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海盗风云 第28章 建立兵工厂

作者:作家爱潜水的海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5 21:16:02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安排好工作后,接下来的几天,郑袭难得清闲。他和曾氏、四个丫头一起在码头钓鱼,去沙滩上拾贝壳。晚上,他们举着火把在码头上照鱿鱼。“哇!我捞了十几只鱿鱼!”馨宁高兴得跳了起来。

郑袭专门让人做了一个烤架,新鲜的鱿鱼、生蚝烤起来香味扑鼻。几人吃得满嘴流油,不顾形象地哈哈大笑起来。

曾氏和四个丫头何曾有过这样自由的时光?什么封建礼教,都不用遵守。仿佛连空气,都是自由的。

等石井的工匠过来后,郑袭开始忙碌起来。这些工匠在尼德兰人手下工作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沟通起来比较顺利。

汪小青今年四十岁,来琉球之前是一名秀才。因为犯了事,18年前全家逃到了琉球。之前,他一直负责尼德兰人的建设工程,包括建设热兰遮城。

汪小青问道:“五公子!您是建一座水坝,用来碾稻米吗?”

郑袭摇头道:“碾米只是一部分用途,还要利用它来打铁、带动别的机器。”

汪小青点头道:“这个不难。我们在高处建设水坝,通过渡槽将水引到下游。在下游利用水的高度,冲击水车或者转轮,带动别的机器。”

郑袭又问:“渡槽上的水渠用什么建呢?”

汪小青笑道:“五公子,山上的大树多的是,挖空了,不就可以做渡槽。”

郑袭心想,这个方法简单粗暴,就是有点费树。不过在琉球,树要多少有多少,几百年、上千年的大树都有。

一个星期后,两千多人终于修通了六里长的路。修得慢,是因为郑袭要求用贝壳铺路。

南荣河是一条十多里长的小河,不过对郑袭建的兵工厂已经足够用。郑袭和汪小青来到南荣河边,初春是枯水季节,小河里的水有十多公分深,暂时够用了。

一个月后,工厂全部完工。两座全铁制的镗床放在工厂最显眼的位置。一座镗床用于加工线膛炮,另一座镗床用于加工线膛枪。

郑袭亲手加工了一根枪管,整个过程用时5分钟。负责加工的匠人感叹道:“如果纯手工,需要半日才能加工好一根,还没有机器加工的质量好。”

郑袭算了一下账,半天算两个时辰,效率至少提高了40多倍,品质也得到了提升。郑袭宣布:“谁研制出更多机器,每发明一个实用机器,最少奖励500两白银,多则奖励5000两白银。”

郑袭吩咐亲兵拿来1000两白银,当场奖给了发明两台镗床的匠人。这让其余的匠人羡慕不已。

兵工厂开工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将2万支火绳枪改装成燧发枪。这段时间,郑袭每天泡在兵工厂。在郑袭的指导下,经过十几名匠人一个月的努力,终于试制出第一支“M1819霍尔型”后装膛线枪。郑袭给它命名为“1650后装膛线枪”。

1650后装膛线枪,重9斤,枪管长120厘米,平均射速每分钟八发子弹。这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即使与清军骑兵对峙也能打赢。

郑袭下令:“加紧生产这一款枪,每一名参加设计的匠人奖励白银200两。”工厂里顿时欢声一片。

下午回到家里,亲兵报告:“五公子,探矿首席专家王经已在门外等候多时。”

郑袭连忙说道:“赶紧请他进来!”

王经进来一揖,满脸喜色地说道:“五公子,好消息!在基隆东边三十多里的海边发现一座金铜富矿。”

郑袭笑道:“这段时间,辛苦王先生了。”

王经摇头道:“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不觉得辛苦。五公子,煤矿、硫磺矿,基隆附近很多。烟煤、无烟煤都有,可以露天开采。不过煤层比较薄,有些只有1尺厚,厚的也不过4尺。”

郑袭点头道:“明天我叫人组织开采,王先生派几名学生进行指导。”

王经拱手道:“好!五公子,那我先告辞。”说完,他退了出去。

这些事情有了着落,郑袭松了一口气。制造枪炮需要大量的铁,缺铁,还缺懂技术的匠人。郑袭倒知道有一个高品位的铁矿——石碌铁矿。可炼铁、炼钢的匠人哪里去找呢?看样子只能叫情报部门去找了。

郑袭对亲兵说道:“让郑清过来一趟!”

郑清进来,行了一个军礼:“公子找我何事?”

郑袭吩咐道:“郑清,你想办法找一批会炼钢铁的匠人过来。”

郑清答道:“五公子,炼钢铁的匠人佛山多得是,成千上万都有。不过现在尚可喜包围了广州城,接人要穿过清军的防线。”

郑袭皱眉问道:“什么时候围的城?”

郑清答道:“2月份开始,围城已经2个月了。公子先前不让插手南明的事情,所以没向您汇报。”

郑袭点了点头,心中暗想:广州不能陷落,如此繁华之所,若被清军糟蹋一遍,剩下的只会是残垣断壁,尸横遍野。

郑袭越想越心急,下令道:“来人,马上通知船队准备,明早出发。郑清你也去准备,明天跟我一起去广东。”

“是!”郑清敬了个军礼,转身离去。

郑袭回到家,吩咐大家收拾东西,明天去石井(台南)。

曾氏问道:“袭儿,你是不是有事要离开琉球?”

郑袭点头道:“母亲,孩儿要去一趟广东。所以,把你们送去外公那边。”

曾氏关切地说道:“这次你带上小月和星儿,没人在你身边照顾,我不放心。”

郑袭笑道:“好!”

第二天,船队一共16艘船从基隆港出发,绕过富贵角,沿着海岸线一直往南。这一日,东北风五到六级,船颠簸得厉害。申时(下午3点),船进了一个小海湾躲避风浪。

郑袭走进船舱,关切地问道:“母亲,您舒服点吗?”

曾氏笑道:“又不是没见过风浪的人,我没事。馨宁、可儿、小月和星儿,你们没事吧?”

四人齐声道:“谢夫人关心,风浪已经惯了。”

郑袭彻底放下心来。酉时(下午6点),风浪越刮越大。郑袭测了测,风力七级,短时阵风可能达到八级。郑袭庆幸早早进了海湾,要是还在外海,那可有的受。

第二日,大风刮了整整一日。直到晚上,北风才逐渐变小。

郑袭清早起来,外面风和日丽。大海上风平浪静,一点也看不出昨日的狂暴。

船队一帆风顺,未时(下午2点),船队通过鹿耳门进入台江内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