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祖虽然迂腐了一点,但经过这一夜兄弟之间的长谈之后,终于还是接受了现实。
次日,便上了一道奏疏。
内容倒没什么,不咸不淡,重要的是落款:徐允恭!
他当初改名为徐辉祖,是为了避朱允炆的名讳。
如今主动改了回来,那便说明他已经回心转意。
看到这道奏疏,朱棣心情大好,当即召了徐允恭觐见,并当着群臣的面褒奖了一番。
接下来,朱棣便展开了一系列大动作,以便实施他的抱负。
比如内阁。
目前的状况,朝廷各机构严重缺员,急需一批官员协助治理朝政。
经过一番筛选,朱棣选中了七个人:杨士奇、杨荣、解缙、胡广、金幼孜、黄淮、胡俨。
此七人,被人称为:内阁七子。
而这时候,徐长安也开始着手实施自己的抱负。
当然,他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得到朱棣的支持。
这一天,徐长安递交了一份长长的奏疏,没过两日,朱棣便召他到御书房详谈。
“臣,参见陛下!”
朱棣笑了笑:“没外臣在,你还是称姐夫。”
“是,姐夫。”
“来,坐下慢慢聊。”
待到徐长安坐下来,朱棣又道:“先说你列的第一条,关于科举之事,你再详细说说。”
“姐夫,科举改革势在必行,朝廷不能只培养一群书呆子,必须要多方面培养人才……”
“嗯!”
朱棣点了点头。
这一点,他深表认同,毕竟在北平时他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要不然,哪来的那些威力强大的火炮?
徐长安又道:“为了避免引起太大的反应,可以一步一步来。常规的科举暂时不变,但可以像武举那样另设科举,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赴试。
过程可以参照常规科举,先从各县选拔,通过了考核,再到州府赴试,最后到京城应试……”
“同时,在各州府增设一些全面教学的学院,除了基本的四书五经,同时也要学数术、天文、地理之类的知识。
对于一些成绩优异者,朝廷可以给予补贴与奖励,以免错失人才。”
听到这话,朱棣不由皱了皱眉:“可是这么一来,必然会增加国库负担,恐怕会招来一些大臣的反对。”
徐长安笑了笑:“姐夫放心,不会花国库的银子的。”
朱棣愣了愣:“嗯?”
“要说到这个问题,就会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一众皇亲国戚。
目前来说,皇亲国戚还不是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开枝散叶,人数越来越多。
到时候,便会给朝廷带来沉重的负担。”
这一点,朱棣的心里自然清楚。
比如他自己,便有兄弟姐妹四十余人,传承几代下来,得有多少人?
这些皇亲国戚可不是普通百姓,吃穿用度都是很讲究的,人数一多,自然会给朝廷带来不小的负担。
这是有史为鉴的。
“所以,我想到一个法子,既不给朝廷带来负担,也能让一众皇亲国戚有点事情做,还能多挣银子,可谓是皆大欢喜。”
朱棣心里一喜,忙问:“什么法子?”
“让他们参与皇家经营。”
“皇家经营?”
“对!姐夫,当年的开元盛世,万国来朝,靠的是朝廷各方面的措施。比如轻徭薄赋、挖河修路、兼容并蓄。
这期间,整个国家的生产力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士农工商各个行业皆欣欣向荣。
如若那时候一味重农抑商,又何来的盛世景象?
一个国家的繁荣,粮食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商品与银两的流通。
老百姓不仅要吃饱,还得有闲钱,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国富民强……”
朱棣忍不住问了一句:“你的意思是说,要扶持商业?”
“姐夫,商业发展起来了,朝廷才能收到更多的税银,从而减轻百姓的赋税。
粮食,可以通过改良土壤、改良种子,施肥等等手段增产,这一点,技工学院那边已经在着手培养相关的人才,相信过几年就能初见成效。”
“那你所说的皇家经营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姐夫,工坊那里已经掌握了一些新的技术,比如玻璃的制作,以及一些生活用品。
这些产业可以掌握在皇家手中,让一众皇亲国戚集资合股,也就是合伙一起做生意,并参与经营、分红。
包括一些特殊产业,比如开矿,也可以让他们参与……”
听到这番话,朱棣不由眼神一亮:“听起来好像不错。”
徐长安笑了笑,继续道:“不止于此,届时,还可以利用各地驿站、码头组建一个皇家物流……”
“等等?物流是什么?”朱棣忍不住问了一句。
“简单来说就是物品的流通,货物配送。商户的货物一般都是自己雇人运送,耗时耗力不说,途中说不定还会遇到强盗,一旦被劫,损失惨重。
假如以皇家的名义组建一个物流机构,通过驿站、水路全国范围内运送,按货物价值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相信很多商户都乐意,毕竟,既安全又省心。”
“这……”朱棣似乎有些犹豫:“你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以皇家的名义去经营,会会不会招人非议?”
“姐夫,这是利国利民之事,外面的人早晚也会理解。况且,这事不用姐夫出面,各地不是有藩王么?
谁的地盘,便由谁负责管理,有银子赚,他们自然会上心……”
“哦?”
听到这句话,朱棣不由意味深长瞟了徐长安一眼。
他听出了一些弦外之音。
说来说去,这也算是对各地藩王的一种安抚之法,让他们有事可做,有银子可赚,省得一天到晚产生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姐夫,其实皇家经营自古有之。不说远了,比如织造局,不就是皇家经营丝绸生意么?
还有盐、矿、茶叶等等,同样也是如此。只不过,现在是将经营的范围扩大一些而已。”
这么一说,朱棣不由拍了拍额头:“对对对,是这么回事。这样,关于皇家经营一事,你回去再另写一份详细的计划,我再看看。”
“好的姐夫。”
“再说第二件,关于你在奏疏里所说的编纂一部文献大成一事。”
“是的,一旦编成此文献,将会成为一桩彰显国威,造福千秋万代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