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1649年11月7日,郑袭率领6000名士兵、60艘战船,从厦门岛出发北上。船队经海坛(平潭岛)折返东南方向,顺着东北风横渡琉球海峡(台湾海峡)。

卯时(5点),船队从海坛出发,航行了6个时辰。风速为东北风3-4级,船速约8节,每时辰航行约60里(16海里)。郑袭看着海图,推算距离。

“五公子,离琉球还有多远?”郑兵问道。

“离琉球尚有110多里(30海里),离澎湖列岛还有60里(16海里)。”郑袭拿起望远镜,观察前方海域。一群岛屿逐渐出现在他的视野中。这一片海域,郑袭十分熟悉。他一眼就从望远镜中看见了澎湖主岛。

一个时辰后,天色渐暗。船队在白沙岛南面的海湾停泊下来。清点完船数,郑袭正准备休息,一营营长杨国栋乘舢板前来见他。

杨国栋行了个军礼,道:“五公子,澎湖诸岛上有许多南安伯旧部。只要您一声号令,肯定会有很多人来投。”

郑袭点了点头,道:“明日在澎湖休整两日,招募水手,顺便打听尼德兰人的详细情况。”

清晨,郑袭睡得正香,亲兵来报,南安伯旧部丁顾明来访。郑袭对丁顾明有些印象,他曾坚决主张抗清,因与郑芝龙意见相左,郑芝龙投降满清后,他便心灰意冷出走海外。没想到他竟在澎湖隐居。

郑袭穿戴整齐,丁顾明已上了船。两人在甲板上相见,丁顾明拜倒在郑袭面前,恭敬地说道:“主公在上!”随后拜了三拜。郑袭高兴地搀扶起他,道:“丁叔数年不见,英雄不减当年。”

丁顾明苦笑道:“老了,不过为了赶走鞑子,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拼几年。”

他继续说道:“欣闻主公在泉州府、兴化府攻城掠地,杀得鞑子血流成河。顾明听得热血沸腾,正准备明年举家去投。不曾想主公来了澎湖,顾明半宿未眠,今日一早便来打扰主公。”

郑袭感慨道:“丁叔数年未见,还是这般忧国忧民,郑袭佩服!”

丁顾明点头道:“想当年在福州城见到公子时,您尚是幼儿。短短五载,公子在东南诸省已有赫赫威名。”

郑袭问道:“不知丁叔对尼德兰人及热兰遮城是否熟悉?”

丁顾明答道:“番鬼狼子野心,占据琉球,窥视我泱泱大中华。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收集热兰遮城的水文地理资料。”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一卷纸。

郑袭接过卷纸,小心打开,发现上面详细绘制了热兰遮城的平面图、台江内海的水文资料,甚至包括潮水时间。他握住丁顾明的手,道:“多谢丁叔,有了这份资料,我们攻打热兰遮城又多了几分把握。”

中午,丁顾明在白沙岛丁宅设宴款待众人,宾主尽欢。宴后,丁顾明陪同郑袭在白沙岛探访民情。郑袭见众人衣裳褴褛、面带菜色,不禁问道:“此地又不征赋税,何以如此?”

丁顾明叹道:“主要缺粮。澎湖诸岛土地贫瘠,又无水源,粮食全靠从琉球进口。琉球南部沿海被尼德兰人控制,他们压低海货价格,抬高粮价。渔民一日打鱼所得,除去买粮,所剩无几。”

郑袭看到一片菜地里种了一分地的番薯,问道:“为什么不多种点番薯?”

丁顾明解释道:“番薯从马尼拉传来不久,主要用作蔬菜,尚未广泛种植。”

郑袭拔了一棵番薯苗,发现上面结有三个拳头大小的番薯。他洗净后尝了一口,微甜且粉糯。他叹了口气,道:“丁叔,你们是守着金山要饭吃。今晚我教大家做点新鲜东西。”

晚餐时,众人品尝了郑袭用番薯制作的番薯粉,纷纷称赞。丁顾明摸着撑饱的肚子,笑道:“主公会变魔术,这番薯做出来真好吃。”

郑袭解释道:“番薯在美洲是主要粮食作物,耐贫瘠、需水少,正适合澎湖诸岛。一亩地产量可达10石,种得好甚至能达到20石。”

丁顾明听得热泪盈眶,站起身对郑袭深深一揖:“主公,我代澎湖百姓谢谢您!”

第二日,郑袭现场教学,周围围满了各岛民众。他从剪蔓、扦插、除草到翻藤,一一详细讲解。

……

曾文溪口附近的泻湖内,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海船。6000名义勇军士兵,加上在澎湖招募的1500人,共80条船(暂时由丁顾明统领)。

经过商议,众人决定由熟悉热兰遮城水域的500名澎湖水手和1200名义勇军士兵,乘坐50条沙船、100条舢板,于申时(下午4点)出发,沿海岸线南行。

临行前,郑袭将义勇军领队三营营长王富贵和水手领队丁勇叫到身边,叮嘱道:“你们俩分工不同,务必配合好。舢板先进入台江夺船,沙船从北方沙洲进入台江内海,需等高潮时进入,避免搁浅。”

北方沙洲约两里远的海滩上,王富贵用望远镜观察热兰遮城。作为一名指挥官,他一眼看出这种棱堡极难攻打。他又观察鹿耳门水道,发现上面也有一个小型棱堡。只有北方沙洲北面水浅,适合平底沙船出入,福船则只能走鹿耳门或南方水道进入台江。

观察片刻后,王富贵与丁勇决定等天黑再行动。戍时(7点),天色渐暗,月明星稀。丁勇亲自带队,500名义勇军士兵和100名水手分乘100条舢板,向台江内海驶去。王富贵默默注视着众人消失在朦胧的夜色中。

丁勇划着舢板,沿海岸线越过北方沙洲。他对这片水域极为熟悉,心中默念父亲生前的话:“不能让番鬼奴役我汉人。”

进入台江内海后,丁勇领着众人继续往北前进了两里,随后慢慢往南划行。两个时辰后,他们悄悄靠近了两艘风帆战列舰。

王富贵等人在沙船上焦急等待。月亮已升至中天,时间估摸已是子时(24点),潮水正高。他下定决心,命令道:“出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