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yylz.com

闻声望去,只见是一头顶红缨却无枪尖的小将在嘲讽,眉眼中满是不屑和嫌弃。

帐中原本只有众人的呼吸声,这句话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点亮光般,哪怕声音极为细微也被众人听在耳里。

袁术循声望去,只见一面生的小将,脸色瞬间难看了下来。

好不容易将这头恶犬毛捋顺,又出声招惹,这不是在给他惹麻烦吗!

现在他只希望典沐没有听到,否则不知道要多掏多少粮草才能安抚下来,这可都是在放他的血啊!

典沐与小将相隔不到两丈,袁术都能听到的声音,他自然也听到了,遂在小将嘲讽的目光下,一脸暴怒的将宝剑捅入小将腹中,鲜血溅了他一身。

小将的神色从嘲讽到惊愕再到不敢置信。

刚才是诸将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有动兵戈的情况下典沐敢动手,他能理解,但现在诸将刀剑将他合围,他还敢动手,他怎么敢的?

换言之,诸将静坐时你敢动手。诸将合围时你还敢动手,那诸将不是白合围了吗?

在不敢置信中,小将含恨倒下。

捅完人后,典沐冷眼道:

“此贼辱我太甚,被我杀之,你等又待怎样?我乃一州州牧,凡欺我者,辱我者,尽杀之!我倒要看看,何人敢辱我?何人敢欺我!你等敢上前斩我否?敢否?!”

剩下的诸将又惊又怒,但同时也被典沐的气势吓得不敢上前。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是已经走到地方尽头的最高长官,身怀大义的一州州牧。

能入帐议事的,而且还是在袁术帐内议事的,多少都是有点脑子的,他们知道自己不是袁术这种同级别的诸侯,现在私自动手气是出了,不憋屈了,但死期也就到了,袁术肯定会砍了他们以证明与自己无关。

他们就是想抱大腿好升官,又不是想送死,这种两面得罪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做,出言不逊的两人也是想要借机进入袁术眼中,方才遭遇了不测。

见此,典沐喝道:

“既然不敢,还不速速退下!”

诸将面有不甘,其中一员将领上前道:

“典将军此举…”

“放肆,我乃先帝亲封幽州牧,奉旨代帝牧幽,袁公称我一声将军那是看的起典某,你非我将,又非诸侯,怎敢称我为将军?你当称我为使君!”

典沐嗤笑一声打断了来人声音,横剑冷声道,伴着满身的血迹和剑锋上滴落的血珠显得尤为凶残。

这番话是在嘲讽将领不懂规矩,但一句“袁公如此称呼那是看的起典某”又同时夸赞了袁术,认为其有身份,有地位。

一番话直接让袁术将领的怒火无处发泄,待看向袁术后,又如同一拳打在了白叠子上。

此人真不为人子!

这是将领和大部分将校的内心活动。

若是典沐得知,必定会嘲讽一句,老子无法选中!

毕竟他出生时就没了爹娘。

然后暴起追着诸将狂砍,反正这里除了纪灵之外再无一人能敌他手,也没人敢出手,这才是他敢出手最大的依仗。

反正,大不了直接冒进擒了袁术为质,带着袁术去袁绍那里领赏,他不信这群将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连同袁术一同杀死。

只要出去了,还能博得一个好名声,最后的这块缺陷就能快速补上。

若是有爹有娘的,那孝廉肯定是要走一圈,这样麾下文武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匮乏。

袁术闻言不但不怒,反而洋洋自得起来,至于为什么他能听懂,因为旁边的杨弘在其耳边解释。

不然凭袁术的脑子,能听懂好赖话?

杨弘面不改色的擦了擦鬓角的汗水,暗呼好险。

其实这番话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在暗讽袁术御下无方,骂袁术没有能力,但为人臣子,就得揣摩主子的想法,袁术喜欢听好话,听不得坏话,一听坏话就彻底没了分寸,因此,他只敢挑着讲。

给袁术讲完后,杨弘偷摸的藏在袁术视线死角里,冲着典沐和善的笑了笑。

他的出身不算很高,是小型家族出身,虽与弘农杨氏同姓却并无半点关联,因此,对于君主出身这一方面看的不是很重,这也是他在袁术败亡后,率众投往孙策的原因。

但正所谓长于何处,败于何处,杨弘的缺点便是太过名利,无论君主的想法是好是坏,一律不反驳,而是紧紧跟随。

能爬到袁术麾下文臣最高点,他的强项不仅是谄媚,出谋划策亦是长处。

因此,在他的思想中,不管是给自己留后路,还是为了大局考虑,现在典沐是万万动不得的,只能交好。

从战略上看,典沐基本盘在幽州,袁术基本盘在淮南,能拉拢让其转变为盟友,让其与袁绍对峙互相征伐,他则趁机给袁术出谋划策迅速平定南方才是上策。

《战国策·秦策三》有云: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到时候南方平定后,再定计北伐,相争的两者只会越来越弱,只需略微出手,便可轻易灭掉北袁,凭借现在打好的关系,他便能只身劝降典沐,到时候袁术一高兴,这从龙之功岂不是妥妥加身?

兴旺家族,名留青史,指日可待!

杨弘思绪飘到天边,越想越感觉明日可期,遂挺身而出,道:

“典将军,此皆是将领不懂事,与袁公无关,还望将军恕罪,息怒啊!”

典沐冷哼,道:“所谓上行下效,若是袁公没有此意,诸位将军又怎敢做出此举?”

“恐怕,现在帐外已经刀斧手埋伏妥当,只等袁公摔杯为号了吧!”

闻言,杨弘默不作声后退一步,遂朝着袁术轻轻摇了摇头,表示他解决不了,将舞台留给袁术。

方才所言是他的一次试探,想要根据典沐的反应来决定未来的战略方针,只要典沐没有出声呵斥,那就代表接受了他的善意,若是出言呵斥,那他便会越过袁术下令将其杀死。

这样一来,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他都不会亏损,反而必定会得到典沐和袁术家将的一方善意。

“将军误会,误会啊!你们这群蠢货,还不退下!”

看到杨弘的眼神示意,袁术额上冷汗连连,连忙呵斥诸将让其退下。

袁家将校面露不甘离去,唯留纪灵在袁术身旁手握剑柄,充作护卫。

待诸将尽数离场后,袁术叹了口气,面露难色道:

“非我不愿拨粮与将军,实在是将军张口就要一万五千石粮草,术实在拿不出来啊!”

倒不是他想到了什么阴谋论,而是这近两万石的粮草,就算不留给兵卒做军粮,拿去挥霍都比白白送人香呀!

看着袁术眼里的不舍,杨弘有些无奈,他知道袁术小气的老毛病又犯了,也亏得这位主以侠士之名招揽人才。

但实际上,袁术传闻在外的侠士名号,只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名号,认为好听,所以便命人四处传播他有古之侠士风气,却没想到,这一招加上袁术的出身,竟引得无数人来投,杨弘也不例外。

没办法,自汉孝章皇帝白虎观会议统一经说之后,寒门豪强想要晋升阶级,成为官吏,就只能依附在掌握经学的世家,而在这其中,又属袁氏门生最广,做官相较容易。

至于侠士所拥有忠、孝、仁、义、信乃至豪爽洒脱,袁术则是刚好全部避开,一个没有,想要吐槽都没地方说,人有一个缺点,别人的目光便会在他的缺点上,让这人整夜如芒在背,睡不安宁,但人如果身上全是缺点,那完了,直接废了,你骂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骂,袁术就是如此。

当慕名而来者发现袁术名不副实后已经晚了,这个时候已然投于其门下,只能将错就错,硬着头皮辅佐在其左右,希望成就大事。

这个时代信奉的,就是忠臣不侍二主。

当然,对外还是声称袁术有侠士风气,我过得不舒服很不高兴,那大家都来,大家都不舒服,这样我就开心了。

别人一听,这袁术原来这么好的嘛,有侠士风气,出身正确,简直就是当世天赐明主,然后就屁颠屁颠额的跑了过来,周而复始。

偶尔有几个心存正义想要揭发的,可惜不等人跑出去告诉世人,就被袁术臣子偷摸干掉了,袁术手底下的人基本都是这样被坑过来的。

在辅佐中,这些臣子发现,袁术有个很多诸侯都没有的优点,成为袁术自己人后,他是真的舍得放权,光这一点就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而且在长时间的相处下,他们发现袁术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听劝,在这两个优点下,平时的那些小毛病和性格问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就更加卖力辅佐,呼朋唤友前来相助。

这一来二去,还真让他们给做成了,在袁氏诸多的帮助下,各地人口、银钱、粮草皆在迅速暴涨可谓是蒸蒸日上,只等袁术出言来取。

不等典沐开口,杨弘便干咳了一声,将袁术和典沐的目光吸引过来,随后微微颔首后又摇了摇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