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城里后,魏征的思绪很乱,上交记录后就向皇帝请了个假。李世民也没为难,只是叮嘱他今天的事不要和任何人言说,然后传召叫来了文官三人组,三人来时都没有什么精神,好像都有什么事情想要禀告。皇帝虽然没有向心腹隐瞒的打算,但恐怕施行推广的基础不稳,还是决定先听听臣子想说的是什么。
“启禀陛下,这次赈灾的账册整理完了。”
“克明你这副表情,是查找出了什么差错吗?”
杜如晦和身边其余二人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还是决定按照之前商量好的那样继续报告。
“回陛下,臣算到最后,发现这次赈济雪灾朝廷有一百二十六贯又三钱的盈余。”
“什么?你刚才说什么?”
“陛下,这次赈灾,赚了。”
李二压下心中的惊讶,尽力忍住不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不动神色地让臣子继续说下去。
“臣一开始也怀疑是哪里有遗漏,但经过反复三次查验后,并没发现任何偏差。”
“要将那记录繁多事物的账册查验三次本来是要花费不少工夫的吧,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查清楚,那《借贷记账法》当真如此神奇吗?”
“臣亲身查验,不敢欺瞒陛下,事实确是如此。”
朝廷赚钱了自然是好事,但,那是赈灾啊。虽然只有区区一百多贯,不过赈灾居然还能赚到钱,这,这怎么可能。
“……最一开始就对物品的收录严格管控了吗?会不会是有下面的人记录不详?”
“并没有。负责记录的人是臣兵部属下的吏员,臣再三告诫他们若有疏忽便军法处置,此外还有御史台监督,看管库房的是外十二卫。《借贷记账法》的特点是可以让账目上物品的由来去向清楚明晰,方便进行查验,臣敢保证其中没有任何疏漏。”
“那……这钱都是从哪里赚的?”
“主要是用灾民的劳力换来的:在朝廷放出捐赠钱粮可换得灾民耕地肥田的风声后有许多原属天策府的老人都积极相应,朝廷是以此先撑住了前期赈灾的物资用度,之后再和陇西李家做木材生意后营地里就有了持续的进项,此外,就是贩卖产自南山中土窑烧制出来的木炭、陶器和砖石了。”
“即便如此也不会达到能赚到钱的地步吧。”
“回陛下,单从收入来看是不多,然而账面能有盈余的原因是因为在一开始就省去了筹集物资的麻烦。不说新渭屯早就存有大量的柴薪木炭,王先生将杂粮制成面食以及收集冻死牲畜的招数也有奇效,这使得朝廷可以用任何吃食来赈灾并且还压住了关中的粮价。先生还献计允许灾民以外的民众也可以领取肉汤,如此形势就让城内的粮商不得不放弃抬高粮价的想法,甚至有一部分商家为了捞取名声也参与到赈济雪灾的行动之中。”
“嗯,大难之下众志成城,朕心甚慰呀。此次赈灾,克明你领导的兵部做得很好,功劳不小啊。”
“陛下,王先生所献计策的成果还不止这些。”
受到夸奖后杜如晦并未露出欣喜的表情,连谢恩都没有,就任由房玄龄接过话头。皇帝虽然对臣子们异常的态度和举动感到奇怪,但还是随着他们继续说下去。
“那玄龄你就给朕细细讲来吧。”
“在进行赈济雪灾的同时,王先生还托管理物资的军士留意保存了一些指定的物品。目前在营地的库房里存放了足以制造装备一万步卒甲胄弓弩的原料,节省下来的这笔钱,已经多到足够购买大量的耕牛用以返还那些给把冻死的牲畜贡献出来的农户了。”
李二终究还是没能压制住心中的惊愕,目前一头耕牛的市价他是不知道,但多少军队的装备要耗费多少钱财他这个常年领军的人可是心知肚明。在自己还是天策上将的时候,铲除梁师都、更进一步痛击颉利老贼就一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当了皇帝后更是加紧了准备的程度,王先生这可是帮了朕的大忙啊。
“赈济雪灾朝廷不但没有花钱,反倒还赚了,又积攒下了足以制造一万步卒甲胄弓弩的原料,这是什么道理?”
“按照先生的话来讲就是因为把资金成本转移到了人力成本上,而当天灾发生之时人力成本会下降到微乎其微的地步,看起来就像没花钱一样。也就是说,先生运用的是能够利用天灾的方法,是将天灾转化为了成事的助力,正是因为发生了像关中大雪这样的天灾,所以朝廷才会赚得到钱。”
妖孽!他不是个工匠吗?怎么会想到如此诡谲的招数?
“嗯,玄龄你身为中书令日理万机,还要盯着赈灾之事,爱卿你也辛苦了,也有大功。”
“陛下,王先生所做的不仅是为国分忧,还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无形中加快了我们原本计划中掌握朝堂的进程。”
结果房玄龄也没有向皇帝谢恩,也是把话头让了出去。望着开口接话的长孙无忌,李二意识到他们可能知道了昨天自己派李君羡出去办的事,现在做的其实是在为王珏玉求情。
“辅机你说。”
“在原来的计划中,是让朝廷把重建受灾村镇的任务交给了将作监,以此削弱工部里的世家势力。臣斗胆,请陛下再准许将作监使用这次赈灾时收集的原料制作甲胄弓弩。”
“但即便是算上这份功劳,也并没有让我们的计划推进多少吧。”
“臣的家丁在关中收购冻死牲畜时发现某些地方官吏有帮助世家藏匿丁户的现象,其中涉及到了民部的官员。微臣可以以此入手,在他们的考核和任免上运作。”
“行了,都这么多年的交情了,你不用跟朕搞这些铺垫,有话就直说吧。”
“……陛下,在这次赈灾中,参与到捐赠钱粮换耕地肥田的主要是原秦王府中的老伙计,虽然一开始我们没指望能以此获利,但结果是所有人都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回报。”
“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臣等三人为例,去年举事之前我们还只是秦王府中的小小幕僚,一朝功成,我们就都成为了实封过千户的国公。虽然我们也从陛下处得到了许多钱财贵物,却因诸事缠身没有在食邑多下工夫,而通过在此次赈灾中以钱粮换取灾民肥田,不但使得封邑里的田地肥力提高,更是直接免去了春耕时的劳动。如此,待到秋收,朝廷中那些早年便在陛下身边效力的臣工将会成为百官中收入最为丰厚的一群人。王先生之功,不止最初的万石粮食,还大大增加了我方在朝中的实力,微臣斗胆,请陛下不吝赏赐。”
其实三人只是知道老大把王先生抓了起来,并不了解他藏拙到了何种地步,还在使劲地往他身上添加功劳。皇帝只觉头疼,揉了揉太阳穴,不想再废话,直接把手上魏征刚上交的记录甩了出去。
“克明,这次赈灾是朕让兵部来做具体执行的,他一个木匠使用朝廷财物人力偷偷做下这些私事,用不用军法处置?玄龄,作为中书令,朝堂中各势力的均衡很可能就要倾覆了,计划要修改成什么样才比较稳妥?辅机,既然你说他有大功,那你这个吏部尚书就来说说,要不要给他个官做做,又有哪个官署愿意接收这种无视规制的狂徒?”
官老爷们初看记录时先都是惊喜,听了这冲鼻上脑的话也是眉头一皱,面色渐渐苦了起来。王先生的奇技太巧、会引起的变数太多、要想将这许多的事物理顺实在太难,好在老大刚才的暗示已经很明确了,上级给出了办事的方向,方案也就好提出了。三人小声分析了一下局势的走向,交换了一下意见,国舅爷便自愿承担起了先锋重任。
“陛下,不如就以退为进吧。”
“怎么?辅机这么快就想好了吗?”
“嗯。王先生所作之事其实已经影响到了未来的朝中均势,既然无法遮掩,也只好及早给出定性,以此求取先机。另外先生所献之物许多都需要底层的工匠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气候,而如今陛下可用之人却皆在朝堂,实际能出力劳作的人中并无良才。既然要利用好先生的技巧还需要时间,那就索性扩大事态,改功为过,多罚几人,也方便为以后安插布置。”
长孙无忌本来还觉得这计策有些过于冒进,没想到却是正中皇帝心意。李二深知王珏玉的这些奇技淫巧不但可以作用于朝堂之上,更是能挖了一众世家在地方上的根,为了牢牢掌握这股力量,让谁去做具体的执行自己才能放心那是不言而喻。
“你既然是吏部尚书,就快去安排相关的人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