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和出走后,李元胤召集郑清前来议事。两广总督府议事大厅内,李元胤、范承恩、张月等重要人员悉数到场。
郑清拱手道:“李将军召我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李元胤沉声道:“那日听郑将军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这些日子,我反复思量郑五公子所言,深感朱元章父子视我等如草芥,百姓如蝼蚁。我等并非贪图荣华富贵之辈,奉永历皇帝本为延续汉人江山。然而,此人并非明主,贪生怕死,昏聩无能。如今,我等愿奉郑五公子为主,共谋大业。”
众人齐声抱拳道:“愿奉郑五公子为主!”声音响彻两广总督府。
飞剪船上,郑清向郑袭汇报了事情的经过。郑袭微微点头,道:“李元胤此人颇有才干,将来可堪大用,需好好培养。明日我便前往广州城,亲自见他们。”
郑清问道:“五公子,广州之事如何安排?”
郑袭沉吟片刻,道:“派两千名义勇军进驻广州城,接管防务。所有南明旧军,需进行三个月军训,不合格者予以淘汰,并发给遣散费。通知郑兵,立即执行任务。”
“是!”郑清敬了个军礼,领命而去。
次日,两广总督府门前,广州府的重要军政人员齐聚一堂,迎接义勇军的到来。李元胤心中暗想,昨日郑清曾提醒,义勇军将有重要人物出席接收仪式。他见一名英俊少年走在郑兵和郑清之前,心中不禁猜测,这位年轻人物究竟是谁?
郑袭走在最前方,郑兵和郑清紧随其后。走到李元胤面前,郑袭微微一笑,道:“元胤少有大志,一心为国为民,实乃国之栋梁。”
郑清向李元胤介绍道:“此乃我家五公子。”
李元胤一愣,随即带领众人跪地行礼,齐声道:“拜见主公。”
众人虔诚地拜了三拜,郑袭一一将他们扶起,郑重道:“各位心中有‘汉人’二字,当得起民族脊梁。唯有无数脊梁挺直,我汉民族方有希望。满人逼迫汉人剃发易服,意在打断我汉人的脊梁。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时,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我深以为然。愿与诸位共勉!”
众人高举双手,齐声喊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郑袭又道:“各位皆是英雄,今日情况特殊,跪拜之礼我受了。但义勇军不兴跪拜之礼,只行军礼。男儿膝下有黄金,上只拜天地,下只拜父母。这是我对我等的要求,望诸位挺直腰杆做人。”
众人齐声应道:“是!”
一行人进入两广总督府,各自落座。郑袭开口道:“义勇军的民政政策,需立即张贴告示,广而告之。”
众人看过告示内容后,李元胤问道:“主公,若不收农税,钱粮从何而来?”
郑袭答道:“并非完全不收农税,凡超过百亩之地,需缴纳5%的税。”
范承恩接着问道:“若家中人口众多,田地超过百亩,该如何计算?”
郑袭笑道:“可分家解决此问题。农民之间互相监督,凡百亩以上未交税者,举报者可获50%的奖励。如此,谁敢偷税漏税?”
张月又问:“主公,官员、杂役、士卒的俸禄从何而来?”
郑袭答道:“收入主要来自贸易与商税。诸位若想深入了解,需进行一个月的学习。”
李元胤接着问道:“广东局势复杂,主公接下来有何安排?”
郑袭正色道:“现进行军事任命:李元胤任义勇军广东省总指挥,郑兵任副总指挥,范承恩任广东第一团团长,张月任第二团团长。三个月内加紧训练新兵,义勇军暂控制广州、佛山、肇庆、东莞、香山等地。若有来敌,义勇军需主动出击。民政方面,将从琉球调派人手管理。”
广州城叶家花园内,郑袭手持广东省的户籍资料,仔细翻阅。崇祯十五年,广州府人口超过125万,广东省人口逾500万。若能妥善管理,必将为义勇军提供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郑袭深知,当前首要任务是捋顺广州、佛山、肇庆、东莞、香山等地的治安,为民众创造一个安稳的生存环境。然而,盘踞在清远的清兵仍是迫在眉睫的威胁。需待新兵训练完毕,方能一举剿灭。此外,如此广阔的地盘,还需再招募一万新兵,方能稳固防守。
微儿端着一盘新鲜的枇杷走来,轻声道:“五公子,刚上市的枇杷又大又甜,我剥给你吃。”
她将一颗剥好的枇杷送入郑袭口中。郑袭细细品味,笑道:“嗯,酸酸甜甜,果然美味。不过,还有更好吃的。”说罢,他轻轻搂住微儿,咬了咬她耳垂上的软肉。微儿“吃吃”笑了起来,娇嗔道:“公子别咬,好痒……”
半月后,祝茹穹携家眷从琉球赶来。郑袭迎上前,道:“祝先生辛苦了。”
祝茹穹拱手道:“主公,义勇军为国流血,我等流点汗算不得什么。如今琉球已步入正轨,两千名护卫队员剿灭了不少食人族聚居地,余者逃入深山,不敢再下山作乱。琉球西部与南部已较为安全,百姓得以安心耕种。”
郑袭点头道:“民政交给你们,我放心。祝先生此次前来,广东的民政还需你多费心。”
祝茹穹郑重道:“主公放心,祝茹穹定当一心为民,建设好广东。”
郑袭微笑道:“祝先生先休息两日,再去省政府上任。”(两广总督府已改名)
六月,广东正值雨季,天气又湿又热。这日,广州府大雨倾盆。叶宅书房内,叶明轩与郑袭对坐品茶。叶明轩叹道:“今年茶叶收成不如往年,兵荒马乱,道路堵塞。如今清兵封锁了江西的路,不知徽州老家是何光景。”
郑袭安慰道:“各地混乱,尚需几年方能平定。待我义勇军拥有十万兵马,必能一扫阴霾,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他抿了一口茶,又道:“叶伯父可曾想过,去琉球种植茶树?琉球北部气候适宜茶树生长,可招募茶农前往,每家可免费分得两百亩山地。”
叶明轩眼前一亮,道:“五公子此策一出,必有许多茶农愿意前往。如何组织,我与茶商协会商议,立下章程。日后往别处移民,也可循此规章。”
郑袭赞许道:“叶伯父此想法甚好,民政部门可多派些人来学习,积累经验,日后行事也将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