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海盗风云 第2章 义勇军成军

作者:作家爱潜水的海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5 21:16:02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每天早晨,郑袭都会进行半个时辰的恢复训练,效果显著。他深知,在这个医疗匮乏的时代,没有强健的体魄,一场小病就可能夺走生命。

石井镇并非安全之地,身边没有一支装备热武器的军队,郑袭感到不安。他必须尽快招募人手,训练出一支军队以自保。

郑袭来到村里,几位郑氏族老已在祠堂门口等候。郑袭恭敬地说道:“怎敢让几位爷爷在此等候。”

众人落座后,族长问道:“五公子今日前来,不知有何事相商?”

郑袭回答:“各位爷爷、叔伯兄弟!如今国难当头,国土大半沦陷。福建仅剩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沿海部分地区尚未失守。虽然暂时安全,但只要鞑子打通运输线,不出两年,这三府必将沦陷。”

族长问:“公子有何妙计,能为我等解忧?”

郑袭坚定地说:“必须撤离,大部分人员必须撤离。”族长追问:“可撤往何处?”

郑袭让随从在墙上挂起一幅福建地图,指着地图上的岛屿说:“琉球。”

族长疑惑:“可琉球现在在洋人手中。”郑袭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本来就是我们的土地,我们把它夺回来就是了。”

众人齐声道:“我等愿意追随五公子夺回琉球!”

郑袭随即下令:“即日起,招募三千名三府青年子弟,进行训练,为进攻琉球做准备。”

郑袭吩咐随从张贴告示。凭借郑氏在三府的强大号召力,七天内便有三千八百人报名。郑袭腾出一部分房屋供这些青年居住,并拿出两万两白银解决他们的饮食问题。

每天清晨,郑袭带着护卫队与青年们一起在海边训练。上午教授航海理论,下午则学习文化知识。两个月后,队伍已能做到令行禁止。

一天早晨,训练结束后,郑袭发现远方驶来两条船。他用望远镜观察,发现是前往濠镜的船回来了。

船靠岸后,郑袭迎了上去。郑兵满脸风霜,行了个军礼:“五公子,属下幸不辱命!购买了三千五百支燧发枪及若干弹药。”

郑袭点头,拍了拍郑兵的肩膀:“辛苦了!先回家好好休息几天。”

郑兵激动地说:“为五公子办事,属下不辛苦。”

郑袭向船上的人员拱手道:“此次濠镜之行,辛苦诸位兄弟。每名水手、随行人员赏银二十两,郑兵及两位船长各赏银一百两。”

码头上响起一片欢呼声:“多谢五公子!”

郑袭拿起一把燧发枪,枪身用油纸包裹,长约1.2米,重约十斤。拆开油纸后,他仔细打量这把枪,发现做工略显粗糙。此时欧洲的科技水平与中国相差无几。

郑袭示意护卫队员进行装填,心里默默计算时间,装填一发需四十秒。训练有素的士兵,一分钟最多能发射两发。如果改用定装弹药,一分钟最多也只能发射三发。郑袭在后世曾使用过“M1819霍尔”后装燧发枪,若能将燧发枪改装为后装,一分钟可发射七八发子弹,对满清将是巨大的打击。然而,目前羽翼未丰,暂时不能使用这一技术。不过,他决定为枪管拉膛线,装配一支护卫队的膛线枪。

郑袭吩咐郑凯:“去找两个可靠的木匠和铁匠过来。”

郑凯离开后,郑袭让人在三十米、五十米、一百米处分别插上三块一寸厚的木板。枪响后,三十米处的木板被击碎,五十米处的木板在第三枪时才被击中,子弹嵌入木板。郑袭示意停止试枪,一百米距离根本无法命中。

郑凯带着两名工匠回来,郑袭示意他们先回家。半个时辰后,郑袭将画好的图纸递给木匠:“老伯,这个能做好吗?”木匠回答:“五公子,下午就能做好。”

郑袭指着枪管问铁匠:“老伯,能打造一个在枪管里刻膛线的工具吗?”

铁匠回答:“五公子,我回去琢磨一下,应该问题不大。”

郑袭点头:“你们俩把事情办好,每人赏银五十两。”两人表示一定会办好五公子交代的事情。

星儿前来通报:“公子,夫人叫你过去。”

郑袭来到母亲面前:“母亲,唤孩儿何事?”曾氏道:“你父亲来信,让我劝你大哥投降。”

郑袭坚定地说:“母亲不必理会,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父亲投降鞑子,害人害己,害得二娘惨死。大哥对鞑子只有恨,绝不可能投降。”

曾氏叹息:“当年你父亲深知狡兔三窟的道理,让我带着你去了厦门岛,而你二娘留在安平,被鞑子祸害了。”

郑袭安慰道:“母亲,这乱世中唯有武力才能自保。石井也不是久留之地,等我训练好军队,我们便离开此地。”曾母欣慰地说:“好!我儿长大了。”

陪母亲吃过晚饭后,郑袭回到书房。郑凯指着下午工匠送来的简易膛线机和镗刀说:“五公子,这是下午两个工匠送过来的。”

郑袭亲自动手,在一根枪管上拉出了四条膛线。第二天,他带着改装的线膛枪来到海边。在一百米的距离,子弹直接击穿木板;两百米处,子弹嵌入木板;到了三百米,基本失去准度。郑袭得出结论:膛线枪的准确射程为两百米,若改用米尼弹,准确射程应能超过三百米。

郑袭命令郑凯找两名手艺精湛的工匠,一个月内加工出二百条枪管,并安排人制作十万个定装纸药包。

经过半个月的实弹训练,郑袭的火枪队已具备初战实力。这一天,风和日丽,郑氏族老和本地名流士绅齐聚一堂,参加“义勇军”成军仪式。

沙滩上搭起了点将台。郑袭站在台上,虽然看上去稚嫩,但无人敢小觑他。他宣布:“各位族老、叔伯兄弟,今天是义勇军成军仪式,欢迎大家观礼。成军仪式正式开始!”

郑兵骑马走在队伍最前头,后面跟着迈着整齐步伐的士兵。三千八百人鸦雀无声。走到检阅台前,郑兵喊道:“立正!向五公子敬礼!”三千八百人整齐划一地立正、敬礼,齐声道:“五公子好!”

郑袭举手回礼:“义勇军兄弟们好!从今天起,我们的队伍有了名字——义勇军。你们有幸成为义勇军的第一批成员,你们将会为此骄傲。鸣枪敬礼!”

如惊雷般的枪声响彻石井,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