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姐夫永乐大帝 第9章 朱高炽三兄弟回归

作者:蜀三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22 15:47:25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信中,徐长安说姐夫是因为湘王之死又气又急,故而病倒。

又说姐姐一宿未睡,眼睛都哭肿了云云。

总之就是卖惨。

看完信,朱允炆不由叹了一声:“魏国公,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徐辉祖虽对朱棣有意见。

但小弟这封信也勾动了他的亲情,毕竟是他的亲姐姐、亲外甥。

故而道:“臣不敢擅做主张,还请陛下决断。”

徐长安前世的历史上,徐辉祖可是极力反对放三兄弟回北平的,现在虽然没有求情,至少未落井下石。

“嗯……”

朱允炆沉吟不语。

显然,还在放与不放之间纠结。

这时候,一个贴身太监送来了一封密信。

这封密信正是葛诚暗中派人送来的,说是他先后找了几个大夫,确认燕王的确染病,不像是装病。

阅后,朱允炆不露声色走到灯前将信烧掉。

随之终于下了决定,吩咐道:“传旨,命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即刻离京,返回燕王府照顾朕的皇叔。”

“是!”

太监领旨而去。

也不知为何,徐辉祖心里有些隐隐不安,但还是拱了拱手道:“陛下圣明!”

齐泰、方孝孺听闻皇上竟然下旨放走朱高炽三兄弟,急得当即便要入宫劝谏。

黄子澄自作聪明,劝道:“二位大人,陛下这么做自然也有一定的道理。

如若不放人,便等同于授人以柄,令得燕王更有借口起兵。

如今放他们三人离开,既彰显了陛下的仁厚,同时也示朝廷不疑,燕王更不敢轻举妄动。”

听他这么一说,齐泰、方孝孺也认为有几分道理。

一来一去之间,朱高炽三兄弟已快马离京,直如那挣脱了牢笼的鸟儿。

不过,朱允炆终究还是不放心,在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个“军师”的建议下,一边继续削藩,一边对燕王步步收紧。

他们借口蒙古兵有南下迹象,命都督宋忠调遣沿边各卫马步兵三万余驻守开平。

同时,将原本归燕王节制的燕山三卫及沿边人马也陆续调走。

又调属北平的永清左卫官军驻守彰德、永清右卫驻守顺德。

临清、山海关皆布置了不少兵马,进一步完成了朝廷对北平府外围的重重驻守。

某种程度上讲,此时的燕王已成笼中鸟,插翅也难飞。

他现在能调动的人马,仅余燕王府八百亲卫。

区区八百人,便想颠覆朝廷?

别说旁人,就连朱棣心中都倍感沉重,陷入了迷茫与煎熬中。

随着代王、齐王、岷王一一被废,沦为庶民,朱棣又病倒了。

这次不是装的,而是心理压力太大。

徐妙云亲手煎了药汤走到床前,一勺一勺慢慢喂着。

徐长安走了进来,轻声问了一句:“姐,姐夫好点没?”

“唉!”朱棣叹了一声:“其实也没什么大病,就是心里……总感觉堵得慌。”

徐长安直言不讳道:“姐夫,你这是心病。”

徐妙云瞟了弟弟一眼:“那你说说,你有什么心药医治你姐夫?”

“姐,还记得当年你给我讲的故事吗?”

徐妙云愣了愣:“我怎知你说的是哪一个?”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兵犯应天,兵马数量十倍于我军,一众文武臣僚皆劝太祖暂避锋芒,放弃应天。

最终,太祖力排众议,身先士卒与陈友谅对决,这才有了后来的龙江大捷。”

听到这番话,徐妙云终于明白了小弟的良苦用心。

便接口道:“没错,此战之后,很多人都说太祖天性坚毅,远非常人能及。可父亲曾对我说,太祖当年之所以一力主战,只为四个字……”

说到这里,故意停了下来。

这段往事朱棣自然是听说过的,但却不知父皇到底为了哪四个字。

于是便好奇地问:“哪四个字?”

徐妙云一字一顿道:“无、路、可、退!”

朱棣眼中神光一闪,喃喃道:“无路可走,无路可退。他们逼一步,本王便得退一步。

可如今,本王已无路可退,再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所以……”徐长安一脸凝重道:“姐夫必须打起精神,背水一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好!”

朱棣抓过妻子手中的药碗仰头便喝。

“王爷……”

“噗!”

朱棣喝了一大口,又赶紧吐了出来。

这时,徐妙云方才接上了上一句:“烫……”

“你怎么不早说?”

“王爷喝太快,妾来不及。”

“哈哈哈!”徐长安却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哈哈大笑。

朱棣一脸羞恼,冲着徐妙云道:“我浑身无力,你替我收拾这小子。”

“好的王爷。”

“你倒是动手啊。”

“王爷,可不可以先欠着?”

朱棣:“你们……”

经此一闹,心情倒是放松了一些,精神也开始好转。

“父王、母妃、舅舅……”

这时候,朱高炽走了进来。

徐长安大步走了过去,一把搂过朱高炽的肩往外走。

“大外甥,没见你爹娘正卿卿我我?没眼力,走,陪我到花园溜一圈。”

朱高炽:“……”

徐妙云一副气急败坏的表情:“王爷,刚才妾真该动手的。”

“哈哈哈!”朱棣却开心大笑。

来到王府花园,朱高炽忍不住问:“舅舅,有什么要紧事吗?”

“两件事。第一,你以后要勤加锻炼,多吃素,少吃肉,身体太胖了可不好,明白吗?”

“明白了舅舅。”

舅甥二人其实是同一年的,徐长安生于初春,朱高炽生于八月,相差了半岁左右。

不过,朱高炽一向循规蹈矩,年龄归年龄,辈份归辈份,不能僭越。

“第二件,以后这北平府可能会交到你手中。”

“啊?”朱高炽一脸惊愣:“难不成,父王他……”

徐长安语重心长道:“你心里知道就行了,不用讲出口。到时,你要多多发掘人才,礼贤下士。”

“多谢舅舅指点。”

“我说的礼贤下士,并不单指读书人。人才是多元化的,比如医、农、工乃至商业方面,但凡有天赋者,皆可善加利用。

没事多带着两个弟弟去城里转转,看能否发现一些人才。

切记,那种夸夸其谈,满口之乎者也的迂腐书生,一律拒之门外。”

“这……”朱高炽不由挠了挠头。

毕竟,朝廷一向重视读书人,以科举选拔人才。

而徐长安这番说辞,与朱高炽从小接受的理念有悖,一时半会儿他自然接受不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