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
“糟了!”今日出门没带脑子的朱标脑门瞬间沁出豆大的汗珠,尴尬地看着正在谨身殿讨论营建中都凤阳的老朱和诸位大臣。
随口而出的一句话,让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发声的朱标身上。
本来还在安静查看凤阳规划建设图纸的众人,听到太子发出的声音,都扭头齐刷刷地看向朱标,等待着太子殿下下一句说什么。
此时在图纸上勾画着些什么的老朱也放下毛笔,铁青着脸,也在默默地等待着。
朱元璋本就对朝臣反对自己营造中都的事情大为光火,因此对于任何关于凤阳的消息都极为敏感。
朱标心虚地看着众人,用衣袖揩了揩额头上的冷汗,继续说道:“自从出了朱皇帝,日子变得更红火!”
我的天,终于圆回来了。
要是刚刚嘴比脑子快,把“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的后半句说出来,自己都不敢想象结果会是如何。
不管自己是被老朱胖揍一顿,或者是被群臣作为谈笑的笑资。最起码,自己当众诽谤老朱的罪名一定是跑不了了,铁定牢牢戴在头上了!
明日上至朝廷,下到民间,都肯定会纷纷传唱这首民谣。
那这还得了!
朱标心想,自己这不是把皇位主动往四弟朱棣手上送吗?
以后确实得该管好自己的嘴了,身为后世的穿越者,也不能把啥都挂在嘴上!
但朱标结合后世的历史资料分析,这些民谣可能经过清朝人的添油加醋,刻意来丑化自己的老爹!
用地理气象学的知识来看,老朱的故乡凤阳地处淮河流域,兼有南方地区降水量大和北方地区降水变率大的特点,既有北方地区的春旱,又有江淮地区的伏旱,多发生旱涝灾害。
朱标明白,几百年来是人们错怪老朱了!
是天气的缘故导致的干旱,进而导致凤阳极易发生饥荒。
但别有用心的人却将其归咎于一心想要重振凤阳的朱元璋!
果真是可笑至极!
“太子殿下所言即是!”御史中丞刘伯温、中书省右丞杨宪、大都督府都督毛骧纷纷附和道,“陛下英明神武,怜爱百姓,我大明江山蒸蒸日上!”
朱元璋因连日的熬夜批阅奏章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了笑容,欣喜地说道:“咱出息了,不能让咱的老乡再遭受和咱一样的苦难。”
“田地、粮种都发放下去了吗?”朱元璋突然问道。
“回陛下,户部已将稻种、耕牛全部派发给迁徙户。”杨宪回道。
原来,朱元璋考虑到元末战争对自己老家临濠凤阳的影响,当时凤阳正处在红巾起义的核心淮西一带,因常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很多田地都荒芜废弃了。
“江南移民安置的如何了?”朱元璋挑眉问道。
为了重振凤阳,朱元璋早前下令将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没有田地的人全部迁徙到临濠,用来充实当地的人口,使得当地逐渐繁荣兴盛起来。
户部尚书杨思义面对朱元璋的问询,面露难色,愣了良久,刚准备开口,却被杨宪抢先道:“陛下,江南等地的移民已全部安置妥当,有个别升斗小民有些怨言,臣与杨尚书已经对其温言劝慰。”
“是吗,杨思义?”朱元璋逡了杨宪一眼,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道。
“确如杨右丞所言,现今移民们已无怨言。”
朱元璋听到杨思义的禀告,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满意地点了点头。
但杨宪和杨思义都心知肚明,迁徙江南民众到临濠并不顺利!
作为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的百姓,虽然自己没有田地、没有稻种耕种,生活的确很艰难。
但国家强行将自己从故土中剥离出来,扔到一个只知道是陛下帝乡的临濠来,自然是不适应的,也势必会造成逃亡、欺瞒官府的事件存在。
更有甚者,为了逃脱被迁徙,江南很多民众卖掉身上仅有的东西,折成银两,贿赂给负责的官员。
而杨宪和户部尚书杨思义自然没少吃这些回扣!
因此他们只能避重就轻,刻意回避迁徙民众的不满。
听到移民进展顺利,朱元璋继续伏到案头,细细分析着凤阳未来的布局。
“凤阳目前建设进展如何?”朱元璋头也不抬地问道。
“回禀陛下,现在中都凤阳城墙规模是南京的一般,建筑多依照南京皇城建筑,眼下皇城已初具轮廓。”
工部尚书单安仁继续禀道:“皇城中各宫殿已大体完备,宗庙、社稷坛一样不落,全部修筑,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等一应俱全。”
朱元璋仔细地听着工部尚书单安仁的禀报,不住地点着头。
对于朱元璋而言,临濠凤阳是他的故乡,是拥有小农思想的自己魂牵梦绕的故土。
是当年那个红光男孩朱元璋出生的地方。
也是自己一步步横扫天下豪杰,登上权力巅峰的起源地。
早在至正二十六年,老朱就回到凤阳修缮老爹朱五四的墓,后来自己登基后,将老爹朱五四的墓修缮为皇陵,并令汪大婶的子孙为其守墓。
老实巴交一辈子的朱五四怎能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住上皇陵!
如果发迹了,不能荣归故里,岂不等同于锦衣夜行!
朱标在一旁想着老朱可能也还想着等驾崩之后,将皇陵安置在老朱爹朱五四的附近。
和自己的老爹朱五四做个伴!
朱元璋一拍桌案,提高了声调大声宣布:“从今日起,朝廷各部密切协同,加快中都凤阳营造进展。”
“遵命。”中书省和六部官员齐声答道。
“标儿,营造中都得事你也上点心。”朱元璋在吩咐之余也不忘提点一下朱标。
朱标连忙答道:“儿臣明白。”
朱标在老朱当吴王的时候,就曾被朱元璋派去和自己的弟弟朱樉一同到凤阳去祭拜祖先。
朱元璋的这一举动,一方面意在丰富两位皇子的见闻,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体会到自己起兵之初的劳苦。
看到自己的老爹老朱童年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再联想到自己未来的好大儿朱允炆,手握着一把必胜牌,却打了个稀烂。
朱标恨不得立刻锤死朱允炆!
“户部继续给移民到凤阳的江南无田者发放稻种、租借给他们耕牛,继续执行移民开垦耕地、新开田地享受三年免税的政策。”
“刑部将死囚减刑一等发配凤阳。”
“工部继续修缮皇城宫殿和外城,勿要拖延。”
………………
在下发完所有的命令后,朱元璋远目眺望着自己家乡凤阳的方向,心中雄心万丈,已经开始憧憬着自己“两京制”的完美实现。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原本心情大好的朱元璋突然被御史中丞刘伯温的一句话又活生生拽回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