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三兄弟,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个个身材高大,与父亲老宋一般高。
老大宋云贤身高1.86米,气宇轩昂;
老二宋云安也差不多1.8米,英姿飒爽。
唯独老三宋云辉,因为童年的营养问题,身高略显逊色,只有1.76米,
但在当下的标准看来,仍旧算得上中等偏上。
外貌方面,他们更像母亲周桂兰。
她身材高挑,浓眉大眼,美丽而才华横溢,出门总能引来无数回眸。
她的儿子们也继承了这份魅力,尤其是宋云贤,被誉为远近闻名的俊男。
不仅颜值高,宋家兄弟更是勤劳能干。
近年来的政策变动,允许农民开垦荒地,他们抓住机会,开辟了大片土地。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在生产队辛勤劳作,晚上又回家务农。
到了秋收季节,院子里堆满了丰收的粮食,成为村里的羡慕对象。
家中有女儿的家庭,都盼望着能将女儿嫁给宋家的儿子。
若非宋家条件优越,宋云贤和宋云安怎能娶到那些下乡的知青?
连他们的堂弟宋云德和宋云祥,也都备受期待,成为众多姑娘心中的佳婿人选。
即便是平日里不太引人注目的宋云辉,程家一次探访后,也欣然同意了婚事。
在小雷家大队的一百多户人家中,宋家无疑是排在首位的。
这不是虚言,而是实至名归。
此刻,除了在庆岭执教的堂弟宋云德之外,宋家的男丁们,全部聚集在院子里。
周桂兰望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们,心中既欣慰又忧虑。
欣慰的是,儿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老宋一家人欣欣向荣,生活日益富裕。
忧虑的是,随着家庭的壮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烦恼也随之增多。
周桂兰叹了口气,不等老宋和宋云辉开口,她就先说了起来:
“就这么点小事,父子俩就吵成这样,一个要大喊大叫把老三赶出去,一个要拆散一家人。
我真是天天都能骗你,所以就不能正常说话了?有必要吵闹吗?”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睛瞪了自己的丈夫一眼。
“三儿,你这是干什么?
爸让你去大岭煤矿,不是为了你好吗?
我们家只是觉得你挣的钱少,为什么不愿意当农工来挣工资呢?你还要分家吗?你真是太不讲理了。”
宋云贤听了母亲的话,第一个批评了弟弟。
作为长子,他必须和父亲保持一致的立场,维护父亲的威严。
而且,宋云贤也认为父亲的决定是对的。
“是啊,三儿,既当工人又当农民,不是很好吗?
工资和正式工一样,还发各种票,比农队好很多。我们家劳动力多,留在生产队挣工分不划算。
要不是雷叔叔和我们家关系好,这好事怎么轮到我们呢?”
堂弟宋云祥也劝道。
宋云辉闻言不由翻了个白眼,冷哼一声:
“你觉得好那就去吧,反正我不去。”
看到他们,宋云辉不禁想起了前世的事情。
如果不是老大带头闹腾,想要分家产,他怎会一气之下崩溃呢?
显然老爷子去世的时候,大家都同意老太太住到老三家,由老三家来照顾老太太。
从此以后,家里的财产就没有人再关心了,所有的财产都交给了老三家。
老三家侍奉了老太太二十多年,其余的人逢年过节都会回来探望。
后来老太太生病了,老三家功劳最大。
忙于住院后,老三家支付了大部分医疗费用。
这些宋云辉没有怨言。毕竟老爷子跟着他,帮了他们不少忙。
可最后呢?
等到老太太走了,房子拆了,这几个兄弟一个个都羡慕不已。
当初说的那些都是放屁,都跑回去争家产了。
宋家哪有财产可以分?
老房子是宋云辉搬到东港时修建的,后来由他的大女儿出钱翻新和加建。
就因为老三家从未分离,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这些就成了老人留下的财产?
是否应该分发给其他人?
这合理吗?
宋云辉心中有怨恨,语气和态度当然不好。
现在,就连宋云贤脸色都变了。
“三儿,你是疯狗是吧?不懂就咬人,你大哥说你,还不是为了你好?”
宋云贤还没来得及说话,站在厨房门口看热闹的薛秀霖就不高兴了,抱着孩子走了出去,一脸不高兴地瞪着宋云贤。
“男人说话,女人靠边站,你们没有地方说话。”
宋云辉根本没理会薛秀霖,一句话就转身走了。
在东北,女人绝对能顶半边天,家里说的就是女人。
但在家里,夫妻俩关着门,儿媳妇说了算。
在外面,很多时候都要给男人留面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女人都不干涉。
不然会让人笑话,说某某男人不会怕自己的老婆。
(忘了说了,这本书没有系统。在我看来,重生穿越已经是最大的bug了。
这是一本踏踏实实地生活,一步步走向小康生活,现实主义题材的书!
喜欢的读者,可以给点数据投喂,鼓励一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