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袁术如释重负的吐出口气,后豪迈的摆了摆手,道:
“与你便是,你可有相中之人?”
一个人才而已,他麾下幕僚门客那么多,文人加起来林林总总已经过百,所以对于典沐的要求想都没想便应了下来。
“我听闻袁公麾下有一主簿名为阎象,能作为袁公帐下主簿,其才智必然出色,沐愿借此人,还望袁公应诺。”
典沐很是诚恳的抱拳,手心里微微冒出细汗,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在南袁集团中,他最想要的就是阎象这个谋有良方,还可以处理文书的谏臣。
是的,阎象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属于谏臣一类,就像是李唐时期的魏征那样,只要一件事情会伤害到集团的利益,不管君主意下如何,都会硬着头皮奉劝。
典沐知道他和普通人一样,会愤怒,会犯错,天下即将开启群雄割据,人人相互算计、利用、攻伐,混乱又悲惨,任何一点差错都会带来风险都足以致命。
纵观群雄割据数年里,多少大败都是为君者不听谏言所导致,比如原本世界线上有名的官渡之战、下邳之战,袁绍、吕布的败北在典沐眼里是必然的结果。
前者,关键时刻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被曹操击败,可以说是一把好牌打了个稀烂。
后者则是生死时刻不仅对部下生疑,甚至对陈宫的“趁着敌军人困马乏时迎击”嗤之以鼻。最终同样测量曹操击败。
而这时候,一位谏臣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哪怕到最后也用不上,让阎象去帮助戏志才处理文书,又何尝不是好事呢?
在他的推测中,袁术离了阎象这个敢于直谏的臣子,称帝的时间恐怕还会加快一点,一旦袁术称帝激起天下公愤,他也会有理由扯大义南下。
想要重整山河,未来道路的铺设,人才的吸纳,百姓的伤亡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袁术闭眼沉思起来,他的脑海里逐渐浮出阎象严肃的形象,旋即打了个寒颤,提笔边写边假惺惺的抹着眼角,道:
“将军,阎先生可以借与你治理地方,安定之后返回,但是千万要替我照顾好阎先生啊!”
在整个南袁阵营中,最让袁术头疼的就是此人,倒不是说阎象能力不够,能爬到近臣这个级别,阎象的能力足见非同一般。
但是袁术不喜欢阎象,甚至有点厌恶,每次议事的时候,只要不听其意见,阎象就会喋喋不休的一直念叨,还大言不惭的认为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袁公路,搞得袁术经常下不来台。
因此,他巴不得赶紧把阎象送出去吃点苦头,在他眼里,天下能人如同过江之鲫,压根不缺阎象这一个。
要不是担心影响自己的名声,他早都把阎象逐出辕门,然后将官职赐给那些同为家族出身的人才了,现在正好有名头把阎象扔出去。还能顺便提升一下名望。
在袁术的心里,阎象就像是一匹毛驴般倔强,但只要在那苦寒之地待上一段时日,必然会想起自己的好,待其回到自己身边的时候,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
双重诱惑下,袁术含泪(偷笑)的写好书信并盖上大印,将其递给纪灵示意其送下。
接过书信后,典沐小心翼翼将其收好,随后起身整理好甲胄,一脸严肃庄重的半跪在地上,抱拳连行三礼。
不论袁术是怎么想的,这人才再怎么说都是人家送的,拜上三拜是应该的。
至于他说的是借人?
(典沐装傻)借?我什么时候说借了?这明明是袁术看我日子过得太过艰难,特意援助给我的贤臣好不好!
身披甲胄的情况下对别人行这种礼节,可以说是对受礼者很高级别的赞赏了,更何况还是身为一方之主的典沐行礼。
但已经吃过亏的袁术见此不喜反惊,他不知道典沐想做什么,现在他只有一个念头:这货难不成还要再讨要什么不成?
遂眼神扫过一旁的纪灵,只见其面色动容,脸上尽是骄傲之色,仿佛这受礼者是他一般。
见此,袁术有些好奇,旋即静静的看着典沐,期待他的动作。
拜完后,典沐朗声道:
“沐多多拜上袁公。袁公深明大义,心怀国家,实乃我辈之楷模,大汉之擎天之柱啊!只可惜沐身披甲胄,不能行大礼,还望袁公恕罪!”
闻言,袁术笑的合不拢嘴,道:
“哎呀呀,将军客气,都是为了国家,无需多礼,呵呵!”
爽了!这就是袁术现在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原以为,只要典沐不再开口讨要什么东西,然后离开,两方就已经是皆大欢喜。
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典沐行此大礼,居然是专门用来感谢他的,这可比那孙坚好上太多了。
遂看向典沐的眼神更加柔和,但一想到如同乞丐般什么都要的典沐,心里又不安起来,道:
“啊对了,今日天色已晚,若是将军再不归去,只怕会误了时辰,不如下次?到时候我做东,如何啊?”
现在他只希望典沐赶紧走人,他虽然家大业大的,但要是每路诸侯都跑来要物资,再多的产业也抗不住,所以他直接出言明示,只想让典沐赶紧离开。
闻言,典沐知道已经到了袁术所能容忍的极限,道:
“多谢袁公,既如此,沐这就告退了,请留步!”
说罢便转身离去。
袁术松了口气,这会顾不上什么礼仪了,忙道:
“恕不远送!”
闻言,典沐突然停下脚步,看的袁术差点破防,眼神顿时变得阴冷无比,遂朝着身旁的纪灵微微颔首。
纪灵欣然领命,遂快步越过典沐走出主帐,不多时又折返返回。
而典沐停下脚步的原因,只是看到了两具尸体上挂着的佩刀,思索着能不能一块顺走。
以他多年从军的眼力看的出来,这种佩刀起码三十炼,两把加起来的造价足有万余钱,俨然是一笔小财富了。
但他转念一想,此地的主人是那个吝啬到极致的袁术,要是因为拿刀和袁术搞得不愉快,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遂转身拱手一礼,拔出尸体上属于他的宝剑快步离去,只留下帐中的两人相视无言。
等典沐走远后,袁术方才开口,道:
“伏义!”
闻言,纪灵迅速走到帐中半跪拜下,眼中多了一丝狂热。
“末将在。”
伏义是他的表字,是袁家长者所取,而不是本家族人所取,一般情况下,袁术不会直称他的表字,都是称他为将军。
他所在的纪家在这世家显赫的时代并不出名,相比之下还不如一些小型家族的能量大,按理来说是进不了袁术主帐议事的。
但纪家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是他人无从比拟的,那就是身后有全力支持的袁氏这颗大腿。
至于为什么袁氏全力支持纪家?
纪家历经数朝,从始至终皆是汝南袁氏嫡系的家将,任由风吹雨打他人嘲讽,尽力护卫着属于袁氏的荣耀,虽名为纪家,但说是半个袁氏也毫不为过,所以在袁氏中,纪家反而比一些中型家族还要更受欢迎。
见此,袁术难得的温柔起来,道:
“你觉得典子瑜能为我所用否?”
他对纪灵的喜爱程度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他一直都在尽全力培养纪灵,并花重金为其打造兵甲,购置良驹,期待纪灵能成为他的骄傲,为他征战四方。
而纪灵也不负袁术的期望,武艺、练兵、军阵样样皆通,作战勇猛无比,堪称当世猛将。
平日里,袁术不管发生何事,都会是说与纪灵,若是吐槽辱骂袁绍,纪灵就会默默听完,然后陪他一起数落袁绍的不是;若是他做决定,纪灵只会无条件支持;若是询问意见,纪灵也会思考过后给出自己的意见,但只要他稍微有点不喜或者失落,便会立刻停下并表示遵从。
闻言,纪灵想了一会,道:
“袁公,依末将之愚见,典子瑜此人颇有能力,但是贪得无厌,可以许下重利驱使,但不可收于门下。”
这种话放眼整个天下都没有几个人敢这么说,说出来得罪人不说,甚至还会被君主猜忌。
名与器这种东西,不管是哪个时代的君主,都会将其视为珍宝,但凡有人敢伸出爪子触碰这两种东西,前一刻可能还在嬉皮笑脸,下一刻恐怕就会被满门诛杀。
只有袁术纪灵这对君臣不同,袁术闻言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毕竟纪灵在袁术心里,已经算的上是是半个家人。
旋即,袁术道:
“既如此,便放其安然返回吧。”
遂看着地上凉透的两具尸体脸色一垮,叫回正欲出帐的纪灵,道:
“此二将险些害了我命,实在罪大恶极,我本应将其挂在营外暴晒三天以示天下,但我为人忠厚,就将二人厚葬吧,我就不去了,看着都烦。”
“唯!”
“对了,在他们碑前摆上几杯蜜水,就当是我去过了。”
“唯!”
“近侍呢!!上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