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戎大汉 第345章 针对和谈相关准备(2)

作者:熊猫大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25 06:25:59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刘从戎等人在钱唐县衙待了也就两个时辰多,便匆匆赶回战船上继续向前出发。刘从戎晓得由此再向西北,乘船再做一天半的时间过了千岛湖就来到皖南地区了。皖南是古时皖南道的简称,在安徽省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北与沿江平原相连,东南与江苏、浙江交界,西南与江西为邻。其范围包括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广德州,面积约3.6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万。现在是指安徽省南部黄山、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池州六市,但不包括江北地区。皖南是安徽省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因为靠近长江三角洲地区与苏南、浙北相连,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皖南地势以皖南山区和皖南沿江平原组成,皖南地名起源于唐代江南道。皖南在古代几千年之前,居住的人大多为吴越族。秦朝时秦始皇将居住在今宁波绍兴平原的越人迁徙,皖南早期分属吴、越到今浙江北部和皖南山区。皖南地区“皆故大越徙民。秦始皇刻石徙之。皖南地区在先秦时期先属吴、越灭吴后全境属越。楚灭越后属楚,但越王依旧存在,当时皖南地区属于臣服于楚国的越地。秦灭百越后,全境属秦。秦代皖南地区分别属于鄣郡和会稽郡。到了西汉时期,皖南区域基本上处于扬州丹阳郡。皖南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属于江南的门户,是古往今来兵家争夺的军事要地,进可攻退可守,素有得皖南而可平定江南的说法。在大汉朝时,皖南地区地理位置的作用还不显得突出,可到了三国时期特别是东晋南北朝时期,其军事作用就愈发明显突出起来。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即沿平原丘陵区以南的山地丘陵地带,其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浙江省西部和江西省北部的低山丘陵连成一片,中间有明显的三条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山系,即九华山山系、黄山山系和皖浙边界的天目山山系,它们的海拔高度分别达到1342、1841、1787米,还有皖、赣边界的六股尖达1630米。在三条平行的山系间分布许多山间盆地和谷地,海拔多在200米左右,少数在100米以下。如九华山与黄山的石台、泾县盆地,黄山与天目山之间祁门、影县、休宁、屯溪、歙县、绩溪、宁国等盆地。皖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100-2500毫米,有60%集中在5-8月间,年平均气温为15.5-16℃之间,一月平均气温为2.3-3.7℃,七月平均气温为27.4-28.4℃,无霜期长达230-250天,初霜期始于十一月中旬,终霜期止于三月下旬。皖南境内有长江、新安江、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流经,有石臼湖、南漪湖、太平湖、平天湖、升金湖等湖泊。皖南山地日照较少,尤其是在中山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2000小时,宜于茶叶及其它一些喜散射光林木的生长。皖南地区水陆交通发达,内河主要港口的有芜湖港、马鞍山港,地区性重要港口有池州港、铜陵港;一般港口有宣城港、黄山港等港。沿江平原和淮北平原相比虽较破碎,但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网发达,灌溉方便,故为省内农业生产水平最高之处,全省稻米历来大部分皆出于此处,故芜湖曾是中国的四大米市之一。

晋南北朝时期,皖南地区分属宣城郡和新安郡,治所分别在今天的宣城和歙县。唐朝贞观元年天下分十道,皖南属于江南道,江南道夜是十大道之一。江南道是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名,道治苏州今在姑苏区内,唐代前期下辖地区相当于今江苏南部、江西、浙江、湖南及安徽、湖北的长江以南、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之地。开元二十一年,江南道又分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皖南除徽州属江南东道外,其余属江南西道。安史之乱后,歙州属浙江西道。在宋代时,安徽江南全境为江南东路。宋太宗至道三年,在州之上改道为路,分宋朝全境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十五路。在没有行驶主权的幽云十六州地区,宋朝也默认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公元1018年也就是天禧二年,复升升州为江宁府。天禧四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北宋时期,江南东路含今天江苏省南京、镇江地区以及安徽省长江以南土地,江南东路置一府为江宁府、七州、两军、六十八县。在宋代,江南东路是中国最繁荣的省份之一。无论是人口总数、粮食产量,还是在科举考试中及第的人数,都名列全国前三名之内,与淮南东路,两浙路相当,明显领先于附近的淮南西路、江南西路等。元代,安徽江南全境属江东建康道。在元朝时期,皖南五府州隶属江浙等属于江浙行中书省。江浙行省为直属元朝的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江浙“或“江浙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江浙省、江浙行省。为路三十、府一、州二,属州二十六,属县一百四十三。

本省陆站一百八十处,水站八十二处。江浙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之一,辖境包括今长江以南、江苏大部、安徽部分,浙江、福建全省及江西小部,下辖杭州等30路和二十一州等。在江浙行省共分四个道,即:江南浙西道、江东海右道、江东建康道、福建闽海道。皖南地区隶属江东建康道,下面分为五路,分别是宁国路、徽州路、太平路、池州路、广德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安徽南北合一,统为南直隶管辖至明亡。南直隶是明朝时期由中央六部直辖的江南、江淮等地共十四府四直隶州的统称。原名“直隶“,永乐十九年后,因废北平布政司,其所辖州府亦改为中央直辖。为区别两大直辖区,直隶故改名南直隶,简称南直,或称南京。南直隶范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南直隶不同于一般承宣布政使司,其本身不属于行政区,范围内的十八府州直接向六部负责。清朝前期,皖南隶属江南省。江南省原为明朝南京(南直隶)地区,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位于江宁府(今南京),康熙初,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江南省因被认为其制过大,又因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江南一省赋税占全国三分之一,故于清顺治18年,分江南为江苏、安徽两省,皖南地区隶属安徽省。公元1662年即康熙元年今皖南地区置池太道,驻池州府。康熙六年,清撤销江南省,由江南省左布政使所辖的府、州、县组建安徽省;康熙九年置徽宁道,驻徽州府。雍正十一年末置安徽道,领安徽道,领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广德州。咸丰五年安徽道更名徽宁池太广道,移驻宁国府,因五府州均处江南,故时人口头称做皖南道或芜湖道。光绪三十四年又正式命名为皖南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