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那边暂时不需要王也考虑太多了,现在他必须替伊稚斜干点事了,不然一直这么吃里扒外,总有清算的一天。
至于干嘛,还是落在之前与祭司辩论的问题上,就是开商路,外加开垦一部分田地。
这两项都是大工程,非一日之功。开商路的好处自是不用多说,可以互通有无,加快经济繁荣。开垦田地也是好处颇多,但王也很担心这项政策不能顺利施行。
整个匈奴基本以放牧为生,随草而栖息,要让他们老老实实呆在一个地方种地可谓是十分困难。
不过王也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商路一开,自己再许以重利,总有人会心动的,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这利从何来。商路确实可以赚钱,但很明显不足以让他实施他的计划。
随后王也想到了一个好东西,那就是煤炭,在匈奴地界内有大量的煤矿,若是能开采出来,这东西将会带来巨大的利益。
不过王也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商路一开,自己再许以重利,总有人会心动的,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这利从何来。商路确实可以赚钱,但很明显不足以让他实施他的计划。
随后王也想到了一个好东西,那就是煤炭,在匈奴地界内有大量的煤矿,若是能开采出来,这东西将会带来巨大的利益。
王也决定去找伊稚斜商谈此事,他来到伊稚斜的营帐前,请求会面。伊稚斜听闻王也求见,心中虽有疑惑,但还是让他进了营帐。
“国师,你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啊?不会又是关于那些汉人的事吧”伊稚斜开门见山地问道。
王也微微躬身,说道:“单于,这次来可不是这个,我有一个能让咱们获取巨大利益的法子。”
伊稚斜来了兴趣,挑眉道:“哦?说来听听。”
王也直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伊稚斜,说道:“单于,在咱们的地界内,有着大量的煤矿。若能将其开采出来,定能带来无尽的财富。”
伊稚斜皱了皱眉,说道:“煤炭?这东西能有何用?”
王也笑了笑,解释道:“单于,煤炭用途广泛。可用于取暖、炼铁,若是能开采售卖,能换来无数的金银财宝和物资。”
伊稚斜沉思片刻,说道:“听起来不错,但开采煤矿需要人力、物力,这投入可不是小数目。”
王也接着说道:“单于,前期投入虽大,但一旦开采成功,回报将是数倍乃至数十倍。我们可以先小规模开采,看到成效后再逐步扩大规模。”
伊稚斜摸着下巴,问道:“那这开采出来的煤炭,如何销售?”
王也说道:“单于,我们可以向周边的部落出售,他们冬日取暖对煤炭定有需求。还可以与汉朝通商,汉朝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对煤炭的需求必然不小。”
伊稚斜眼中闪过一丝疑虑,说道:“与汉朝通商,这恐怕不易。”
王也说道:“单于,如今局势并非一成不变。若我们能通过煤炭与汉朝建立一定的贸易往来,不仅能获取利益,救脸过冬粮食都可以从汉朝采买而无需向之前那样,每次到冬天就必须去边关劫掠,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伊稚斜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国师,你所说之事,本单于需要再考虑考虑。”
王也急忙说道:“单于,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若错过,日后再想寻得如此巨大的利益,怕是不易。”
伊稚斜摆了摆手,说道:“你先退下吧,待本单于想好了,自会给你答复。”
王也无奈,只能行礼告退。离开营帐后,王也心中也有些忐忑,不知伊稚斜最终是否会同意他的提议。但他深知,此事若能成,不仅能解决当下的困境,还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过了几日,伊稚斜终于派人传来消息,同意了开采煤矿。王也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开始行动。
他四处张贴告示,召集了众多经验丰富的矿工和一些身强力壮的青年。王也亲自带领着他们,在匈奴的地界内探寻矿脉。
经过一番艰苦的寻找,终于发现了几处蕴藏丰富的煤矿。众人兴奋不已,立刻着手准备开采工作。
开采的过程并不顺利,遇到了许多难题,如矿井的通风、排水等。但王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第一批煤矿被采了出来。然而,刚采出的煤矿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对使用的人可能会造成危害。王也深知这一点,他又不得不派人出去搜寻石灰石,利用这个来减少有害物质。
不过好在此前在平城采矿已经有经验,现在无非就是照搬以前的方法罢了,不久之后,采出的煤矿便处理的差不多了。
王也带着处理好的煤矿再次面见伊稚斜。伊稚斜看到这些优质的煤矿,脸上满是欣喜之色。
“王也,你果然没有让本单于失望!有了这些煤矿,我匈奴冬天起码要少死几万人!经年累月,我们匈奴的实力必将更加强大。”伊稚斜兴奋地说道。
王也恭敬地说道:“单于,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些煤矿销售出去,换取更多的物资和财富。”
伊稚斜点头表示赞同:“好!此事就交由你去安排,一定要做得妥当。”
王也领命后,开始积极地与周边部落和汉朝的商人联系,洽谈煤炭的销售事宜。由于煤炭的质量优良,且价格合理,很快就受到了各部落的欢迎。
王也在其中做起了中间商,因为汉朝自从他之前派人开采的平城的煤矿,已然不短缺了。而他要做的事就是利用煤炭换取草原上的牛羊,然后转卖给汉朝那边。他们又从汉朝那边购买粮食物资。
随着煤炭的销售,匈奴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物资。伊稚斜看着日益增多的粮食储备,也是眼神火热,这有了粮草就意味着可以养更多的军队,这对伊稚斜而言是致命的诱惑。王也也因为此事得到了匈奴的认可,在匈奴的地位日益提高。
然而,王也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深知,要想在这乱世中立足,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发展。煤炭这个东西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就按以前的走就行了。
他现在在考虑另一件事,那就是羊毛的处理。通过经商,各部落的牛羊也卖出去了粮食也有钱买了,看着是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但现如今对牛羊的处理依然是以吃肉为主,对这些羊毛反而弃如敝履。
所以他打算搞一搞纺织的发展,既是加强对羊毛的利用,也算是给这些匈奴人提供一些生存的路子,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牛羊的。若是这个方法施行效果还不错,也可以推行到汉朝去。
王也说干就干,他开始四处寻找能工巧匠,组建了一个小小的研究团队。他们整日待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对着一堆羊毛苦思冥想。
王也对这个东西也不太了解,他所能提供的就只是一些看法和建议,但就这些建议也让这些人少走了很多弯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王也和他的团队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纺织机。这种纺织机比传统的更加高效,能够更快速地将羊毛纺织成线。
与此同时,他们还研究出了一套新的羊毛处理办法。先将羊毛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油脂,然后经过特殊的梳理,使其变得更加柔软顺滑,再用于纺织。
王也满怀信心地带着新成果来到匈奴的部落中,向人们展示并讲解如何使用这些新工具和方法。然而,一开始,人们对这些新鲜事物反应冷淡。他们习惯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对这种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新技能持怀疑态度。
王也并没有气馁,他决定先找一些愿意尝试的家庭进行示范。有一户贫困的人家,家中没有牛羊,生活艰难。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受了王也的提议。
王也亲自指导他们如何操作纺织机,如何处理羊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户人家成功地织出了一批精美的羊毛织物。
当他们将这些织物拿到集市上出售时,竟然受到了一些商人的青睐,卖出了不错的价钱。这户人家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个消息在部落中不胫而走,其他人们开始关注起纺织这项新的生计。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尝试学习纺织技术,王也则不辞辛劳地在各个部落之间穿梭,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不知不觉间,纺织在匈奴部落中逐渐推行开来。越来越多的羊毛被制成了各种织物,不仅满足了部落内部的需求,还开始向外销售。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一些心灵手巧的匈奴人还在织物的样式和图案上进行创新,使其更具特色。部落中的妇女们纷纷参与其中,原本无所事事的时光如今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王也看到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果,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不仅改变了匈奴人的生活方式,也为他们的未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然而,王也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纺织业的品质和产量,将这些羊毛织物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他组织了一些技艺精湛的工匠,对纺织技术进行不断改进,同时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
在王也的推动下,匈奴的纺织业日益繁荣。周边的部落听闻后,也纷纷前来学习和交流。王也趁机与他们建立了更紧密的贸易联系,进一步扩大了纺织业的影响力。
终于,周围国家的商人也注意到了匈奴的羊毛织物。他们被其独特的风格和优良的品质所吸引,开始大量采购。王也的计划一步步实现,纺织业成为了连接匈奴和周边国家的又一条纽带,促进了双方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这些成就也是王也在匈奴推行了两年的成果。初始的时候就连伊稚斜也不看好他,认为他的精力不该放在这种商贾之事上,他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匈奴更强大。
但王也告诉他,这事就能让匈奴更强大。伊稚斜虽然不以为然,但还是决定试一试,毕竟此前王也农的很多东西都被证明他是对的,那多给他一些耐心又何妨。
王也在推行纺织和羊毛处理的时候,霍去病那边也没闲着。他那两千人的队伍如今已经发展成接近一万人了,虽然里面大部分都是战俘或奴隶,但这人到底是为他所用了。
而他在博斯腾湖附近开的荒如今也初见成效,这两年时间,他不仅在博斯腾湖立起了一座雄城,还开出了数万亩的田地,他如今的地盘也已经扩张了不少。
这也多亏这两年乌孙内部愈发混乱了,君不君,臣不臣,整个朝堂就是一锅粥,这给了他们发育的时间和空间。据说如今乌孙内部是革新派在做主。他们打算扫清这个国家的积痹,还乌孙一个朗朗乾坤。
霍去病深知,虽然目前局势对他们有利,但仍不能掉以轻心。随着势力的扩张,物资的供应和人员的管理成为了新的难题。
物资短缺他也没有好办法,这两年来虽然王也也给他们送了不少东西,但随着军队的扩张,愈发捉襟见肘起来。
但在人员管理上,他制定了严格的军规和律法,赏罚分明,使得这支庞大而复杂的队伍能够保持高度的纪律性和战斗力。
与此同时,乌孙国内的革新派虽然雄心勃勃,但面临的阻力重重。旧贵族势力不甘心失去既得利益,处处阻挠革新措施的推行。国内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引发了一些局部的冲突和战乱。
霍去病敏锐地察觉到乌孙局势的变化,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若是操作得当,他的物资缺口将会被填上。随后,他派遣使者与乌孙的革新派接触,表达了愿意提供一定支持的意愿,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合作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