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完毕之后。
木匠小队在范思辙的带领下,拉着满载木料的推车,缓缓行至清安县的大门口。
范思辙走在最前方,用双腿丈量着距离。
凭着来时的记忆,他寻找到了一片临近官道的空地。
此处离清安县的石碑不远处。
背靠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高大的树木为这片空地提供了天然的遮荫。
地势平坦开阔,没有石块混杂在土层中。
正是建茶摊的好地方。
范思辙摊开图纸,比划着说道。
“我们就在这块空地上建个茶摊。”
木匠们听到此话,不由得抿了抿嘴唇,转头看向身边人。
敢情这告示栏上贴着的图纸就是他们今天要干的活吗?
大家伙都以为这是范县丞的考题呢。
木匠们眼神交汇,最后将桓水推了出来。
毕竟他先前和范县丞说过几句话,熟络一点。
桓水倒腾了两步,嘴角半咧开来,挠着头发,上前说道。
“范县丞,咱们真要建茶摊啊?”
“那是自然。”
“可咱们清安没有人家买得起茶叶啊。水都喝不饱呢,哪里有闲钱泡茶。”
桓水说的不无道理。
江南附近的茶叶皆来自杭州城。
但就因为西湖龙井名震天下,杭州城附近的茶商已经将绿茶市场垄断。
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普通人家尚且只能喝喝普通绿茶,更别说清安县的百姓了。
范思辙自然知道这一点,捡起地上的树枝,简要的描绘了草图。
“我明白。咱们这茶摊虽有一个‘茶’字,但只不过是一个喝水的摊子。”
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木匠实在是忍不住了,走上来,询问道。
“范县丞,咱们清安这般模样,...真的有人愿意停下脚步来喝上一碗吗?”
范思辙微微一笑,他早已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疑问,于是耐心地解释道。
“老师傅,这茶摊虽小,却能为过往的商客旅人提供一个解渴消暑、歇息整顿的地方。嘴里渴得慌,谁还在乎清安县穷不穷。”
另一位木匠皱着眉头,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可是范县丞,为啥不在咱们县城里修茶摊呢。这荒郊野岭的,谁会特意绕道来这儿喝茶?”
“师傅,这官道是连接南北的重要路线。即使县里没有产业,也会有不少人路过呢。”
“可就算有人来,我们这茶摊能赚钱吗?我听说茶叶可不便宜。”
木匠们的但又不无道理。
大庆的官道上都有驿站。
这驿站既是驿卒换马储粮的据点,也是来往旅客的休息站。
但不管是初期的建设费用,还是后期的日常开销,均是朝廷拨款。
现在范县丞刚刚来到清安县,明显是来不及向朝廷申请银两的。
如今大动土木,县衙的钱库肯定负担不起。
之后经营也要花钱。
这钱从哪里来呢?
范思辙哈哈一笑。
他明白乡亲们的担忧。
不过这些事情就不是百姓需要担心的了。
一个铜板一碗水,换一个好名声。
这查他稳赚不赔。
再者说。
范思辙真正想要做的,不是普通的歇脚地。
而是连锁奶茶店、品牌咖啡店。
再升级成驿站、旅店,成为全面的旅行中转站!
“各位乡亲们,大家不必多虑,之后的事情我已有详细计划。今天干完活之后,来县衙大堂领工钱。”
工匠们虽然对各项事宜依旧有疑惑,不过听雇主的话,总是没错的。
反正今天的钱先拿到手再说。
众人相互交换了眼神,拿起工具,‘叮叮当当’的开始修建茶摊。
..
县衙。
范思辙刚从茶摊工地回来,便瞧见了站在大堂里等候他的龙妙桐。
只见她蹦跳着招手,眼眸中闪着亮光。
“范县丞!范县丞!水泥已经做出来一部分了,真的和三大坊卖的一样!”
范思辙有些意外。
水泥制备,说难不难。
但物料种类多,需要花上不少时间准备。
“龙知县办事效率很高啊,一个下午就做出样品来了?”
“诶,已经不算快啦。咱们县里没有火窑,临时支起个炉子才烧出矿渣来。”
“嗯,之后需要大量的水泥。这火窑也要尽快垒起来。”
“范县丞,这水泥是做出来了,但之后怎么用呢?我试着加了水,但跟面坨坨一样,不变硬啊。”
范思辙早有预料。
他走进科房,从桌子上拿起一张纸,递给龙妙桐。
“龙知县,这是关于水泥制备的详细步骤。务必做好防护措施,让工人带好面罩。”
龙妙桐接过纸,读出了上面一行字。
“《水泥制备的安全规范和使用手册》。”
龙妙桐上午亲手制备过水泥,知道其中的难易点。
读了这手册,茅塞顿开。
理解了不少奥义。
“没想到这水泥还有这么多讲究....嗯,混合水搅拌...嗯。”
水泥果然是神奇之物。
也不知道叶轻眉怎么想出这绝妙的法子的。
而范县丞居然明白制备的结节所在。
莫非范县丞是内库某位管事官员的子嗣,来咱们清安县历练的?
龙妙桐不禁思忖起来。
范思辙倒是没想这么多,提醒她道。
“龙知县,这修路是我们清安县崛起的重中之重,你要重视,最好在七天之内把路修好。”
“好的..什么?七天!会不会太赶了。”
龙妙桐摆着手。
清安县虽说不大,但其中也有不少村落。
其中小路纵横,蜿蜒密布,七天怎么可能修好呢。
“这不可能完成啊。”
“只要修一条主路即可。从官道,到废弃码头。我明后天不一定会待在县衙。所以这两天你要盯紧,决不能出错。”
“我...尽力。”
“水泥配比,伸缩缝预留,养护方法我都写在手册上了,其中工序可不能偷手啊。”
“知道了。”
“你可以的,我相信你。”
..
深夜。
月光柔和。
夜风轻拂树叶的沙沙声,伴随着远处偶尔传来的虫鸣。
县衙的屋檐下,挂着的风铃随风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铃声。
科房的窗户还亮着微弱的烛光。
范思辙独自一人坐在桌前,默默读着手中的清单。
搭建茶摊,待验收。
水泥修路,筹备中。
翻修码头,待完成。
建县城墙,待筹划。
民宅翻修,待启动。
重建商街,待筹划。
拢共加起来十来项,密密麻麻的写在纸上。
这些都是日后需要做的工作。
正所谓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干一年。
范思辙深知事前的准备十分关键。
更何况自己还有系统任务呢!
主线任务是活着等范建消息。
现在看来,在清安县不会遇到太危险的事情,应该很容易就可以完成。
支线任务有两个。
一个是交500两银子、300旦粮食的赋税,限期一个月。
另一个是清安县日收1000两。
时间紧迫,看来明天就要动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