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新农人 第174章

作者:作家tY8lvv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1 16:53:19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阿妹节过后,孙永阳为西阳寨房改,孙永阳莫小吉问:“你们是什么瑶?”

莫小吉说:“我们是红瑶过山瑶中的半山瑶,在旧中国,瑶民由于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歧视与压迫,举家躲进大山之中,过着游耕游居的艰辛日子,被称为‘过山瑶’。

历史上瑶族的他称曾经有过蛮、荆蛮、蛮夷、獠、猺、莫徭、徭等多种称谓。尽管时代不同谓称也不尽一样,但是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民族政策和对瑶族这一古老民族的态度。这些称谓当中除唐代的‘徭’及‘莫徭’等称谓含有比较友善和尊重民族之外,其余他称都是带有歧视性的蔑称。只有‘王’字傍‘瑶’的确定,才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瑶族这一古老民族的尊重和关怀。

居住在东北部和中部高山之上,人们又以其居地的不同,分别称其为‘东边瑶’和‘西边瑶’。东边瑶又有‘深山瑶’与‘浅山瑶’之分,浅山瑶又称半山瑶。”

凡瑶家男性无不擅长长鼓舞。排瑶用长鼓,过山瑶用小长鼓。长鼓,又叫横鼓,瑶语叫“汪嘟”,是瑶族歌舞的主要道具。

连南排瑶的大长鼓舞是一种大场面的自娱性舞蹈,鼓手们身穿新衣,排着长长的鼓队,随着鼓点从寨子里一直跳到歌堂坪,按照领舞的鼓点指挥,时而横直穿插,时而大小圆圈转动,有分有合,场面颇为壮观。小长鼓又叫花(番)鼓。

小长鼓舞是瑶族流行广泛、花样最多的舞蹈形式,也叫打花(番)鼓,一般在平地,两人一对,按东西南北中顺序跳;还有的高手就站在高台对打花(番)鼓。乳源过山瑶在节日或“跳王(一种宗教仪式)”时,“师爷”所表演的请神驱邪活动,也是将诗、歌、舞三者结合,时而吟诵诗文,时而轻声喃唱,又有男女相伴,手舞足蹈,齐声唱和。

红瑶女性有世代相传的蓄发、梳妆发型的习俗和护发秘方。红瑶妇女有不剪头发的习惯,自少年起就留发。至青年时代,则将头发盘于头上,用绣花黑头巾包起,既保护那一头秀发,又是民族的一种特征性装饰。到出嫁生了小孩,发型有所变化,长发在额头上束一个髻,其余则盘在头上。额前的髻便是当妈妈的标志。

由于常年使用山上的特殊野草和淘米水配制的护发秘方,无论年纪多大,她们的头上都是青丝如云,很难见到一根白发。广西LSGZ自治县和平乡黄洛瑶寨因有60多名长发红瑶嫂而成为著名的长发村。

红瑶嫂的长发是红瑶的一大特色,红瑶女从十三岁开始蓄发,长到一定长度时候后可以剪下长发珍藏,等到三十岁左右,已育有小孩的红瑶嫂可以将头上长发和珍藏的长发一同盘起。

黄洛瑶寨有60多名妇女的长发超过了1米,最长者达1.75米,是世界上头发最长的女子,创吉尼斯世界长发纪录,最短的也有一点四米,被外界誉为“天下长发第一村”。

瑶家女子有把自己的长发视为第二生命的传统,她们一辈子只在十八岁成年仪式上剪一次头发,同时把剪下来的头发、包括平时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也一根一根捡起来,盘在自己的头发中。

瑶家女的盘发也非常有讲究,乌龙蟠发型的是已婚已育者;螺丝蟠发型的是已婚未育者;用黑色手织布包起长发的是尚未婚配的阿妹,她们的长发必须在进入洞房的当天,由新郎亲自打开。

未出嫁的红瑶妹还得戴上头巾,不用戴头巾的是嫂子。红瑶妹的头发留得长长的,盘在头上,乌黑油亮得很,她们说都是平时用淘米水洗出来的。

世界“第一长发村”的这批瑶家女子,在桂林漓江民俗风情园为中外游客表演柔情似水的长发舞,展示她们让世人叹为观止的长发魅力,弘扬瑶族的长发文化,让中外游客领略瑶族同胞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孙永阳在西阳寨搞完危房改造后,基地至东西阳寨的栈道竣工,在太白峰俯瞰红河村的道路如一只巨大的风筝。风筝美极了:精致的翅膀,可以保证飞得很远;有神的眼睛,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当然身后必须带一根长长地线轴,放风筝是嘉禾集团。

西阳村“跑山猪”养殖户佘祥喜的养殖场,只见平时被圈养的猪这会儿全部在野外放养着。佘祥喜告诉莫小吉,这些猪之所以叫“跑山猪”,是因为它们除了吃喝睡,都在附近山坡上自由觅食。

莫小吉问佘祥喜:“为什么你要让猪放在山上自由活动呢?”

佘祥喜说:“这样运动量大,体能消耗也就会更大,而‘跑山猪’吃得多却长得更慢。跑山猪的出栏时间要比圈养生猪的时间长一半,喂肥周期长达18个月。“跑山猪”平均一天只长半斤肉左右,而圈养的生猪平均每天要长两斤肉左右。”

“这样看来养跑山猪岂不是亏了?”莫小吉又问佘祥喜。

佘祥喜说:“族长,事实却‘恰恰相反’,由于放养的猪运动量大,吃的都是天然食物和粮食,它的肉质更好,更生态,经济价值自然也就更高了。与此同时,猪经常在山上奔跑,疯玩打闹,身体十分健壮,极少生病。

为了提高猪肉品质,我每天只喂两次食,早上喂一顿,中午不喂。由于吃不饱,猪就到山上找野草、葛藤、蚯蚓吃。到下午三四点钟,它们会回到猪舍找食。就视猪的饱、饿情况,分开定量投食。

一开始,我只试养了20多头跑山猪,没想到猪出栏后,很受市场欢迎。于是,从去年开始,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已达到300多头。今年下半年可以出栏200多头,每头跑山猪能够带来1000多元的纯收入。”

“除了养殖跑山猪,你还干什么?”莫小吉再问余祥喜。

佘祥喜盘算着说:“现在试着销售自己腌制的‘跑山猪’腊肉,下一步还准备把规模扩大到500头,再打算把猪舍再修整干净一些,建好化粪池,如今村里已有多家农户开始养殖跑山猪,环境卫生不能马虎。”

“对,金山银山不如青山,如果自然环境好了,那么回馈给我们的是无穷无尽。”莫小吉说。

“瑶族和苗族能够通婚吗?”佘祥喜问莫小吉。

莫小吉说:“法律规定,可以结婚。国家的政策一直在鼓励各民族通婚。

在法律上没有规定不可以民族通婚,不能通婚的说法是民族风俗。根据以前的民族风俗,以前的瑶族一般是族内婚配的,没有跟汉族通婚。只要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便可以民族通婚。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佘祥喜说:“现在养殖场的瑶妹穿上制服有别样的美,咱们的民族服装变成‘压箱底’了。”

莫小吉说:“过去‘红瑶’中曾流传着一首歌谣:五岁六岁玩泥巴,十三四岁学绣花。十七十八方出嫁,十九二十抱娃娃。到了如今,结婚年龄相对稍有提高,而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们仍然保持开始学习绣花的传统习俗。

她们都擅长针绣,善织绣。“红瑶”妇女们的绣花可算一门手艺,她们不需要先描图,而是全凭经验,依照底布经纬中的布孔来构思刺绣图案,用她们的话来说叫‘数布眼’。

咱们西阳寨的男人已基本没有什么服饰特点了。服饰主要有两种:一是绣衣也叫花衣;二是通红的织衣。

瑶妹的服饰很好看,上身是束身宽袖瑶服,以红色为主调,配有各种式样的图案。下穿齐膝、宽松的摆裙,虽是由粗布自制而成,图色配套十分醒目抢眼。

中老年妇女依旧有穿传统服饰的习惯—粉红色的上衣、黑色的百折裙,非常的艳丽妩媚。那里的女子从七八岁的时候起就开始学习挑花、刺绣和织布,从嫁衣到婚后全家人的衣服都出自红瑶女子勤劳的双手。

绣衣绣衣主要以藏青色棉布作底,用各色丝线精心刺绣,所绣的图案,有寓意吉祥、幸福、如意的犬、龙、狮、鹿、麒麟、凤凰等等,及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山川河流、花木稷蔬,其形象生动,针绣精致。

织衣主要是以白线为经,红线为纬,用古老的织机织就、缝制而成,在诸多图案中,最醒目的要算是胸前左右有两个两寸见方的图案。据说这是‘瑶王印’的象征,有了它,无论你走到哪里,‘红瑶’之间都相互共认,与你亲密无间;有了它,就可得到‘瑶王’护佑,安居乐业。

鲜艳夺目的绣衣,配以红绿相间的百折裙和极显稳重精悍的黑绑腿以及藏青色、红线边的方圆头巾,具有协调、和谐、风雅、高尚的古典美,体现出一个古老民族服饰的审美情趣。”

佘祥喜说:“虽然咱们民族服装好看,但是上山干活不如工作服方便。”

莫小吉说:“社会在进步,咱们的思想不能落后,你一个人富裕了是小福,大家都富裕了才是真正的富裕,白虎山西瑶养殖片区由你做饲养管理员,你要用心。”

“是,族长。”佘祥喜答道。

“那你先去领工作服,人员你在寨里自己挑选。”莫小吉说。

“好的。”佘祥喜说。

西阳寨村落中的建筑大多采用木质结构,屋顶覆盖着青瓦,墙面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扇雕花窗、每一块石板,都讲述着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故事。村落中的道路弯弯曲曲,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参天的古树,它们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

如果是雨天来到这里会见到云雾弥漫在半山腰,环绕在村庄上空,简直就是梦境里的画面,美得好不真实!

如果天气好的话,可以早起去看日出,当太阳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大山时,整个世界亮了,就像自己的心也被照亮了一样。

如果是阴雨天,也有不一样的风景,早上的大山里会有许多云雾,瞬间就会有种“天青色等烟雨”的感觉。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长发文化、传统红瑶淘米水制作技艺等。还可以体验寨里的红瑶歌舞、长发梳妆等民俗活动。

除了长发飘飘,西阳瑶寨的景色也令人陶醉,因为地处偏僻,尚未完全商业化,还保存着原始的村寨风貌。清澈的小河,郁郁葱葱的梯田,以及清一色的吊角楼,与大山融为一体,古朴清雅,画意十足。

此外,瑶寨有三怪,即头发当草帽戴、手镯当耳环戴、衣服全是丝线带。

当然,来瑶寨,记得品尝瑶族的特色美食,如瑶家酸菜鱼、笋干焖鸭、竹筒鸡等,感受瑶族独特的人间烟火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