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
睡的迷迷糊糊间。
甚至,
宋归还梦到了自己……
孤零零的站在“集贸”中间,四方有雾,雾里是……
“砰砰砰”
宋归倏然警醒。
皱了下眉。
看向房门:“早上了吗?”
“嗯。”
宋隐对宋归的态度是,一日比一日亲近:“叔父起榻了,官家与殿下来了。”
嗯?
宋归穿衣的动作微微一顿……
倒反天罡。
我还没去拜访你们呢!你们怎么又来了?
然后。
宋归加快了穿衣的速度,出门……
一顿。
宋归又回来将昨天试验做出来的心相印纸巾,扯去外包装,甭管准岳父仁不仁善,讨好些,总归没错。
院子里,
不仅仅是宋隐,
大嫂子,
二嫂子,
甚至,
就连老祖母都出来了,当然,老祖母是有凳子坐的,赵祯还弯着腰,小声的询问着什么,然后,看到宋归出来,微微皱眉:“汝有防洪治水的担忧,何不与朕直说?”
兴师问罪的?
宋归看了一眼赵皊,赵皊微微摇头,宋归便作揖道:“臣越是得陛下信重,越不能越过百官,直达天听,否则,百官狐疑,臣也无法确保臣说的便是对的,万一蒙蔽天听,实为罪过。”
“听听,”
赵祯扭头看了一眼赵皊,没好气道:“朕只是问了他一句,他便解释了这么多,显然是早就猜到了,这等狡辩之徒……”你图他什么?
赵皊讨好一笑:“爹爹,你问了,总不能不允许人家辩解吧?况且,爹爹向来大大方方,如果真冒出来一个人,能够越过百官直达天听,还是关于民生社稷一类的,难免不会被百官质疑爹爹任人唯亲。”
“很好。”
赵祯看了看自己唯一的子嗣,又看了看宋归,没好气道:“还是朕的错了不成?”
“不敢。”
“你行了。”
赵祯看了眼准备作揖的宋归,没好气道:“朕还是从贾昌朝哪里才得知,你竟然写了一个什么《防洪治水十三言》,还……”顿了一下,赵祯也有几分惊喜:“挺言之有物。”
“臣惶恐。”
“惶恐什么?”赵祯伸手道:“写得好便是写得好,正好拿来给朕看看,若是真不错,你便与贾昌朝一道,总要先做些什么。”
一怔。
宋归不知道贾昌朝是怎么想的。
反正,
宋归是不太乐意搭上贾昌朝这条线的。
而且,
中书门下未曾上抵?
贾昌朝如何得知?
中书门下有贾昌朝的内应?
诸公如此短视?
宋归一眨眼便想了很多,却不妨碍他低声道:“此前奏疏是长辈润笔,微臣的字迹……”
“无妨。”
赵祯是真不在意,你骂朕的字迹,朕都看过了,但是……
真丑。
赵祯有些嫌弃的皱了一下眉:“左手写的?”大宋的皇帝且不论文治武功如何,艺术修养却是一等一的,尤其是某个字画双绝的被俘天子。
“不是。”
宋归急忙解释:“臣是想要另寻一条道,此前字迹紧绷,实不算优秀。”
“汝不必如此。”
赵祯说是如此说,但是,能不看到宋归那一笔字,他还是挺高兴的,那上面骂的太难听了。
当然,
皇帝也要面子,他不可能直截了当的说,被宋归拍到要害了,还装模作样的劝:“练字非一朝一夕之功,明年便是大考,汝若是练不出来,能用还是要用。”
“是。”
宋归从善如流,至于用不用,能不用还是不用。
赵祯低头看文章。
有一说一,
他自从昨天听到贾昌朝说,他好几条自己觉得不错的建议,都是出自《防洪治水十三言》之后,便有些好奇了,这一看……第一感觉是字丑,第二感觉是,够直白。
苏洵不仅仅是润笔了字,也润笔了文章,宋归虽然原主也会一些如今流行的晦涩难懂,能用典一定要用典的手段,但是,宋归不甚喜欢,所以,写的近似大白文。
不过,
赵祯很喜欢。
他是看建议,又不是看用典准不准确,艰不艰深,甚至,他这段时间便已经动了改一改如今这种,一味的追求,难,晦涩,高屋建瓴的文风的心思:“写的不错。”
旋即……
赵祯便也经历了与富弼差不多的心路历程。
皱眉。
舒展。
惊艳。
恍然。
没好气的看着宋归道:“你这是算到了百官会因此推诿,所以早早就加了几条你觉得肯定不会实现的建议?”
“差不多。”
宋归挠挠头:“微臣是做生意的。”虽然只有一间小小的茶肆,但是:“微臣深知狮子大开口,坐地好还钱的道理,所以,便肆无忌惮了一些。”
“不错。”
赵祯是真满意。
甚至,
比贾昌朝明显是照着宋归这几条,添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自觉优化了的那几条,还要满意。
“汝与……”
“陛下。”
宋归作揖:“这十三言其实是分为三部分的。”
“嗯?”
赵祯有些好奇:“不是俩部分吗?”
一部分绝不可能完成,一部分言之有物。
宋归摇摇头:“除了前面三条是微臣也觉得难度颇大,用来让百官推诿之外,中间五条,便是修堤,加固,整理地下水道等,乃是用来交给朝中诸公,最起码也是相公一级,他们统筹的,剩下的五条,才是微臣觉得,微臣可以自己做到的。”
赵祯低头看了一眼:“提醒百姓,早做预防,集合郎中,清理废墟?”
“是。”
宋归低着头:“微臣毕竟年幼,且,官位低微,万不敢与贾相公同道,贾相公可做中间五条,微臣视情况做最后五条的一二条便可。”
“怕他压的你喘不过气来?”
宋归摇摇头:“贾相公数十年老臣,与其公事,微臣确确实实会被掩没于无,只能做一应声虫,但是,相对应的,微臣性子倔,胆子也不算小,难免也会引起贾相公的不满,俩人你来我往,微臣认为,便是近些时日便会有结果,难免会贻误了良机,让百姓无端受苦。”
“牙尖嘴利。”
赵祯没好气的看了宋归一眼:“你还不是怕受人钳制。”
宋归不答。
不过,
赵祯转过头来想了想,贾昌朝的十条建议里,六条是抄袭的宋归,而且,昨日自己提及时,对方也明显有些不情不愿,既如此,确实不该让他们互相制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快。”
朕快扛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