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三。
清晨太阳还未升起。
空气中有些凉意。
范思辙轻车熟路地走到县衙隔壁的大爷家,轻轻敲了敲门。
大爷打开门,瞧见那古灵精怪的范思辙,不忍打趣道。
“范县丞,这是蹭粥来了?”
范思辙嘿嘿一笑,接过大爷递来的白粥。
热气腾腾,米香四溢。
“大爷的粥就是香!”
喝完粥,范思辙精神抖擞地踏上了废弃码头,搭了艘捕鱼小舟,前往杭州城。
他今天有一项重要的任务。
事关着清安县的发展大计。
舟行半日,范思辙终于抵达了杭州城南埠码头。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兜兜转转来到了杭州府衙门前。
府衙的门前,青石砖被磨得光滑,在阳光下闪耀金光。
范思辙站在府衙大门前,整理着自己的衣着。
府衙卫兵见范思辙衣着朴素但气质不凡,摸不清底细,便上前询问道。
“什么人?知府门口,闲人勿扰!”
范思辙不慌不忙,微微一笑。
“在下是清安县的县丞,有要事向知府禀报。”
卫兵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脸上露出怀疑之色。
“可有提前通禀?”
“昨日递交过一份公文。”
范思辙回答得不卑不亢。
卫兵的脸色更加拧巴了。
“知府大人公务繁忙,哪有时间看信啊。再说了,这清安县能有什么急事。”
范思辙依旧保持着笑意,从袖中取出一些打点的银子,不动声色地塞到卫兵手中。
“劳烦各位通禀一下,事关赋税,十万火急。”
说着,他又拿出自己的官府腰牌,以证明自己的身份。
卫兵看着手中的银子和范思辙手中的腰牌,脸上的神色缓和了许多。
“好吧,你等着,我去通报一声。”
卫兵犹豫片刻,收起银子,简单的行了礼。
“县丞请稍候。”
转身便走进府衙。
未等多时。
府衙管家走了出来,将范思辙迎进府内。
沿着一条蜿蜒的石子小路穿过花园。
管家将范思辙带到偏厅等待。
偏厅内有一张张红木长案,案上整齐地堆放着文书和卷宗,边上摆放着一些应季的花卉。
墙上挂有几幅山水画,墨色淋漓。
杭州知府白亦山面无表情的从屏风后走了出来,“你就是清安县的县丞?”
“正是。”
“你信上说清安县有万两的生意,可是真的?”
“下官怎么敢欺瞒知府大人。”
范思辙将清单递给知府。
知府一目十行,快速的浏览了一遍。
白亦山愤怒的拍响了桌子,“荒唐!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东西?你好大的胆子,敢糊弄本官!”
范思辙恭敬的行了礼,“下官句句属实,绝无虚言。”
白亦山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那我问你,这仙居县的杨梅和你清安县有什么关系?”
“仙居县的杨梅多销往杭州。而果农凌晨摘的杨梅,马不停蹄运往杭州,最快次日的凌晨才能到,这时果品已经大不如早上了。”
范思辙打开自己手绘的地图。
“白大人请看。但若是沿着官道,去清安县的码头,走水运,半日即可到杭州。而且路途几乎没有颠簸,杨梅也不会碰坏。”
白亦山摸着胡子,“这确实是个好路线,可这并不能给清安县带来太大的收益啊,只不过是多了些航运税罢了。”
范思辙点点头,“如果单靠杨梅,确实远远达不到万两。”
“说说看。”
白亦山抿了口茶,眼神中透露一丝好奇。
范思辙深吸一口气,解释道。
“临安县盛产山核桃,但由于处在山区,交通极为不便,导致每年只能销售百担山核桃。”
“那这又和清安县有何关联?临安县离杭州城更近,难道还要绕远路,从清安县走水运?”
“临安县的问题不在于运送货物的快慢,而是在于难度。”
范思辙手指轻点清安县和临安县之间的两座高山。
“临安县山路崎岖狭窄,路又湿滑,极难行走。但若是在两地之间修建索道,临安县的山核桃两刻钟就可以运达清安县。”
他进一步解释,经过计算,临安县一年可以多销售千担山核桃,这其中的利益可观。
白亦山逐渐领会范思辙计划的巧妙之处。
清安县虽然资源匮乏。
但也处在交通要冲,既有水路,又有陆路,运往各县都十分方便。
而附近这些县城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交通不便,商贸困难。
若能细致安排,周边诸县,都能与清安县巧妙连接。
这两者一结合,取长补短,不仅能带动周边县的发展,还有可能促进整个江南地区的繁荣。
此事若是办成了,可是个巨大的政绩啊。
白亦山听着范思辙的介绍,有些心动。
“不过据我所知,清安县积贫已久,发展不佳,恐怕难以承担如此大任啊。”
范思辙心里当然清楚。
这发展哪是不佳啊,这妥妥的是负发展啊。
越发展越穷。
范思辙行了礼,微微一笑,用【清凉紫砂壶】泡出一杯茶水,递给白亦山。
“这便是我来找知府大人的原因了。”
白亦山接过茶杯。
“若是需要杭州府拨款,一时半会儿怕是拿不下来。这么大的开销,需要上报朝廷,由陛下定夺。”
“并不需要如此大的开销。我已有计划。”范思辙很自信的说道。
“哦?说来听听。”
白亦山眼中闪过一抹狡诈的精光。
他并不想在范思辙身上投资过多。
这庞大的计划若是能完成,那便是大大的好事。
但这其中牵扯众多,利益分配复杂,光是用工就要上千人。
如此庞杂的事情,户部统一筹备,都不一定能完成,更不用说是由一个人微言轻的小小县丞来主持了。
失败的风险太大。
但若是这年轻人有别的计划,不用知府提供太多成本,那也可以尝试一下。
随后,范思辙详细的将自己的思路告诉知府白亦山,并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要求。
白亦山听后,哈哈大笑,答应了这些顺手能办的小事。
“没想到小小的清安县出了你这么个人才,我怎么从前没听说过你呢?”
范思辙不想白亦山深究自己的身世,不露痕迹的打了个哈哈,将话题转到茶上。
“知府大人谬赞了,谈不上人才,只是灵光一闪罢了。大人,请喝茶。”
他将鎏金茶杯递给白亦山。
白亦山接过茶,一饮而尽。
心里想着,或许这年轻人可以培养培养。
突然感觉喉间一阵清凉,扑鼻的茶香袭来,内心重归平静。
“这是...你刚刚泡的茶?品质竟如此上乘。”
白亦山端详起已经喝空的茶杯。
范思辙见白亦山意犹未尽的样子,很是时候的将茶续上。
“这是下官自己经营的茶摊里的产品。特意从清安县带来,请知府大人品尝的。”
“原来不是府上的茶叶,怪不得味道如此不同。”
这次他仔细的闻了闻,缓缓的抿了一口。
“好茶!真是好茶啊!你这茶叶还有吗?”
这可让范思辙犯了难。
他这茶水,全靠【清凉紫砂壶】泡出来的,哪用到了茶叶啊。
“实不相瞒,这茶水只有我在茶摊上通过特殊手法,才能冲泡出来。”
“还有这等奇事?怕是有什么独门秘方不肯跟老夫说吧?”
“混营生的小手艺罢了。”范思辙嘿嘿一笑,打了个哈哈混了过去。
白亦山也不追究,放下茶杯。
“可以理解,做生意嘛,总要有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两人又交谈了一会儿,范思辙便告辞离开。
杭州知府的背书已经拿到手,主计划要立刻启动。
范思辙马不停蹄,赶往招工市场。
现在是与时间赛跑。
范思辙手里没有太多本钱。
所有的承诺都是加杠杆加上去的。
他要用从京城带来的500两银子,撬动整个杭州府千万的产业。
这难度可想而知。
范思辙在招工市场招了几十名工匠,又在码头买了三艘快船,赶回清安县。
..
清安县。
贾虎在街上巡逻。
心里还是生着范思辙的闷气。
白风又找不见踪影了。
范思辙坐着新买的快船,花了一个时辰便到了清安县码头。
将码头一期工程的图纸交给建工师傅,并且付了两日的工钱。
昨天范思辙已经将村民砍好的木头搬到码头。
建工师傅自己就地取材,开始修建清安县的码头。
周围买菜的小贩饶有趣味的看着。
范思辙就要这个效果。
小贩每天来往于多个县,只有他们把消息传播出去,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清安县的变化。
出了码头,范思辙往县里走去。
看来用茶摊赚钱的路子是不行了,太慢了。
范思辙预计后天开始,就有商贩往清安县走。
但现在清安县还是太破旧了,若是第一印象不好,很有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商贩入驻。
范思辙在县里面逛了一小圈,很快就找到了龙妙桐。
她正在太阳底下铺水泥。
范思辙会心一笑。
黑皮妙龄萝莉工地打灰。
土木老哥一阵狂喜。
悄悄摸摸走了过去,拍了拍龙妙桐的草帽,“龙知县,这么忙呢。”
龙妙桐将草帽扒拉起来,头上的发丝都黏在了额头上。
脸颊红扑扑的,“还不是范县丞你金口玉言,说要七天完工吗?”
“不愧是龙知县,负责、认真、又可爱。”
龙妙桐看着范思辙的坏笑,心里一寒颤。
“你笑什么?感觉憋着什么好事情似得。”
“嘿嘿,恭喜你,猜对了。”范思辙布置下了新任务,“这段路,三天之内要铺成。”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