大麻绳,双叠,随便绑在两颗大树中间,没有秋千板,绳子呈由重力下垂的弧形。
这种秋千一定是两个绳,玩法自然不能像古人那样站上去,但可以坐上上去,玩法一,用绳子兜住屁股,再用手抓住两股绳,这样便可以荡秋千了一个人荡秋千了,改进版,若是觉得坐着不舒服,也可以找个带四条腿的小木凳,把绳子卡在小木凳腿的根部,类似于秋千板,人坐上去便不会勒屁股了。
玩法二,双人玩法,两股绳分开,双人对坐,夹住对方的腿,这样荡起秋千来也非常有趣。
这样的土秋千,是我们那个时候的经常的娱乐项目之一。
荡秋千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大概是上小学,忘记了多大年纪,地里要追肥,而我家的地与路隔了一条小河,河上没有桥,是夏天,从别人地里又过不去。
小河不宽,河两侧栽种的杨树长的已经初具规模,看一节一节的,大概是有四五年的树龄了,父亲为了把肥料弄到地里,便打起了树的主意。
父亲用拉车(有的地方叫平板车,有的地方叫地排子车,感兴趣的可以去百度一下,那时,它是农村最主要的拉货工具),他在大麻绳上绑了一个木棒,把绳子抛到对面较为粗壮的树叉上,甩动绳子,利用木棒子的重力,一点一点的下滑,母亲拽住绳头,点单的一个定滑轮便做好了。
这边把肥料用绳子绑好,那边用力拉,肥料便荡了过去,这个要计算好河的宽度,不然容易失手。
肥料荡过去以后,再把绳子扔过来,如此反复,便把所有的肥料都运了过去。
在所有肥料都运过去以后,父亲用绳子在树上绑了上下两道,上面有手拉着绳子,下面有脚踩着绳子,荡荡悠悠的便过去了,那一刻,感觉父亲好神奇。
上文提到过,那时计划生育,即便是农村的娃,也都挺娇生惯养的,我虽然跟着下了地,父母并不指望我干活,甚至会主动说让我去玩去吧。
我看着随着有些晃动的绳子,看看了小河里的水,水不深,不然父母也不会让心让我去玩,我把绳子重新调整了一下,上边的绳子不动,下边的绳子有了弧度,弧度高出水面一二十公分的距离,一个水上秋千便这样做成了。
夏日炎炎,迎着秋千上的风,踩着河里清凉的水,玩的开心,虽时之久远,却让我记住了那个夏天,那个夏天的蝉鸣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