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府城(莆田)的各类物资,连同城墙上拆下的火炮,陆续运往厦门岛。义勇军日夜赶工,先将物资装上平底沙船,沿木兰溪运至涵江渔港码头,再转装福船,最终驶向厦门岛。一时间,兴化府内外忙碌非凡,兴化湾上千帆竞发,场面蔚为壮观。
经过十多天的抢运,兴化府库终于被搬空。义勇军在撤军前,释放了一批无劣迹的官员,随后浩浩荡荡地撤回泉州府。
泉州知府府邸内,星儿娇声道:“五公子,我帮您搓背。”郑袭舒服地躺在浴桶中,小月则轻轻解开他的发鬓,仔细清洗。“五公子的头发都有些味道了,下次出征可要带上我们。”小月一边洗头,一边轻声说道。
郑袭笑了笑,站起身让两人为他擦拭身体。小月站在他面前,比他高出小半个头。她身穿丝绸衣物,沾水后紧贴在身上,勾勒出少女初显的身姿。郑袭忽然想起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顽皮地捏了捏“小荷”,引得小月嘤咛一声,娇嗔道:“公子……”
郑袭笑着亲了小月一口,转身又抱住星儿,调侃道:“可不能只让小月姐占便宜。”星儿惊慌失措,试图挣脱,却引得屋内一片欢声笑语。
从兴化府归来后,义勇军官兵休整了一周。今日恢复训练,郑袭站在点将台上,高声说道:“昨日的辉煌已成过去,今日起,新的征程正等待我们去征服!”
议事大厅内,王承祖向众人汇报了泉州府的粮草储备情况:“已购得15万石粮食,其中12万石转运至厦门岛。府仓存粮尚有12万石,加上新粮上市,预计还可收购20万石以上。”
郑袭点头道:“继续收购粮食。今年丰收,粮价低廉,但明年未必如此。我们必须确保厦门岛五万军民三年的粮食供应。此外,义勇军家眷从现在开始有序撤往厦门岛。”
经过商议,众人决定在泉州府驻守1500名义勇军,并征兵1500人;石井驻守1000人,厦门岛驻守2000人,同时征兵2000人。剩余6000名义勇军则随时准备出征琉球。
九月十六日,辛亥日,宜出行、搬家。义勇军家眷约5000人,分乘120艘福船从泉州港启程,前往厦门岛。
帆船缓缓驶出港口,蓝天白云下,海面波光粼粼。一群群海鸟在天空中翱翔,初次出海的曾氏族人被这壮丽的景象深深吸引,纷纷坐在甲板上欣赏海景。
郑袭与外祖父坐在船舱内品茶。外祖父感慨道:“三十年前,我就认识了你父亲。那时他还跟在李旦身边,是个不起眼的小伙子。他能从微末中崛起,实属不易。可惜,他精明一世,却糊涂一时。”
郑袭淡淡道:“路是他自己选的,旁人无法左右。他眼中只有利益,却无家国大义,注定走不长远。”
外祖父欣慰地点头:“你与你父亲不同,志存高远。我这一生,能有你这样的外孙,已无遗憾。你几个舅舅资质平平,能保他们一世富贵便足矣。我只盼多活几年,看看你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郑袭笑道:“外公身体硬朗,再活三十年也不成问题。”
……
厦门岛上,经过数月建设,两千名俘虏整修了道路,修建了五千套房屋,并在山涧中修建了两座水塘,解决了饮水问题。
郑兵这几日忙得不可开交。今日,泉州府的义勇军家眷即将抵达,安排五千人的住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一大早便匆匆检查各处房屋,直到午后才回家吃饭。刚放下碗筷,便听到外面有人喊道:“泉州府的人来了!”他急忙赶到码头,只见海面上,一艘艘福船排成长龙,绵延数里。
郑兵指挥义勇军维持秩序。当郑袭出现在码头时,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郑袭挥手致意,随后与众人一同登岛。郑兵迎上前,汇报道:“五公子,一切已安排妥当。”
郑袭点头道:“辛苦大家了。等忙完这一阵,再好好休整。”
泉州府来的义勇军家眷每户都分到了一套房屋,比他们老家的条件好得多,众人对此十分满意。次日,石井的义勇军家眷也陆续登岛。至此,泉州府的义勇军家眷基本迁至厦门岛。郑袭计划在厦门岛建立一座大型造船基地,并将泉州府的造船厂整体迁来。
厦门岛兵营议事大厅内,副营级以上军官齐聚一堂。郑袭开门见山:“今日商议出兵琉球之事,请大家畅所欲言。”
水营一营长杨朝栋率先发言:“我曾多次前往热兰遮城。它位于大员岛上,建在一处泻湖(台江内海)中,有两条水道可进入。左侧水道名为鹿耳门,北线尾岛上建有尼德兰人的棱堡;右侧水道名为南方水道,左侧沙洲上也有棱堡,右侧则是热兰遮城。此地易守难攻,热兰遮城棱堡分为三层,防守无死角。台江内通常停泊着两到三艘尼德兰人的风帆战列舰。”
众人听后,沉默不语。郑袭见状,开口道:“困难固然存在,但并非无法克服。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夜袭夺取风帆战列舰。一旦失去船只,尼德兰人便陷入被动,我们便可从容应对。”
众人纷纷点头。
郑袭继续说道:“至于棱堡,我已有对策。”他计划将火炮改为膛线炮,以提高射程和精准度。只要消灭敌方有生力量,攻下棱堡只是时间问题。
听说郑袭能解决棱堡难题,众人顿时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
郑袭最后部署道:“五营长郑凯和六营长丁仪征留守厦门岛。你们的任务繁重,需在岛上关键位置修建棱堡,同时抓好新兵训练和船厂建设。”
次日,郑袭召集了几位精通膛线枪制作的工匠,共同研究火炮膛线的制作。他们先用虎尊炮进行试验,耗费了五六尊炮后,最终确定了八条膛线的最佳方案。改造后的火炮射程提高了一倍,精准度提升了五倍。随后,他们又试制了一门2磅炮,第三发炮弹成功命中千步之外的目标。
郑袭下令将这几名工匠单独保护起来,准备随军前往琉球。他心中感慨:“科技果然是第一生产力!”
天空飘起了小雨,这是入秋后的第一场雨,也是义勇军等待出征琉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