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上放着刚看完的战报,郑袭心中思绪万千。丁顾明和刘国轩的默契配合,战果远超他的预期,这让他不禁萌生了新的战略构想。如果不占据一块沃土,在满清的心脏地带扎下一颗钉子,清廷仍然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南方输送资源。他的目光在地图上缓缓游移,心中思索:“哪个位置最合适呢?”
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运河南线的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湖州、杭州一带。这片区域形成了一个约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义勇军若能将目光投向这里,不仅能获得充足的人口和钱粮,还能迫使清军无暇顾及福建地区。届时,他只需少量驻军,便可威慑各方势力。
此外,郑袭还意识到,必须在琉球设立兵工厂。他决定将兵工厂设在基隆港附近,那里有丰富的煤矿、铜矿和硫磺矿资源,还有南荣河,可以修建水坝,为炼钢用的风机、水力锤、水力车床等提供动力。
……
与此同时,北京紫禁城内,清顺治皇帝刚刚接到福建的急报。领江西、浙江两军的提督总兵张应梦急奏:福州府全军覆灭,闽浙总督陈锦、福建巡抚张学圣、福建提督总兵董学礼等人殉国。如今3万兵马停滞在延平府(南平市),下一步如何行动,请皇上圣裁。
顺治看完奏章,气得将桌上的东西全扫到地上,怒喝道:“郑贼欺人太甚!宣!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议政大臣遏必隆、议政大臣鳌拜、议政大臣范文程,前来议事!”
四人匆匆走进议政大厅,多尔衮问道:“不知皇上宣我等来,所谓何事?”
顺治冷冷道:“你们先看过折子,再议!”
四人接过折子,传阅后,多尔衮率先开口:“延平府(南平市)道路险阻,3万兵马难以养活。如今郑贼势大,暂时令张应梦退守江西广信府(上饶市)和浙江处州(丽水市)。”
范文程出列道:“郑贼如今在福建已成气候,若要剿灭,需10万兵马方可。然而福建山高林密,道路阻隔,如此多的兵马,粮草供应如何解决?”
几人一筹莫展,良久,遏必隆提议道:“如今只能先攻下广东,对福建形成合围之势。”
鳌拜出列,拱手道:“皇上,臣愿领兵前往福建,剿灭郑贼!”
顺治摆了摆手,道:“卿乃议政大臣,剿贼自有兵将。此事须从长计议。传令平南王尚可喜,加快进攻广州、潮汕等地。”
……
兴化湾洋树岛海面上,一支庞大的船队正朝着海坛岛(平潭岛)方向驶去。领头的是一艘西洋船,整个船队延绵数里,气势恢宏。
“五公子,到海坛岛(平潭岛)还要多久?”星儿娇声问道。
郑袭微微一笑,答道:“船队还要一个时辰,我们走快点,半个多时辰就能到。”
他下令满帆,飞剪船迅速脱离了船队,像箭一般向海坛岛(平潭岛)飞驰而去。
海坛岛(平潭岛)金井湾渔港,丁顾明和刘国轩正坐在船舱里喝茶。昨天,两人带领船队从福州府赶到金井渔港。
刘国轩问道:“五公子的船队,今天什么时间能到?”
丁顾明喝了一口茶,答道:“按船速算,中午应该能到金井。”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报告:“报!五公子的船进金井湾了!”
丁顾明和刘国轩走出船舱,远远望去,只见郑袭的飞剪船正快速驶入港口。刘国轩赞叹道:“五公子设计的飞剪船跑得真快!”
丁顾明点头道:“五公子说,以后这种船将是我们的主要运输船。用这种船横跨琉球海峡(台湾海峡),从海坛岛(平潭岛)出发,几个时辰便可到琉球岛。”
两人说话间,船已经进港。丁顾明和刘国轩坐着舢板来到飞剪船上,先向曾氏行礼。三人坐在甲板上,郑袭开口道:“这段时间,两位辛苦了。”
两人齐声道:“为我大汉民族,不被满清奴役,何来辛苦之说!”
郑袭点了点头,问道:“丁叔,福州府募了多少兵?招了多少工匠?”
丁顾明答道:“回主公,募兵3800人,工匠1万人。”
刘国轩补充道:“这1万工匠,绝大部分是福州造船厂的匠人。”
郑袭满意地说道:“匠人们尽快迁去淡水(台北),福州府的俘虏一并送去琉球开矿。新招募的兵丁也要加紧训练,学习上也不能落下。”
他顿了顿,又道:“义勇军一号、二号留给你们,另外再留40艘福船。你们要一路打通到浙江舟山、宁波的航线,与鲁王取得联系。如果他愿意,可以请他去琉球。”
“是!”两人敬了个军礼,郑重领命。
船队在金井渔港休整了半日,第二日,趁着北风减小,卯时(早上5点)船队离开海坛岛(平潭岛),横穿琉球海峡(台湾海峡)。
郑袭亲自掌舵,一边教船员识别地图,一边教他们识别各种海况。申时(下午4点),船队已经靠近海岸线。沿着海岸线继续北上,天黑之前,船队终于进入了淡水河口。
第二天,船队分成三路。一路前往石井(台南),二路沿河口上溯到淡水(台北),第三路由郑袭率领,前往基隆。
午时,当一支庞大的船队出现在基隆港时,整个港口沸腾了。
曾母坐在西班牙巴洛克风格的沙发上,笑着说道:“袭儿,这个椅子坐得好舒服。”
郑袭笑着解释道:“母亲,这个叫沙发,是洋人贵族家里用的。”
馨宁也赞叹道:“五公子,洋人的家具比我们汉人的简洁、实用。”
郑袭点头赞许:“馨宁姐姐,一句话道出了中式家具与西式家具的不同。很有见地,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随后,郑袭带着曾母和几个丫头参观了整个棱堡。曾母感慨道:“打下这个棱堡,可不容易吧?”
郑袭笑着解释道:“这个棱堡不是打下来的。尼德兰人在热兰遮城投降后,这里的守军才撤走。所以,这里的家具都保持完整。”
第二日,郑袭开始安排工作。王经曾经是一名尼德兰人翻译,十多年间,无数次陪尼德兰人在琉球南部寻找矿藏。如今,他是义勇军的首席探矿专家,身边有二十多个弟子。
郑袭对王经说道:“王先生的任务是在基隆港50里范围内寻找各种矿藏。你可以组织一支200人的探矿队,我给你配50支火绳枪。”
王经恭敬地一揖,道:“多谢五公子信任,在下一定把这件事办好。”
王经离开后,郑袭又召见了十四营营长郑通。
“报告,五公子找我何事?”郑通行礼问道。
郑袭吩咐道:“在基隆港闲得无聊吧?找件事给你做。从基隆港修一条宽度12尺(4米)的路,到南荣河上游。修路的人员,去战俘营挑。”
“是!”郑通敬了个军礼,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