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gcc.com

武侯区,大石东路,一座三层小楼内。

一楼左右都是空旷的房间,里面可以摆开上百张绘图板,想到那么多人在这里一起绘图的场景,秦亮就会觉得很壮观,不过……毕竟还是太落后了,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时代的到来,纸上作业最终会被淘汰掉。

二楼,小会议室。

“当年,为了满足国土防空的需求,空军提出了双2.8的目标,因为指标太高,无法完成,降低到了双2.5,之后又降低到了双2.2.”宋老介绍完了歼九的来历,继续介绍歼九的研发经历。

看着面前那个歼九终极版的模型,秦亮无奈地摇头:“宋老,我认为,这款飞机的设计,有很多问题。”

“亮子,你说!”宋老拿起来了笔记本,拔开钢笔帽,开始认真地准备记录。

“首先,设计方向就错了,高空高速已经过时了,机动性才是王道,全机的设计,应该围绕提高机动性来进行!”

“是啊,1965年,大概是四五月之间,当时老叶带着总体室的人去部队调研,从鞍山到海南岛转了一大圈,回来就说,部队对于高空高速根本就不太重视,部队最想要的就是机动性,只可惜,当时咱们考虑到各种情况,最终还是按照截击机的方向进行。”

“什么情况?”

宋老苦笑:“要机动性,发动机就得给力,咱们的涡扇六在跨音速时候推力增长慢,加速也缓慢,这样机动性就好不起来,歼九原本是按照歼八高配版来搞的,这要是成了猴版歼八,就成替身了。”

说到飞机,就不能离开发动机,现在,国内军机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机!

“既要推力大,提速还得快,我认为,还是用涡喷比较好,我们已经拿到了米格-23战机,完全可以测绘仿制上面的发动机!”

歼十研发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机!涡扇六下马了,涡扇十上马了,纸面数据很漂亮,611所的歼十,就是以涡扇十为基础的。可惜,先进的航发,哪里有那么容易搞出来的!

进入九十年代,歼十依旧停留在绘图纸上,于是,空军着急了,强行要求换三姨夫,当时的611所是不情愿的,换发动机,机身全部得改!

进气流量大,椭圆形的进气道成了矩形,后面发动机粗,后机身重新调整,改进工作量几乎要赶上重新研制了。

不过……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要是不换发动机,歼十怕是又会胎死腹中,直至歼十装备部队十几年之后,涡扇十才真正成熟!

现在,涡扇十还没影呢,涡扇六这个坑爹货还在骗经费,秦亮不看好这些,想要将歼十尽快送上天,用米格-23的发动机最合适!

R29-300发动机,加力推力高达12.5吨,军用推力也有8.3吨,对歼十来说,绝对够用!虽然涡喷的结构导致它费油,但是它的直径只有912毫米,相比1180毫米的三姨夫,它要细一圈,这样必然会带来迎风阻力的降低。

所以,实际用起来,R29发动机不见得比三姨夫费油!三姨夫在全包线范围内的推力都不如R29.

“亮子,马上要进入八十年代了,我们要是还用涡喷……”宋老皱着眉头,这也太落后了吧?

“1968年,美国佬开始搞三代航发,1974年,F100发动机横空出世,用了六年的时间,但是直至现在,装备部队的F100发动机都爆发出来了很多问题,军方苦不堪言,以他们的技术,十年都打造不出一款先进航发来,对我们东方而言,就得用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宋老,您觉得,我们等得了这么久吗?”

“秦亮同志,你还不知道,我们的涡扇六已经上台架很多年了,就差临门一脚而已。”一旁,设计所里一名骨干工程师开口。

“西方搞发动机,先搞核心机,一级级地研究,核心机就要运转多年,然后套个外壳,搞成涡扇,我们呢?涡扇六一年就上了台架,然后用了十几年来找问题,各位,不是我鄙视他们,涡扇六真的不行!你们如果把新歼的心脏寄托在这货身上……呵呵呵,那我们西工大的计算机,也就别用了,浪费啊!”

宋老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你说得有道理,最近相关部门也在讨论要不要测绘仿制R29发动机,我们611所会全力支持的!”

“嗯,等以后,咱们国内的航发成熟了,再换先进的涡扇也不迟,现在R29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发动机有了,我们再说其他的,比如进气道,两侧进气已经过时了,你们考虑过机腹进气吗?”

三代机最重视的就是大迎角的飞行能力,机腹进气的效率是最高的!

“还有鸭翼,你们考虑过把鸭翼做成活动的,也就是说当做一个控制面吗?既能拉涡流,又能提升飞机的机动性……”

在场众人都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能动的话,当做一个舵面,自然会大大提升机动性,但是……控制起来可不容易!

“这怕是得上电传啊!”

“没错,就得用电传!”秦亮点头:“我们的超七,目标是达到F-16百分之八十的性能,611所是专业的飞机设计所,你们设计的飞机,机动性得超过F-16才行!否则嘛……还不如并入132厂呢!”

一旁的屠老连连点头,亮子果然是咱们132厂的人!

“哼,看不起谁呢,上电传就上电传,咱们611所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刚刚那名工程师气鼓鼓地说道:“以后咱们611所搞设计,132厂就当咱们的下属生产工厂!老屠,你敢不敢和咱们打赌?”

“我不打,这和我们没关系。”

宋老用力点头:“好,只要让咱们用西工大的计算机,这个项目,咱们可以展开预研!”

“嗯,我们西工大也会全力帮忙,尤其是我们5381班,有不少同学都愿意参与研发!”秦亮说道:“尤其是杨威……”

遥远的长安,西工大。

杨威左手拎着一个装书的兜子,右手拎着暖水瓶,走在前往食堂的道路上。

突然,他的鼻子动了动:“阿嚏!”

“杨威,你怎么了?冻着了?”一旁,唐长虹开口问道。

“没事,赶紧去食堂,吃过饭之后,好继续复习,马上要期末考试了。”

“是啊,马上期末考试了,这秦亮怎么还没人影?”一旁,赵志坚好奇地开口:“他要是不来参加考试,那大家伙就没压力了,那家伙,简直就是个变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