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五千年 第28章 火的赐福与冲突及观念的转变

作者:恒信致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14 12:12:02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剧本每次重演时,开始都是法,后来就演化出法律,用法律来管人类的事,这样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改法为律的过程,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恶法非法,法是道德的延伸,另一种认为恶法亦法,认为只要是头领制定的,就是事实上的法律。恶法非法在中国古代是主流,西周时期的法律就主张德配天地。唐朝也主张德主刑辅,礼法合一。而在国外,开始法律被认为是神的旨意,法则通常以宗教文本的形式出现。例如,犹太教的《摩西五经》不仅包含法律条文,也包含了对上帝的教义和信仰。而恶法亦法,在罗马法体系中,法律被视为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强调了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尽管有些法律可能不公,只要是权威定制的,就是实际的法律。这个甚至被一些贩毒的黑帮采纳,在帮派里制定严格的帮规,实际上取代现实中的法成为法律。

这样一来,同一事情,法与非法就有不同说法了,你认为非法,他认为合法。你认为合法,他可能认为非法。并且很多国家的法律是不会用外国人来指导的,但是也个别国家把以外国人思想来指导,并且把外国人名写进本国法律。在剧本中,还衍生出了不同的法系,如海洋法系与大陆法系。很多制定法律的人,是想着用法律去治别人的,但是法律反过来也是治其人的。如商鞅变法,最后商鞅就死于自己的法律之下。

###**商鞅变法与摩西五经:古代文明的道德与法制篇**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各国各地涌现出一些深刻影响社会秩序的法制与道德体系。中国的商鞅变法与以色列的《摩西五经》就是其中的代表。商鞅用严苛的法律和重典治国,奠定了秦国的强大基础,却也在死后成为自己法制的牺牲品;而摩西的律法则是对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用道德与法制规范每一个人的生活。

在这个章节里,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去看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他们所在的国度。

###**第一节商鞅变法:以法治国的决心**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卓越的改革者,为了使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崛起为强大王国,他提出了名垂青史的“商鞅变法”。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时,秦国刚经历了几代君主的更迭,局势动荡,法纪松散,百姓怠惰,军队力量薄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鞅提出了改革政策,依靠一整套严苛的法律制度来重塑国家。

商鞅深知,想要推行自己的政策必须要得到国君的支持,幸运的是,年轻的秦孝公欣赏商鞅的才能,决心将他推崇的变法一一施行。商鞅将法令分为“耕战为本”和“重刑治国”两大部分,鼓励百姓务农、徙民,禁止奢侈浪费,褒奖英勇作战,同时对所有违法者实施严厉的处罚。此举在短时间内就产生了显著的效果,秦国的民风逐渐变得严谨,国力迅速增强。

他通过“立木为信”的事件,树立了法律威严。商鞅命人在都城咸阳南门树立一根木头,公告百姓说,若有谁能将木头扛到北门,就奖赏十金。开始时无人敢去,因为百姓们不相信事情会如此简单,然而一人试图扛起木头并走向北门,商鞅果然兑现承诺,以金十赐之。此举使得法令在秦国百姓心中变得真实而不容忽视。

然而,商鞅变法的成功也伴随着巨大的代价。变法期间,许多世族贵族利益受损,抵制变法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在商鞅的坚持下,秦国变得日益强大,秦孝公也给了他极大的信任与权力。

---

###**第二节摩西五经:信仰与律法的融合**

在遥远的西方,犹太民族的领袖摩西从神那里接受了律法,编纂成《摩西五经》。在这部经书中,摩西为以色列人制定了伦理规范、宗教仪式、社会管理等一系列法则,成为犹太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根基。与商鞅不同的是,摩西的律法强调神的意志,是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道德与律法相结合的体系。

摩西律法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十诫》中,这十条简单的戒律成为犹太民族的信仰支柱。从“不可杀人”到“不可偷盗”,摩西用极其明确的道德条款规范了人类的行为。《摩西五经》不仅是信仰的指引,还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指导,贯穿着对神的敬畏与对道德的严格要求。

摩西律法虽然严谨,但在执行上仍然保留了人性的温暖与关怀。例如,《摩西五经》允许人们在安息日休息,保护穷人权利等。摩西认为,律法不仅要约束人的行为,更要引导人心向善,以此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两位先贤的法令风格迥异,商鞅的法严厉而无情,而摩西的律法则带有神圣的光辉,令人肃然起敬。商鞅是以严格的律法作为国策,而摩西的律法是精神与行为的双重约束。

---

###**第三节反噬的法网:商鞅之死**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走上强国之路,商鞅的功绩显赫,但最终他也未能逃脱法制的反噬。秦孝公逝世后,商鞅的对手开始借机报复,指控商鞅犯下“谋反”的罪名。秦惠文王继位后,商鞅的政敌逐渐掌握了权力。

商鞅想要逃离秦国,却被阻于关卡,他变法时亲自推行的律法禁止百姓收留逃犯,使他难以寻得藏身之处。最终,商鞅被捉拿归案,秦惠文王将其施以“车裂”之刑。商鞅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下,这一讽刺意味深长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尽管商鞅以极端的方式推动秦国走上强盛之路,但他的严格法制也最终反噬了他自己,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商鞅的死,虽在当时被视为“顺天应命”,但其留下的法制思想却成为秦国崛起的重要基石。秦国后来依靠商鞅的法令体系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商鞅在自己变法的历程中,立下严苛法律,并亲身经历了法治的冷酷,最终成为法制的牺牲者。

---

###**第四节法与德的对比与启示**

商鞅与摩西,同为古代法制的奠基者,但他们的法制思想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商鞅以法制维持国家的强盛,用高压手段和重刑确保社会稳定;而摩西的律法融合了信仰、道德与法制,追求社会和谐和个体心灵的平安。

在商鞅看来,法是无情的,是实现国家权力的工具。而在摩西的视角中,律法则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是人类向善的引导。商鞅的法是为国家服务的,而摩西的律法是为神与人之间的和谐服务的。

商鞅与摩西的故事,揭示了不同的治理理念。商鞅以铁血手段推动国家的强盛,但他也因此受到反噬,成了法制的牺牲品。摩西则用律法约束人们的行为,强调敬畏神、遵循道德的信仰,从而使整个民族更加团结。商鞅的死告诉我们,过于严苛的法制可能会导致人性的异化;而摩西的律法则让人们在道德与法制的双重规范下找到了心灵的归属。

---

###**尾声:法律与道德的永恒探讨**

商鞅与摩西,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国度,却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法制遗产。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强盛,为后世树立了“依法治国”的典范;摩西律法则成为犹太民族的道德指引,让他们在长久的流浪与漂泊中保持信仰与秩序。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法律的约束,但也离不开道德的引领。过于严苛的法制会削弱人性,而单纯依赖道德也难以治理国家。商鞅与摩西的故事是一个警示:法制与道德应该相辅相成,法律是社会的规矩,而道德是人心的向导。

商鞅与摩西的法制思想,在东西方各自的文明中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