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山回到钟粹宫,朱厚照又忙了起来,并吩咐萧亭,于各地匠户之中,选一批木工、瓦工、石匠、陶工、烧炭工。
如果只是征集京中工匠,朱厚照一句话也就够了,但从大明各地征集木工、瓦工、石匠等匠户,就要涉及人口的流动了。
朱厚照所征调的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每个工种千余人,林林总总过万人,这样的人员调动规模,就需内阁出票拟或是司礼监下中旨了。
“刘公公,陛下征调如此多工匠要作何使用,可是内官李兴那边的泰陵出了问题?
近期泰陵倒是提了一笔五万两纹银的拓路费用,刘公公清楚吗?”
闹腾了一阵,不仅没有把先帝弘治爷大丧期间擅做威福的刘瑾搞掉,朝中反而失了一个大司马刘大夏。
内阁首辅刘健也颇有些气馁,刘大夏倒了之后,内阁次辅李东阳,正在面对朝野汹汹的倒李,次辅位置也已经摇摇欲坠了。
正是朝局不稳的时候,刘瑾这个阉竖又替了李荣、萧敬成为大明司礼监的话事人,这就更令刘健这个首辅头疼了。
“陛下开口,你们内阁只管批复就好,恁多的问题,刘阁老可是闲着没事儿?”
与李荣、萧敬那类宫中的大太监颇有涵养不同,穷人乍富的刘瑾对于三阁臣可没多少敬重,动辄就是劈头盖脸的质问、讽刺。
“刘公公,话不是这么说的,引导陛下向善、向好也是我们阁臣的本分。”
遇上刘瑾这么个浑不吝的司礼监掌印,刘健也是没招。
内阁按照建立之初的地位,只是辅助大明皇帝处理政务,是站在六部堂官对立面的。
经三杨内阁调整之后,内阁才能借助司礼监之势,凌驾于六部之上。
如今来了刘瑾这么个不懂规矩,不知体面的司礼监掌印,内阁的许多事就不好办了。
面对朝中汹汹的倒李,刘健本想以内阁发文申斥,但刘瑾就是不用印,发文申斥,便只能是刘健这个首辅的口头警告了。
内阁政令不经司礼监用印跟废纸无异,刘健不开口还好,开了口,官场上的倒李却更加汹涌无忌。
“刘阁老,陛下征用匠人,还能做什么坏事儿不成?
又不是要挖你们家祖坟,你说的什么向善、向好?
如今宫中房屋多有陈旧,京中御苑多有破败,陛下诏匠户入京,所做无非修葺而已。
怎的?
你刘阁老家里房子坏了不要修吗?”
涵养只在书面之上,也是京中官场的规矩,讲理讲不过便骂人,骂人骂不过便斗殴,这才是京中官场之常态。
刘健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只是入阁之后,众人对他就不会这么放肆了。
刘瑾嘴里不干不净,跟英国公张懋在殿议时满嘴喷粪,可不是他们粗鄙,而是京中官场的文人们教的。
底层官员莫说是互骂了,因政见不合,于官署之内殴斗,或是下值之后殴斗的也不在少数,刘健一年也不知道要处理多少起这样的糟烂事儿。
“刘公公,陛下要做的事治理大明,而不是给宫苑修房子。
再者,陛下还在守制之中,不宜大兴土木,此票拟恕老臣不能签署。”
见刘健搪塞,刘瑾便阴恻恻的说道:
“刘阁老,此票不过,六部兼着各有司衙门,一家十票不过,若阁老拖的起,那就拖着吧……”
如李荣所说,他挑拣出的八虎,就是陪着正德小皇帝玩耍的,论不务正业、论玩弄朝臣的手段,刘瑾这边可不次。
刘健敢给他添堵,他便敢给内阁、六部以及京师之中的所有衙门添堵。
“刘公公,治国不是置气,许多事都要有理可循,陛下大招各地工匠不妥,因此内阁不予票拟!”
“花你家钱了?
你不予票拟,咱家便不予用印,如刘阁老所言,许多事都有道理可言,各部院有司所请也有不妥之处,司礼监不予用印……”
文华殿中,内阁首辅刘健跟司礼监掌印刘瑾顶了牛,李东阳倒是乐见其成,如今朝野倒李之音汹汹,刘大夏一案经有司查问之后,已经扒到成化年间了。
刘大夏有欺君罔上的惯例,这还只是面上的问题,毁坏郑和海图、张辅平定安南文书,正经说来也是大罪。
不说刘大夏隐瞒宣府军报之罪孽,仅是成化年间刘大夏所为,至今为大明众官津津乐道之君子做派,放在大明律中,也是正经的死罪不赦。
大明令中规定,隐匿、私藏卷宗,死罪!
往昔刘大夏身为兵部主事,毁坏私藏郑和海图、平定安南文书,首论失职、渎职、擅权、欺君。
当君子做派对上大明律例,真要较真的时候,所谓君子也不过阶下囚而已。
李东阳想看乱局,谢迁跟刘健却是一条心的。
“晦公,还是允了吧!正值变乱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变乱之秋?谢学士的变乱二字,要从何说起?可是在诽谤君上?”
刘瑾的目的跟李东阳相仿,分化朝野,推行弘治新政,便是幕僚们给他出的主意。
只要逮着机会,他可不管是三阁臣还是六部堂,追着打就准没错儿。
被刘瑾硬怼,谢迁不由的再次心生退意,但想到吏部天官马负图所说,新君颇有明君气象,李西涯、刘东山、韩质庵等人居心叵测之语,他也只能忍下了,对于刘瑾的质问不予答复。
“刘公公,老夫允了便是,何至于胡乱攀咬?”
对上疯狗一般的刘瑾,刘健也真是没招,耍无赖本是朝臣对付皇帝的手法,如今被太监反着用,难不难受也就只有阁臣们自己清楚了。
跟皇帝置气、耍无赖出了问题,家天下的大明,责任自然是皇帝的,跟太监耍无赖出了问题可就是臣工们自家的了。
“胡乱攀咬?
说的咱家跟野狗一样,刘阁老,民间有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他刘大夏一个兵部尚书,还腆着脸称呼自家为弘治三君子,你们阁臣眼中的君子,难道都是无父、无君、无国、无民的吗?”
大明朝中,皇帝朱厚照在西山挖煤,三阁臣在跟太监置气,朝中的衮衮诸公则是针对刘大夏等人空出的位置,展开了一系列党争。
倒李、倒马、倒首辅刘健,嘴上说着皇帝不务正业的臣工们,一样也在不务正业……